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来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情境;兴趣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它可以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广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社会情境,使之与交际活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创造语言交际条件,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意愿,充分进行交际的实践活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只有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通过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图片,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自然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中,我并不直接将各个形状教授给孩子,而是通过多媒体呈现一幅图画,在图画中引出风筝的形状是三角形,窗户形状是正方形等等。这样运用计算机创设出语言的真实情景,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不仅记得牢固,而且学得兴趣盎然,情趣大增。与传统教学的课本、录音机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更为真实、更接近自然规律的语言输入。这是任何其它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一种交互方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交际能力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我们通过多媒体,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这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中通过媒体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句型,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呈现几个场景,让学生身处这些场景中然后和对方打电话,一方面操练了刚学的电话用语,另一方面操练了学生们的交际能力,让他们运用:What are you doing?来进行日常交流。
  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电话用语,而且知道使用这些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我们还可以将基于相同主题的学生现场表演与计算机虚拟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使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氛围,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它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而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环境。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 5A Unit 9 Shapes》多媒体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形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用其中的形状拼出自己想要的图画出来。由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获得了强大的支持,在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们俨然一个个创新的设计师,他们边思考,边设计,设计完之后再借助于网上词库的帮助,用英语对他的“作品”进行一番描述 ,形成文字。与此同时,教师利用网络监测系统,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测指导,最后通过请学生朗读各自的短文,学生与学主之间互相交流、评点,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四、有利于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学得更丰富全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了家庭,丰富多彩的软件、网络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广乐博收。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掌握一项技能也是需要反复练习,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难保证大量的学习时间,技能的反复练习也是很难做到。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使用多媒体软件,如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迪斯尼神奇英语、阶梯英语、开口就说英语,进行自我练习。其次,通过提供纯正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语言,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发音与多媒体材料的发音进行对比来矫正自己的发音,能培养良好的语言、语调。
  平时,我也常有选择性地摘取《英语周报》《学英语》《英语辅导报》小学版中的有关内容,在课前1分钟Warming-up Exercises,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学生愈听愈爱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也能收集材料,在课堂上我选择性让学生们起来朗读,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拓展了孩子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更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的少儿英语读物,并介绍少儿英语学习网站,让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英语。
  总之,小学英语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是培养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它能使英语学科的教学真正实现“激趣入境——多向互动——乐学提高”。 实践证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声音、动画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对于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变单纯的说教为“有来有往”的互动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梁娜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郑罕颖《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王晶 《几多欢喜几多愁——谈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学科整合》
其他文献
读书可以使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还能陶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内涵。《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技能。阅读
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来越成为语文老师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微观教学,把它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的综合性教育即语文创新教育。语文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坚持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要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当的时机、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和意志教育。其次必须坚持综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语文学
皮亚杰曾在建构主义提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
“接地回路”是引起测振系统测量误差的最常见起因之一.由“接地”电流产生的乱真信号或不期望信号,沿着传感器和信号调节器之间的常规通道或屏蔽通路流动,对真实振动信号产
阅读教学自然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内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学生。教师应怎样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指导,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的氛围,不断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合理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我思考如下:  一、课内阅读教学要体现个性化  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