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合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缺乏创造性的局面,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写出多彩的文章。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在准备材料时学会合作
  
  目前,新的作文评价观强调对学生写作准备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生活素材,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一)合作查找资料。小语第十册有一项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某个星球的知识写一篇作文,可以仿照《太阳》这篇文章写,也可以用其他写作形式。在习作准备阶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搜集资料,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其间,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可让写同一星球的学生自由结成小组,一起搜寻相关资料。然后再将每个人的资料汇总,一起学习、交流,独立完成初稿。之后,小组成员再次针对初稿交流欣赏、互评互改。
  
  (二)合作开展调查。此外,小组调查采访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有力途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学会对写作材料进行恰当的整理、分析、总结和筛选。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设计了一个“调查周围环境”的课题,提出了“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的倡议。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可以去观察、访问,也可以查找资料。通过合作调查、了解,学生们有了不少的收获。调查之后,让学生在班上展示、交流调查的情况。
  
  二、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学会合作
  
  作文批改既要重视自改,又要重视合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作文教学中的合作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平等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具体做法有:
  
  (一)组评。分组评改作文体现了学生作文评价的主体性,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让评改双方的作文迅速“升格”。组评时,可以选择取材、构思、立意都比较独特、新颖,或有典型问题的片段或习作,由组长朗读,或让各小组共同阅读,然后在组内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点评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最后,让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评改的建议。
  
  (二)群评。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评议,写出评语。作者可以说说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学生向作者提出问题,或谈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由作者答疑,教师相应进行点拨与指导。这种评价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让学生在相互切磋、品评中取长补短,满足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合作评价的需要。
  
  三、让学生在平时的练笔中学会合作
  
  要提高作文水平,离不开多读多写。在平时的练笔中,应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优势,强化写作主体的多元化,寓教于乐,让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游戏”,轻松、愉快地进行写作。
  
  (一)集体创作。在班级中开展集体创作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集体创作的形式可以是同桌合作、全班合作或小组合作,还可以是师生合作。大家围绕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将心中的奇思妙想进行交流,然后每人写一段短文,再连段成文,或共同构思后修改完成。比如,有几位学生在一起玩耍时,忽然发现墙上有很多小蜗牛,顿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开始深入、细致地观察和研究蜗牛,一起动手查找有关蜗牛的资料。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共同完成了研究小论文《蜗牛》。
  
  (二)佳作共赏。在班级开展“佳作共赏”循环作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轮流把自己最近的“得意”之作写在“佳作共赏”循环作文本上。学生每写一篇,家长就及时写上评语。本组成员写完后,再把本子循环到其他组。因为这些是本班同学的创作,学生读起来别有乐趣,不断对本组或别组同学的佳作进行学习。写得好的学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因而带动其他学生不断合作学习,写出更多佳作。因为每本“佳作共赏”作文本都是家长与学生最好的读物,所以“佳作共赏”循环作文活动能够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合作,深入分析,好花共赏,以典型指导一般。一学期下来,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合作下,每个小组就都共同创作了一本属于大家的作文集。循环创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的过程,循环欣赏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修改、共同学习的过程。
  总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仅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还需要学生相互沟通;不仅要学生实现自我内化,还需要伙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作文教学中,学会合作,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情感交流中提升精神和品格。
其他文献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为读者展现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神奇"在哪里?一是生长环境恶劣,二是在恶劣环境中却生长得奇高奇大、奇坚奇硬、奇绿奇深。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任务。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朗读指导方法却单调、机械。我在听课过程中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教学如何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只需教师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朗读效果就会大大不同。下面就针对几个案例来说一说我的一些特殊的评价语言。  一、以假当真(引导“合理停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课前预设充分,课上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寓预设于动态的教学中,把握好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一、加强教学预设的灵活性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
分析了导致种公猪性欲衰退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预防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对规模化兔场提高仔兔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