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DMD基因完全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者的诊断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y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1例症状严重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可能致病基因,为其遗传咨询及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患者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变异分析,进一步通过外周血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分析患者确切基因变异。

结果

MLPA结果显示患者DMD基因第1~79外显子全部缺失,G显带核型为46,XY; FISH检测出X染色体短臂存在缺失。SNP array结果显示染色体Xp21.2p21.1区存在5.8 Mb (29 628 158~35 434 714)片段缺失,内含IL1RAPL、MAGEB1-4、ROB、CXorf2、GM、AP3K7IP、FTHL1、DMD、FAM47A、TMEM47、FAM47B等基因的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

结论

该患者确切致病位点为染色体Xp21.2p21.1区5.8 Mb (29 628 158~35 434 714)片段缺失,对家系成员可以进行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高分辨SNP array技术在发现患者潜在的染色体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42例(58眼),术后随访6~12个月,分析术后眼压及视力等情况。结果术前眼压30~4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8~15 mmHg,术后矫正视力≥0.3者36眼(62.06%),优于术前的6眼(10.34%)。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C成员3(KCNC3)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临床意义及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胃癌的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KCNC3 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和预后的关系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系中KCNC3蛋白表达差异;胃癌组织芯片218例胃癌[男165例,女53例,年龄(62.8±11.2)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个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者家系的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与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测序,应用PolyPhen-2、SIFT、MutationTaster和FATHMM软件对新变异进行功能预测,同时对该家系的4例白化病患者进行系谱和变异基因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YR基因(NM_000372)存在c
目的对1个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 syndrome,RTH)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THRβ基因的第7~10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3例RTH患者均表现为心慌、乏力和甲状腺肿大,游离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升高,而促甲状腺素正常或升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是用于治疗角膜扩张性疾病的一项新方法。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可延缓或阻止角膜扩张疾病的进展,并其改善视力、散光和角膜地形图参数。但该技术仍存在应用局限,现已有各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激光光化学交联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安全有效的交联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以上两种胶原交联技术的原理、交联效能,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和应用局限。
目的对2例由严重弱精子症导致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例1 DNAH1基因存在c.2016T>G(p.Y672X)和c.6017T>G(p.V2006G)复合杂合变异;例2 DNAH1基因存在c.2610G
目的报告1例由LMNA基因错义变异所致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并分析该错义变异的致病性。方法对患儿行肌肉活检术;肌肉组织行HE、免疫化学染色以及电镜检查以明确其临床诊断;同时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中DNA物质,进行全外显组测序法(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检测以明确肌病基因诊断,并
目的探讨1例由KMT2D基因嵌合移码变异所致的Kabuki综合征1型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对家系进行检测,并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为3岁2个月的女性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容、认知障碍、轻度发育迟缓、皮纹异常、轻度骨骼异常、室间隔缺损、自闭症等。家系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KMT2D基因发生了新发嵌合移码变异(NM_003482.3)c.1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