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宿昔”、“参差”——《白马篇》注释指瑕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第三册《白马篇》有这样两句:“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对这两句,课文注释说:“宿昔秉良弓:平对手执良弓。宿,平时。昔,过去。梏矢何参差: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不整齐。”笔者认为。这两个注释中,对“宿”、“昔”和“参差”的解释都欠妥。因为一方面“平时”和“过去”这两个意思.在汉语里无论如何也揉不到一块.违背汉语的语义关系;另一方面“梏木杆的箭(装在箭袋里)是那么参差不齐”,这个解释与作者要刻画的主人公的英武形象的意图相矛盾.甚至破坏了人物形象一箭囊中的箭尚且?
其他文献
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如今,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和国标本教材的使用,教师们又重新认识了“资源”二字,也认识到了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势不可挡。  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利用插图教出了新天地。在学生朗读了诗歌后,让他们观察、探究课文中的插图是否真正体现了诗歌的意境,讨论交流思维活跃,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有的说诗中说是瘦马,
从今年开始,更多的北京市民将熟悉一个新事物--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主管这个事物的组织是国际市民体育联盟中国总部。从2005年2月开始,隶属于总部的北京每日徒步运动中心在国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7期上发表胡延永的文章《“调素琴”怎谓“无丝竹之乱耳”》,认为刘禹锡《陋室铭》是“表达其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而“厚素琴”、“薄丝竹”的原因是“丝竹”乃达官贵人的音乐。对于前者,笔者深表赞同,但不敢苟同对“丝竹”的理解,因为“丝指弹弦乐器”,而“琴”作为古代的弦乐器(最初五根弦,后加到七根弦)就属于丝之一。经过了一番索考,笔者认为作者抚弹的素琴本是取典陶渊明,可谓琴
案倒背景:今天批改开学第一篇作文.写最难忘的寒假生活。看到一篇写自己跟爸爸吃麻辣烫的好文章.真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叫人禁不住唾津潜溢。谁知竟是班上最怕作文的戴晶晶“写
我在一篇《浮想翩翩文思来》的文章中写到:“中学生写不出好文章,不是缺少生活积累,也不是缺少阅读借鉴,而是没有翩翩的联想而文思滞塞。”基于这种认识,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联想思维训练课在五所高中的不同授课,效果很好。下面是这堂课的实录:  师 同学们,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学语文感到比较为难的是什么?  生 作文。(还有少数认为是文言文)  师 作文难在哪儿呢?  生 缺少生活内容,无话可写。  师 生活十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中学浯文课堂教学中,它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沉寂的机体,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因而倍受执教者的青睐。有很多的执教者乐此不疲地热衷于利用画面、音乐、色彩来营造教学情境,刻意追求把课堂变成一个有形、有声、有色的艺术天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本无可厚非,也展示了多媒体技术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可问题在于,如果这些“画面”的提供造成语文课堂
说来有些惭愧,梭罗的《瓦尔登湖》,笔者并不比许多青年学生阅读得更早.对它的关注也是在作品入选袁行霈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普高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