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自然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内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学生。教师应怎样开展课内外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指导,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的氛围,不断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合理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我思考如下:
  一、课内阅读教学要体现个性化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渠道,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素养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生活阅历实际,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1、个性教师——孩子张扬个性的阅读导者。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它不是指教师特有的性格和特有的方法,而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有个性有创意的阅读理解。要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要读出自己的个性感悟与理解。在个性化阅读方面,教师应是学生的示范,没有个性的教师自然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
  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要从学生的“学”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因势利导,不是教师主观的牵着学生走,而是要落实到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
  2、和谐课堂——孩子张扬个性的阅读舞台。
  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从而敢于创造。因此,营造宽松和谐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学生思维,才有可能出现富有活力,富有创意的对话,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创作的潜能才能得以释放。如教学《黄山奇石》时,我采用情境导入,用课件再现黄山风景,将学生带入梦幻般的意境中,再出示黄山石的图片,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形态各异的黄山石,感受它的奇形怪状,在学生赞叹声中转入学文,轻松、愉快而自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能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的内心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并时刻体味到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
  3、自主阅读——孩子张扬个性的阅读方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阅读活动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老师应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悟性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探求问题,张扬他们的个性,而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提出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消极参与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没有难度的感觉,就乐于学,主动学了。另外,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二、课外阅读要注重习惯化
  课外阅读活动是利用课内阅读得到的知识和方法作为基础而延伸出来的阅读学习活动,在搞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注意与课内阅读的衔接与整合,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他们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并对前者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课外阅读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为养成阅读习惯提供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之前,应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家长情况调查,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以此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我在此调查过程中,根据部分学生家庭实际,特别是学生父母双方都有工作且都在家基础上,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正如亲近母语研究院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荐人徐冬梅所言:“儿童的阅读不是从独立阅读开始的,不是从自己捧起书本识字开始的,而是从听读开始的,从家长读书给自己听开始的”。由此看出,家庭阅读环境非常重要。
  2、帮助学生选择健康、 适合的课外读物,为养成阅读习惯提供兴趣。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要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新教育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因而,我结合小学生年龄实践,为他们推荐了《夏洛的网》《第一百条裙子》《爱的教育》等多种图书,这些契合学生当下生活的图书,成为学生精神食粮最重要的一部分。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3、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为养成阅读习惯提供动力。
  新教育实验认为:给师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师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 上好每周的阅读汇报课。在阅读汇报课上,我都积极引导学生畅谈上一周的读书体会,可以针对一事一物,也可以抓住一言一行,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行。
  (2) 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如,在 “我喜爱的名言” 交流会上,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 欣赏。在“名人故事会”上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 适时开展“班级阅读之星”评选。为了扩大阅读的魅力和影响力,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 “书香少年”,评选一次 “明星家长”, 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必须开放课堂,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这样使学生的课堂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活动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努力阅读实践,就能取得阅读能力训练的整体效益。
其他文献
会议
中西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转移,让长沙的外向型经济开始抬头,且势头迅猛。长沙的夜晚依旧是笙歌不绝的酒吧街与路边随处可见的口味虾,剥着虾
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限制了盐碱地特别是滨海盐碱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从现有水稻品种资源中筛选鉴定抗盐性强的品种,对开发利用盐碱地及其地下咸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
读书可以使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还能陶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内涵。《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技能。阅读
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来越成为语文老师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微观教学,把它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的综合性教育即语文创新教育。语文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坚持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要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当的时机、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和意志教育。其次必须坚持综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语文学
皮亚杰曾在建构主义提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
“接地回路”是引起测振系统测量误差的最常见起因之一.由“接地”电流产生的乱真信号或不期望信号,沿着传感器和信号调节器之间的常规通道或屏蔽通路流动,对真实振动信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