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知识储备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硕硕与我打过招呼后,便将一摞药包递到我眼前:“老师。我的药。”……长得壮实、吃饭睡觉都很好的硕硕近段时间一直在吃药,感冒药、止咳药、消炎药一样不少。看硕硕的精神状态及活动情况,一点也不像生病的模样。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常吃药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危害孩子的健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与硕硕妈妈作了沟通,她说是孩子自己说有点感冒了,所以让他吃点药预防预防也好。这话听起来不无道理。让不是医生的我一时无法反驳,感到很无奈。无独有偶,前几天佳佳感冒发烧了,医生给开了退烧药,但今天佳佳的烧已完全退了,家长唯恐孩子重新“烧”起来,还是让孩子捎来了退烧药。我便向家长建议道:“孩子不发烧了,退烧药就不要吃了吧!”但家长说:“让他吃上吧,别让他再‘烧’起来。”我又一次感到无奈。于是,我暗下决心: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一定要学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从专业的角度给家长提建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咨询相关儿科专家等途径,学习了儿童常见病的预防、治疗等医学知识,也了解了一些药物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就有了底气,家长听我分析得专业、科学,也都愿意接纳我的意见和建议,都表示以后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药。还要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
  看到孩子们个个面色红润、情绪愉快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同时,也认识到做一个幼儿园教师要多学习,多一点知识储备,这样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顺利开展工作都是一件好事。
其他文献
承接90年代文学的多元、个性、自由、解放的特点,新世纪文学的故事越来越离奇,讲故事的方法却越来越通俗,文学在当下热闹的表象下,挣扎和突围的意味似乎更浓烈,本文就作者个体浅显
人文主义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以人为尺度和目的,极力维护人的尊严、自由、价值的思想。斯诺“,一个美国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中国人民,关心中国人民”,但他从未说过自己是人
编者按:在教师预设的游戏中。教师往往会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材料或玩法中,然而,幼儿并不清楚教育目标是什么,他们只是冲着“游戏”去的。他们先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然后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相关经验。于是,在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面I临这样的挑战:如何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设计一个好游戏?这个游戏材料投放到活动室后,教师应该看什么、做什么……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徐则民老师结合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解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审美文化趋于多元化,它代表了一种五光十色,生动直观,视听兼备的艺术文化形态。这也促使一部分人过于注重视听方面的快感,滋生了享乐主
一说到幼儿。我们的脑海里一般都会浮现出他们活泼好动、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的模样,在幼儿园生活的幼儿更应该是欢呼雀跃、充满活力的。然而,那天,我走进了某所幼儿园,看到刚吃完午饭的幼儿的模样时,我的心不由得抽紧了:孩子,你为何如此疲惫?  图1展示的是,某小班的6个幼儿在吃完午饭之后有一半趴在桌上休息。他们看上去疲惫不堪,我还从其中一个幼儿的眼神里读出了超乎其实际年龄的淡淡的忧伤。再看图2、图3,幼
期刊
朵朵是这学期才到我们大班的一个女孩子。她出生时患有轻度的脑瘫,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现在她吃喝拉撒基本能自理,还能说简单的短句,但不愿与人交往。她的父母不愿让她继续在特殊儿童学校学习,就把她送到了我们班。  朵朵来我们班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倒也不怎么添乱,就是从不与别人互动,也不参加任何活动。  有一天,活动区活动时间,有小朋友在益智区玩拼图,朵朵在旁边看了好几分钟。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找来一个简
每天早晨,我都会吩咐几个能干的孩子留在活动室,把刚消毒好的杯子放到架子上,其余孩子则去户外开展晨间体育活动。  有一天,我中途回活动室拿皮球,发现欣欣撅着嘴很不开心的样子,还把杯子放得“通通”响,我有些奇怪,问他怎么了。他委屈地说:“我不想放杯子了!我想出去跳绳。”原来如此。当时我就让他放下杯子参加体育活动去了。  事后我想,我每天老是叫那几个能干的孩子做事,从不考虑他们的意愿。我决定改变做法。晨
本月是我园的主题特色活动月——读书月,为了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要求孩子在成人的带领下每人阅读八本图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小小故事会”,等等。  悦悦是个大胆的男孩,有很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我想先请悦悦带个头做个示范。于是,在“小小故事会”之前,我请悦悦妈妈提前帮他作好准备。  “
“今天很冷,快,穿上一件外套。”“这杯水一点也不烫,你喝点。”“跳累了,坐下休息一会儿。”我们说出这些话以后,孩子们可能会按我们说的做,也可能不按我们说的做,当孩子不按我们说的去做时,我们常常下意识地想: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我都是为了他好。其实,天气的冷热、水温的高低、身体疲劳与否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感觉。而我们常常喜欢把自己的感觉当成孩子的感觉,然后包上爱的外衣,要求孩子跟着我们的感觉走,实际上孩子
今天,霏霏在上厕所时把秋裤尿湿了一点点。在我帮她换上干净的秋裤,再准备帮她穿上外裤时,霏霏说:“不要穿这条,我要换一条!”我说:“外裤没有湿,只是秋裤湿了,所以外裤不用换。”“不,我就要换!”最初,我以为她不相信外裤没湿,于是让她摸了一下裤子,说:“你看,这条裤子是干的,可以穿的。”接着,我又试图帮她穿上原来的裤子,这时霏霏边躲边说:“不行,我就要再换一条!我以前都是这样的!”看她如此坚持,我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