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与思维发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所谓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使用教具,也是老师演示学生看,不能很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我校教学实际,要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学具操作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怎样使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一项较为难度的思维活动,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爱动手不等于会操作。新课程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北师大版“图形的变换 ”一单元,内容很多是通过学生的操作来完成的,我首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摆一摆,并与同学们交流,最后再回想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这样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的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了数和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进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
  学生的思考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是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应从发展学生的思维着眼,不能为操作而操作,重视操作方法向思维过度,让学生凭借感知形象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计算出了它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通过实验验证之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操作完学具后,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底面积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高有什么关系?在操作中推导出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 而且使学生摆脱了课本的束缚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优化方案,并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算理。
  使用可操作的学具,便于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途径,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做”数学的机会。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而是把“教具”变成“学具 ”,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在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个图形一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几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概括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深刻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比较和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果的需求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持续增长,因而对果树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大的
精彩的课堂是学生的期待,精彩的课堂是教师的梦想.生动有趣的导入,令人好奇、神往;直观的演示和形象的图解,展示教师课堂艺术风采;紧张而刺激的学习参与,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尤为重要。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家长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孩子获得高分数;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使教师奋战在“题海”,“补课”之中,教学以“一言堂”、“真鸭式”为主要方式;学生学习方
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得到正常的发挥而完成教学任务。在应用题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入手,细致观察,耐心分析,经老师的恰当启发,从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尤其是深入研究应用题教学。本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方式进行解应用题的方法及体会。   一、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麦芒在抵抗虫害、种子繁殖、增加小麦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CASL4AL是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T.aestivum c
目的 研究microRNA-590-3p (miR-590-3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从石蜡包埋的1 1例胃癌组织和11例正常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590-3p的表达水平;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应用Lipofectamine(R) LTX试剂将化学合成的miR-590-3p antagomir和miR-590-3p agomir转染SGC-7901细胞,验证转染效率后应用MTT发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应用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测绘设备与技术进入测绘工程,如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通过无人机的测绘工作开展,测绘工程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的:研究医疗责任保险则必须先充分认知它,因此剖析医疗责任保险,打牢理论基础,成为笔者研究的第一个目的。在充分认知医疗责任保险后,笔者将从需方视角对重庆市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一、转变教学观念,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完全被动的学习地位。《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