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别样风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情况下,我们布置的数学作业大多是统一形式、统一答案的,学生交来后得到的评价要么是对,要么是错。在大红的“√”和“×”之中,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看不到作为人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那些学困生交来的作业往往“×”超过“√”。长此以往,数学的人文性被压榨成枯燥的数字,学生鲜活的个性被活生生地抹杀,从而导致学生怕做甚至不做数学作业。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让学生常写数学日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我校数学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促进师生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例如,我在教完“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
  “今天,数学老师教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在没学这节课之前,我在作业中遇到过这一类型的题目,它们简直就像一道道奥数题目,让我摸不着头脑。但自从学习了假设法,那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举个例子吧,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鸡兔同笼不知数,二十六头笼中露,数足共有四十双,试问鸡兔各几何?
  之前遇到这样的题目,我就想用凑数字的方法,把答案凑出来。但这种方法很慢,如果数字大些,就更难算了。
  用假设法,就轻而易举了。看我写出几种来吧!
  1. 假设26头都是鸡,这样脚就有26×2=52(只),实际上脚有40双,也就是80只,为什么脚少了80-52=28(只)呢?因为把一只兔看作一只鸡就少算了2只脚,这说明兔有28÷2=14(只),鸡有26-14=12(只)。
  2.如果假设40双脚全是兔脚,那么兔就有40÷2=20(只),比实际少了26-20=6(只),要使总数增加6只,共需换6次,所以鸡有2×6=12(只),兔有26-12=14(只)。
  假设法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假设法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收获,教师也可以从中全面了解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迷茫困惑、顿悟觉醒,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辅导。
  二、留心观察社会,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写数学日记就是要观察、收集并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一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几种碰运气赌输赢的小摊,其中的一种叫做“转糖摊”。把一个圆盘平均划分成18份,在上面写有1~18的数码,圆盘中心竖着一根可以转动的木棒,木棒上连着一根横杆,横杆的一端用线系着一根指针。只要花一角钱就可以做转盘“游戏”,圆盘转动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上,就根据这一格上的数从下一格起往下数这个数,数到哪一格,这一格上所放的物品就全归你的了。比如,指针指在“7”字的一格,就从“7”的下一格“8”开始,数到写有“14”的一格,这一格上所放的物品就归你了。
  奇怪的是,玩游戏的人每次所得到的全是几分钱的糖和铅笔,而价格比较贵的金笔、电子表却从没有拿到过。难道我们的运气都很差?
  我便回家问爸爸,爸爸说:“‘转糖摊’实际上是运用了数的奇偶性规则,如:
  (1) 两个奇数之和是偶数;
  (2) 两个偶数之和是偶数。
  你想想,无论指针停在哪个数上,这个数再加上这个数都是偶数,所以精明的老板把不值钱的东西放在偶数上,而把金笔、电子表等值钱的东西放在奇数上。你们当然拿不到了。”
  哦!我懂了!今天我十分开心,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转糖摊”居然蕴藏着这样丰富的知识。如果我们都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那我们就不会上这样的当。我想,以后这样的游戏再也不会骗到我的钱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记录,越来越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反思学习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就是学生反思数学学习过程的一次思维过程。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要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记叙自己理解知识的方式,寻找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最终能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我班有位学生平时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这是我最近收到的她的一篇日记:
  今天我们在上复习课时,有一道题就是要我们说出下面百分数的含义,前面几题都很简单,但对于倒数第二题,大家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有所差异。题目是:解决了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们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是:我国已经吃到饭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的理解也是这样的,这时老师说了:“我国还有没有饭吃的地方吗?没有了吧?所以就是,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认同老师的看法,有人并不十分同意老师的说法。这时,老师稍加思索地说了一句:“题目意思是,我国生产的谷物解决了吃饭问题的人数占世界总人数的22%,我国人民已经全都吃到饭,那不就是我们国家的人数占世界总人数的22%了吗?”班上鸦雀无声,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老师不应该否定我们的说法,我觉得我们的理解也有道理。
  我在她的日记后面写到:“你能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好,你的理解确实也有道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以后会注意说话的方式,尽量不打击你们的积极性,你如果能在课堂上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我想这位学生看了这样的评价,以后在课堂上就会大胆发言了。
  四、展示学习成果,体现发展评价
  一般的数学练习或数学考试都是采用统一的模式,教师也往往根据标准答案进行批改,从而得出一个抽象的分数。从这个分数中,经常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被置于统一的模式和规格之下,学生的个性被忽略。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书写,展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成果和困惑,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认可。阅读学生的日记,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及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也赫然跃于纸上。
  数学日记不是奖惩性评价,而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可让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梳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走进新课程后的今天,数学日记已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逐渐被我校师生和家长认可。我们欣喜地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这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更生动,更深刻。日记中洋溢着一股股浓浓的生活气息,给我们的数学教学送来春天的新绿,道出了孩子们心灵的絮语,这正顺应了古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总之,数学日记这一数学作业的创新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数学。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教学的最好诠释。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粗略地分,有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四类。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抓住不同种类散文的艺术特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欣赏,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散文教学效果。  一、写景散文的教学——赏析式  写景散文大都文辞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因此,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  1.利用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前几天,同学们为我做了好多生日卡片,并送给了我快乐和祝福,我特别开心。今天老师就随机抽取一些卡片读给同学们听,来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  师:(指着一名男生)从女同学的贺卡中,可能抽到你的卡片吗?  生1:不可能。  师:从男生的贺卡中,可能抽到你的卡片吗?  生1:可能。  师:那抽到你的贺卡的可能性有多大?  生2:是十五分之一,因为今天上课的男生有15人,所以抽到他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成果。因此,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充满热情地促使学生质疑。    一、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学的思维美吸引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进行“考老师”的游戏,一
我们知道,习作能力的提高必须根植于语言训练的沃土中,现有的每周两课时的习作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因课设练,见缝插针地安排小练笔不失为一条扎实有效的途径。所谓“小练笔”,就是一种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灵活自由的习作训练方法。下面就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给课文补白,使小练笔成为“有米之炊”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无材料可写。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着力挖掘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因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科学知识。  如在教学《蜗牛》一课中,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探究活动,高效地学习。我认为,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乐”字。 “乐”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开放,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做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
从教26年,我一直担任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曾被评为公会镇优秀团干,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贺县优秀教师,贺州市全国第三套体操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有人说过: 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个亲近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可见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认
一、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肯学  在教学中,个体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意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决不能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对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与各种讨论;对不善于言谈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供板书参与的机会。又如,对形体知识的教学,教师让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不容置疑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地方读,读得轻松、快乐。  一、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舒心阅读  台湾的赵镜中老师在闽台两岸小学语文教学交流会上说过:“孩子的阅读该是源于快乐,再慢慢地演绎成一种内在自发的需求。”要达到这种快乐阅读、自觉阅读的理想境界,我们要做好两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观察物体):  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  生1: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  生2: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3:我看到了三个面。  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  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我们把它转换到投影仪上,形状为什么不一样?  生4:他们所拍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