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妙笔推动堂联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water_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古文物和古建筑的热潮高涨。近期,保护古地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在护“古”的浪潮中,客家地区随处可见的堂联,以及堂联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蕴,却少了关注的目光。堂联,是中国姓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楹联的形式对家族堂号的补充说明,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亦称祠联。
  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区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和继承优秀的客家文化,是客家地区的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挖掘品味堂联背后的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与弘扬客家堂联文化。
  一、初识堂联,探寻堂联背后的祠堂风采
  大埔县有“客家民居大观园”的美称,在这些特色民居中,有一部分是古香古色的各姓氏宗族祠堂。这些祠堂的门楼上,嵌刻着各式堂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访自家姓氏的祠堂,感受祠堂风采,抄录祠堂的堂联,探寻背后的宗功祖训,然后写成文章,交流学习。
  比如作为大埔百侯“肖杨”两大姓氏中的杨氏,其宗祠延庆堂现存有十三世世祖杨之徐作的楹联:谓龟山后裔,我不敢知,陈俎豆而荐德馨,道脉遥通陟降;徙宁化始迁,今犹可考,笃本支以昭世守,宗功共瞻几筵。后来演变成庆延堂堂联:延瞻依百世,庆俎豆千秋。学生对此堂联颇有感悟:延庆堂作为杨氏总祠,堂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二、堂联作引,探寻堂联背后的氏族源流
  很多堂联都巧妙地融入了堂号。如流传很广的刘氏“彭城堂”堂联:彭城世第,禄相家声。这里的堂号和堂联都是这个氏族的特有标志,这种堂号叫做郡望堂号,即从姓氏的发祥地地名为堂号。从各姓氏的宗祠门楼上嵌刻的堂名及堂联就可以一窥该姓氏的郡望所在地。还有一些堂联上下联首字巧妙地融合了堂号,点明了氏族的迁徙历程。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从堂联出发,追溯本姓氏的氏族源流,然后理清思路,寫出心得体会,从而明白自己的姓氏根基,道出对祖宗的追思以及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
  如大埔“追远堂”的堂联道尽了赖氏祖先几度奔波终得居所的艰辛——“追思往昔,鼻祖奔驰,闽粤三迁歌得所;远念来兹,首居安定,祁云百世颂其昌。”这幅堂联之意,大抵是追念先祖经过福建、广东三次搬迁才来到大埔县西河镇清华村大栋背。赖氏先祖东奔西走,颠沛流离,才换得我们后辈的安居乐业,念及此,我们又岂能荒废堕落?
  三、深层挖掘,探寻堂联背后的名人事迹
  探寻堂联背后的祠堂文化以及氏族源流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探寻家族的名人典故。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写作挖掘题材,而且还可以学习祖辈先贤的优秀品德。
  在学生的生花妙笔之下,有各个姓氏的风流人物,革命先贤,他们的光荣事迹催人奋进。如大埔百侯杨氏延庆堂的祖辈先达,有娶了饶氏,生下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造就“一腹三翰林”的杨之徐;虽没有出现在对日正面战场,却为革命军输送了大批人才,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杨兰史;广东省原省委秘书长杨应彬……又如具有253年悠久历史的饶姓义训堂,堂名“义训”源自成语“义方之训”,意指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训言。从这里能够探寻到以饶龙光为首的饶百我、饶炳寰、饶炳亨等近30位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
  四、文化承继,探寻堂联背后的优秀家风
  文化具有传承性,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文化,并传承给下一代,使文化成为一个不间断的存在。不同的堂联,蕴含着祖宗对后辈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经过时间的沉淀,就变成了各个家族的家风。
  对于堂联背后的优秀家风,学生们各有思考。如对杨氏延庆堂堂联的思考:“延瞻依百世,庆俎豆千秋”,是对先人的荣敬,也是先人对我们的祝愿。杨氏祖先数百年前来到这个闲静淡雅的村居,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世代相沿造就朴实的家风,勤劳务实是我们的根本。
  综上,四个写作实践活动层层递进,通过这些写作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让学生边写边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客属学子对优秀客家堂联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作者单位: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对于语文教育的改革人们常常提出一套“模型”,或者建立一套“理论”;而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不知该依附谁好,抱怨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不知如何进行。本文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提出四点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让语文课堂拥有“学习活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性强,人文性重。如果单单的由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课程,会限制学生的语文思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
导入: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师:请结合注释和投影了解一下文天祥。  (投影)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
中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知识比较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的一门课程。如果老师只对学生进行简单死板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能够更加生动,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也不例外。因为多媒体的简单操作性,很多语文老师都对多媒体设备产生了依赖,再加上一部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与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机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传统文化品格得到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使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得到丰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出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有机联系传统文化  研究发现,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编辑精心挑选出来的,将文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包括症状缓解和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观察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络酮治疗后,其症状缓解和催醒时间,并与对照组95例
如果说我们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提升,笔者认为需要提升的不是教学内容的精准鉴赏,因为我们的鉴赏技巧已经做得无懈可击。但是我们的教学还确实有一段距离需要去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文本后,并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这不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生命体验,所以就无法准确领悟文本。鉴于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真实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做到能
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各种不正之风也在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已经有向我们下一代蔓延的趋势。所以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欣赏那些“大师”的作品,我们的学生能够与那些名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我相信是非常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在农村中学有许多留守儿童,且问题很多: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现状,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压力大,但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却不可能是速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积累,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老师精讲几篇课文就可以养成,而是需要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此,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语文时间,借助经典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