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栏目 妙得实效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是从2012年启动,历经四年半,一百多位德育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出版社编辑等共同经历现状调研、课程理念研讨、教材整体框架设计、教材初稿、试教试用、反复研讨与修改等环节,可谓精雕细琢。教材各个栏目的设计目的明确,与正文内容相辅相成,各栏目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精心搭建起教与学的“脚手架”。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的《爱在家人间》为例谈谈我品读栏目、运用栏目的心得。
  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
  《爱在家人间》中“运用你的经验”设计了三个问题: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从家人之间爱的角度重温家的温暖,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反思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真话。
  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形式多样,有的围绕主题进行体验活动,有的则根据主题设计采访调研,有的引导学生结合提示完成活动方案,等等。这个栏目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完成。
  对《爱在家人间》“拓展空间”这个栏目我没有安排情境表演,而是先由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再要求学生给父母写爱心卡,在爱心卡的最后写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课堂上再将学生写好的爱心卡拍照后发送到家校QQ群。手机与教室一体机同步登录后,孩子们还可以看到家长爱的回复。让他们在观看或聆听中再次被父母的爱感动,教师相机引导:表达对父母爱的方式还可以更多元,比如回家给父母一个拥抱等。
  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
  《爱在家人间》共有4个“探究与分享”,分别是第一目“亲情三碰”、第二目“甜蜜的碰撞”“亲子冲突”、第三目“亲子沟通”。我结合学情对这个框题中4个“探究与分享”做了一定的删减和整合。
  第一目“亲情三碰”只保留了“亲情第一‘碰’”。学生课前或课中小组内围绕“第一碰”中的问题互相采访交流;教师课前围绕这几个问题亲自采访了几位家长并制作成视频。学生们发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全部答出有关父母的问题,而家长却都能快速地说出子女的情況。对比之下,学生们看出父母对自己了解更多,关爱最多,而自己对父母了解太少,从而产生愧疚之情。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此时不用老师“游说”,孩子们也都明白了要珍惜亲情,报答父母恩。
  第二目和第三目中的三个“探究与分享”有相似之处,都属于“甜蜜的亲子碰撞”,我以此为素材,对这三个活动做了整合。学生首先阅读79页的三个“甜蜜的碰撞”,接下来填写80页的6个亲子交往情境,小组内交流展示,之后完成81页的表格,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表演,反思同学们的哪些做法是自己所期望的,以及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在一系列的探究分享之后,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们自然而然体悟到亲子之间爱的碰撞的表现、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阅读感悟·相关链接
  《爱在家人间》设置了两个阅读感悟:“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和“妈妈身患绝症为给孩子攒学费绣《清明上河图》”。这两个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亲情故事来源于真实生活,学生们可以在阅读中自主思考、感悟、提升。对第一个故事我让学生交流讨论,对第二个故事我则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阅读后思考以下问题:如何看待这位母亲的做法?你认为这位母亲伟大吗?请用几个词语表达你对这位母亲的看法。
  《爱在家人间》中的“相关链接”,主要是对亲子冲突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客观阐述了“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肯定了亲子冲突的意义——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和完善,提出了忠告——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具有巨大的隐患和消极作用。这个栏目对促进学生反思“如何减少与父母的冲突,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诗句中淡淡的遗憾,却勾勒出初见的美好。工作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师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年都有新生,每一学期都有同轨几个班的课,每次的第一节课都要上好几遍,早就上熟了,没有了新意,没有了激情。可想而知,讲课的老师乏味,听课的学生自然也无趣。初见的美好荡然无存,更不必祈求结局的圆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事业,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不仅是
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课程,涵盖了公民教育的许多知识内容,它把“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任务,把“增强学生公民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当前,我国社会上少数人信仰缺失、道德失范、法律意识淡
新课程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列入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凸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探究式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学会正确开展探究活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探究实效。  一、创设有实际探究价值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情境是探究教学的载体,教师不能提供有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全面落实学科素养,转换现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此次研究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An adventure in Africa”作为案例分析,通过文本解读、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深入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朱蓓燕(197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的思维为教学主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學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一、“教”为主导  “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有效引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两部分中,却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并把它作为宗
一、传统历史试题分析技术及其优缺点  先来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试题分析实例。  (2015年高考江苏卷第6题)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补充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历史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
近年有效教学等教学理念被广泛使用,但教学理念和实际工作脱节现象依然严重。所以我们需要注重课堂细节,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让活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笔者以高三复习课“消费专题”为例,从教学环节入手着重探讨如何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构建充满活力且带有政治学科特色的课堂。  一、利用生活素材导入,发掘活力课堂的源泉  叶圣陶说过:“教育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先锋部队。精心设计导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导入,演绎精彩的政治课堂呢?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心准备  .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备课中教师要针对考纲,认真研究、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关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