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落实品德课目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努力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如何让这一新的理念在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今天就我执教的《乡风乡俗》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以课标为准则,呈现本土资源
  《乡风乡俗》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风俗文化也是多年维系着家乡人的纽带,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明和节日的喜庆气氛,认同中国文化,从而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本课的关键。然而,课本中出现的插图情境都是北方的、外省的,对于南方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教材是上课的载体,我们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摒弃教材。在确定目标后,我决定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把学生熟悉的岭南文化融入学习内容中。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挖掘本土资源
  怎么样才能挖掘到学生身边的传统文化呢?哪些传统文化即不枯燥,又能让孩子们都能耳熟能详呢?我想,广州比较湿热,本环节就通过学生讲喝凉茶的小故事展开。学生大多都喝过凉茶,所以说出了不少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喝凉茶的小事。可是学生不一定知道什么情况下喝什么样的凉茶好,这就需要老师去做功课了,引导他们明白:凉茶虽好,但也不能乱喝,要科学地饮用才行。接着我又从学生身边入手,引申到亚运会开幕式时领导人桌上就摆着王老吉,告诉学生,我们的民族产业蒸蒸日上,它已经可以和可口可乐相抗衡了,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此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调动他们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逛花街更是广州特有的节日风俗,我用一个问题展开这一环节:“你喜欢逛花街吗?为什么?”学生们交流之后,引申到广州也有“花城”的美誉,让学生引以为豪,也让学生了解,原来逛花街也蕴含着我们广州的传统文化呢!
  三、以教学活动为途径,优化本土资源
  课标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有了这样在感受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对改变课程功能,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努力创设各种贴近儿童生活世界的情景以达到目标外,还要想办法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的动静活动,把课堂开放成一个“活”的、“会动”的、“有情感参与”的世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乡风乡俗》这课前,我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的风俗和文化。我来广州不久,对广州这个城市还没有深入地了解,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广州的文化特色有更敏锐的观察和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点带面,着重抓住早茶、凉茶、逛花街这三个民俗展开讨论,试着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进行交流。本节课开始,我以一个外行人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广州,如:“同学们大部分都是广州人, 老师虽然刚来广州不久,就已经被广州的风土民情所吸引,可是,老师对某些方面了解得还不够细致。今天,老师想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广州的乡风乡俗,好吗?”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下来就是选材,我认为既然是传统文化,就应该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广州的早茶文化首当其冲。我决定采用课堂交流的形式。之所以采用这一形式是因为素材就在学生身边,老师稍作引导,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进行交流。果然,上课时学生滔滔不绝,积极讲述自己喝早茶的点点滴滴,如喝早茶要吃些什么?喝些什么茶?喝茶时要注意什么?倒茶又要注意些什么?整个课堂很热闹,文化氛围很浓。在讨论之余,我还设计了一家人喝茶的环节。通过交流讨论和模拟实践,让学生知道,原来,喝茶并不是吃吃喝喝聊聊那么简单,它还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喝早茶还蕴含着个人素质和不少传统文化呢!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上每个环节的引入不是远离儿童生活的一些消息或事件,而是源于他们身边或周围的事情,容易令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而兴趣和好奇心是儿童思维的内驱力,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所以,最后,我以设计“亚运人家接待计划”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更加深了他们对风俗文化的理解,更增添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
  四、借助教学媒体,再现本土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运用教学媒体无疑是最佳方法。
  在教学《乡风乡俗》这一课时,我借助视频先呈现一段广州人喝早茶时的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喝早茶的风俗和习惯,进而让学生演示正确的做法。之后亚运人家的新闻把学生带入情境,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行的合一。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份抽样调查:关于学校理想教育对学生现实行为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道理上认同,但现实中不会照做,而且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由此可见,学校实践德育的道路犹如“蜀道”。这时,再回头关注我们师生每日的相处,其实都可以分解成无数个细节,小到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见,学校的德育工作平平淡淡才是真、落实细节才是实。  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思索一点细节,眼里就“多一点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实践研究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学生的参与度低,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灵动起来?  一、调动学生的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材料引导学生立足于日常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写作教学 随事积累 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
2013年11月10日,在苏州大学听了优秀教师赵志祥的学术讲座,我受益匪浅。  赵志祥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22年来跟随他的恩师——于永正先生风里来雨里去,到全国各地听课、上课、磨课。他一字一句地诵读于永正先生的课堂实录,一遍又一遍地模仿于先生的课堂。为了练一手好字,他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摹。为了锻造课堂气场,他在办公室、饭堂、家里、火车上和不同的对象辩论着不同的话题……漫长的22年,赵老师倚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如何发挥这个主体的作用呢?《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猎奇心理和探究冲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逐渐掌握自学的技巧。  一、调动学习热情,培养自学的意识和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在常态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
[摘 要]故事美术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美术创作走出了单调的“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其教学实践就是从童本化的角度出发,巧用美术故事资源,在美术故事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美术创作,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美术表达的内动力,让学生为自己而画,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故事美术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回归美术的本源,回归生活,最终让儿童用美术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超越自己。  [关键词]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对教师而言,听课正是这种交换思想的过程。听别人的课,自己的课被别人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9年,听过多少节课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些课就像是隐形的加速器,一直在促进我的成长。刚工作的时候,我对上公开课教师的一招一式都佩服不已。哪里有公开课就往哪里钻,总想从公开
[摘 要]德育入心,德育入魂。盐城市第一小学始终倡导“尊重的教育”,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念,群策群力,打造出了具有独创性、实践性、系统性、生成性的“四色文化”校本课程,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实力。  [关键词]四色文化 课程特色 课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85  德育入心,德育入魂。在现
[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课堂小练笔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采取有针对性的模仿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亲身体验,获得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  [关键词]习作教学 课堂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5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走进了语文教学
[摘 要]导学案是现代教学的“导航图”,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创造性的教学导航仪。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能够延伸语言的话语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桥梁。  [关键词]导学案 小学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