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教科书的地位及其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pe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材被看成教学的“蓝本”,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学生必须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点,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一次又一次地朗读、讲解,再朗读、再讲解,甚至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直至把一篇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方才罢休;数学教师则以“练”为法宝,直至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方肯罢休。这种“教材至上”,“唯教材是从”的思想可谓“深入人心”。“教材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教材?教材的生命又是什么?”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提出了这些问题。是啊,从教近20年了,笔者对教材可谓忠心耿耿,从未对它质疑过。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
  一、教材的定位——教学材料,不是经典
  “教材: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材”一词的解释是这么简单。可见,教材是“材料”,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创生材料,丰富材料,提升材料价值。每当新教材刚发下来,笔者总是先让学生学习目录,带领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知教材,了解本册教材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等,并以教材为基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目的地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通过查找、粘贴、记录资料的办法,让教材变得丰厚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师生外出旅游,有目的地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景点;进行社会调查时,关注有关人物及事件;观看或收听新闻节目时,留意与教材有关的内容……这样,通过教材这一“材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搜集积累资料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建构知识的能力等。期末,学生手上的教材变得沉甸甸,充满个性化、人文性,是那样真实可感。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教材、删减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材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材的使用——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笔者觉得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1.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针对具体的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近日,笔者听了一老师的《鸟的天堂》一课,颇有感触。课前,教师布置了三项作业:第一,搜集“鸟的天堂”的有关资料;第二,了解适宜鸟类生存的相关条件;第三,了解鸟的天堂的目前状况,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假期到鸟的天堂,亲身感受“鸟的天堂真不愧是‘鸟的天堂’”并拍下照片,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有关文字介绍及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适宜各种动物生存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此丰富多彩的资料,极大地开阔了同学的视野。这样,课未始,同学们就以教材为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开发了课程资源。课伊始,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朗诵会,之后,组织讨论:假如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么介绍自己的家?现在鸟的天堂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胜地了,为旅游部门写一则广告词。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读着、说着、写着、想象着、交流着,不亦乐乎。
  2.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科联系。把教材当做载体,使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教《鸟的天堂》一文为例,其一,师生跟随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学习课文的精妙语言、积累词汇;其二,通过对鸟的天堂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调查分析,了解鸟儿之所以能长期在那儿生存繁衍的科学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应该保护鸟类,密切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其三,通过与鸟儿的对话,把课文改编成一篇童话、课本剧或编一首《百鸟欢鸣曲》;其四,通过写广告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其五,把想象中的鸟的天堂的美景画下来,警示人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增强环保意识。
  3.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收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资源的开发。学完《鸟的天堂》一文后,我们分三个层次展开联想:第一,根据课文内容想到了什么?第二,通过交流收集的课外资料有何感受?第三,看了关于对鸟的天堂管理员的采访录像后有何想法?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不仅想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想到了保护环境的意义,而且意识到了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动物,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材是为教师教学提供的文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教情、学情,采用不同的方法。课堂教学具有多向性,它不应该有太严谨、太清晰的界线,你可以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可以上成思品课,让学生在思辨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可以上成音乐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情感陶冶;还可以把它上成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总之,笔者认为,能让学生四十分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所收获,即为高效教学。
  三、教材的生命——珍视体验,尊重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曾先后出现15次“体验”一词,13次出现与它基本同义的“感受”一词,由此可见,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识别真、善、伪,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尊重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这一对矛盾,赋予教材以鲜活的生命力。
  笔者多次观摩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加以归纳,大体有三种教法:第一种是在初读课文后,直接让学生说说圆明园有多美,该不该重建圆明园,学生一致认为应该重建圆明园;第二种是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通过细细品读,交流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通过观看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课件,深深地感受到: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真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学生的美感升华到极致时,播放帝国主义者毁灭圆明园的录像,之后让学生谈谈体验。第三种是让学生针对上面这两种观点,畅所欲言,展开辩论:“究竟该不该重建圆明园?”学生争论后统一认识:重建可以再现祖国的灿烂文化,但怎么建也无法恢复原貌了,那些奇珍异宝一去不复返,那是历史留下的永远的遗憾;不重建能让世人永远记住历史的耻辱,让帝国主义者永远记住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债……
  显而易见,第一种教法过早地给下了结论,形成了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特体验,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第二种教法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但忽视了恰当引导,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三种教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体现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识别真、善、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研读体会、合作讨论、自由辩论,适时甄别和评价,达到语文育人的目的。
  总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千万别被教材捆住手脚。
其他文献
事件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某些班级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这所学校在2008年被确定为当地改革试点单位,“绿领巾”的做法是该校
“用教材教”要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使教材成为开放的资源,成为备课设计的基点,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顺利进入小学接受新教育,也就是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小学入口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幼教与小教两层皮”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认清幼小教育的各自特点  幼儿教
摘 要: 教师培训需求是培训规划的依据。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主要培训动机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最多的是学科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据此“国培计划”的培训可以采取培训专家组先倾听学员反映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和学生实际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项目和内容,以期真正使参加培训的小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培训需求 “国培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摘 要: 本文以黄中习编写的《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略谈了“三美”原则在黄中习英译对联中是如何再现的,并指出对联的翻译首先要做到“意美”,其次是“形美和音美”。  关键词: “三美”原则 对联 英译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了解中国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传统和深厚的中国文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学科性课程。它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进行开展的,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到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地教,使幼儿有效地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
进入复习阶段,部分九年级学生对英语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感到乱无头绪,紧张焦虑。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搞好中考英语复习,把握准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掌握要领,学习高效,成绩自然就会很快提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整理出一套科学的冲刺方法,谈谈看法。  一、分析模拟试题  首先分析各年级要考到的知识点和各种
我园人格特色课程,首先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价值的教育思潮、课程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同时,我们必须根据本园地域文化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而地域文化和本地区幼儿的发展情况,无疑是我园园本特质所在。本土的和地域的文化资源,能让我园人格课程更加鲜活、更为丰盈、更具生命力。  1.筛选本土文化,关注幼儿需求  无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作为吴文化发源地,文化资源博大精深。
读者对新闻究竟有哪些心理要求呢?这些心理与新闻背景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积极而一般的心理特点和要求而言,读者对新闻的心理要求主要有六种,它们与新闻背景交代与否有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