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即创设趣味情境、鼓励质疑问难、营造讨论氛围、加强实践活动、组织自主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焕发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82-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灵魂。这样的理念震撼了每位教师,同时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立足课堂,大胆创新,才能最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趣味情境,促使课堂趣味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把探索性与好奇心、求知欲直接联系起来,这是极其有道理的。兴趣是使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如在教学写作《水果》一课时,教师打破传统的整齐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他们各自带来的喜爱吃的水果。然后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从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学生在无拘无束、趣味横溢的空间中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弥补了原先经验的不足,丰富了自身知识的储备。瞧,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变得如此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习吗?
  二、鼓励质疑问难,促使课堂主动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很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真诚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多变的手势、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愉悦心情;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学生问得有价值,要大加赞赏,赞赏他们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得无价值,也要加以鼓励,鼓励他们有勇气。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学生积极动脑,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营造讨论氛围,促使课堂协作化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正襟危坐,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采用的是问答式的学习。教师喜欢采用“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换个学生再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入教师设计好的“乒乓球桌”为止。这种看似启发式的教学实际上是灌输的另一种表现,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并设法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成员面前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交往的心理。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启发、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活动,促使课堂生活化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基点,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多动脑、动手,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让学生能以轻松自主的心理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丰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中哪个景象描写得最美?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拿出发给你们的北大荒秋天图(轮廓图),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色,用彩笔给它涂上颜色,画出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他们认真地读,选择着自己喜欢的景物,用心地涂着颜色,探究得非常主动。最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涂?通过这样的动手动脑,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组织自主评价,促使课堂互动化
  评价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外,教师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把评价的过程让给学生,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源动力,它能点燃学生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例如,一次听课,一年级某班学生识记“禾”字时,一个学生说“木”字歪戴帽,就是禾苗的“禾”。老師听了,没做评价,只请某个小朋友来说说。这时,一个学生说:“这个方法挺不错,又有趣又好记。”听到这儿,教师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得好,你评得棒!”紧接着又一个学生也站起来说:“你的方法真好,我学会了,‘千’字穿小裙是‘禾’。”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记字方法。像这样课堂上孩子们的真知灼见,创新想法,怎能不令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刮目相看?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按照这种思想理解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程理念,特别在数学科学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1.提高数学科学素养,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学要求》指出,数学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生的数学科学素养是《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教学中要切实提高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传统的观点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只能靠教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实不然,学生不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受益者,而且可以成为参与者。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参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15-1  一、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克服畏难情绪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
摘 要:高中作为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为学生提供共性教育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为学生谋求个体进一步发展打下必要基础。  关键词:学校管理;多样化;特色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15-1    我校秉承“关注人、发展人”的办学理念,全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个性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思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美术作为一种审美工具,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的方式进行审美活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导致机械的理论记忆和技能训练很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课程要求。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转变思想,改变身份,调整教学方式,做美术课堂的主持人。  关键词:中学美术;理念转变;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40-1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绝大多数的学生
摘 要:有效撰写高质量论文,教师需要敏锐地把握住三个要领:一、为什么要重视论文的写作;二、怎样有效地撰写高水平的论文;三、怎样在论文写作的征程中前行。其中特别要用心关注和研究的是“科学选择论题”、“厚积原始素材”、“慎挑切入口径”、“大胆实验求证”、“实现理论嫁接”、“精心设计思路”、“恪守严谨文风”、“凸显细节亮点”、“完善体例格式”以及“锤炼精确语言”。  关键词:论文撰写;科学实践;艺术思考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语文学习方式上总是倾向于发现式学习,摒弃历史悠久的接受式学习。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实际上与建构知识的要求并不冲突、矛盾。在运用接受式学习时,教师应十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性,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传输、文字分析的现象,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突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以学生实际生活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改造接受式学习的重
摘 要:阅读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先生教会孩子自主读书”,阅读应该从儿童开始。由于幼儿不认识汉字,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与中小学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对早期阅读过程中环境创设和多元阅读形式进行研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品质。  关键词:阅读环境创设;多元阅读形式;集体阅读;自主阅读;亲子阅读  中图分
摘 要:本文运用古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名句简要说明诵读诗句的作用,明确读诗、学诗、欣赏诗的重要性,体味古诗句的语言美,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意境情趣,积淀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的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积淀;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78-1   
摘 要:学生畏惧“动态网页制作”的学习,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剖析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指导、激励、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动态网页知识。  关键词:有效;动态网页;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44-1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第五章的内容,突出动态网页的“动”?我主要从以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关键词:古诗词;引领学生;感悟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9-1一、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新课程标准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