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年龄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黄珍平
  清晨,一帮老太老头在公园里练太极或跳舞,不久,一群中青年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练功间隙,两位老人聊了起来,他们一起互通姓名、年龄。其中的一位老伯是数学老师,知道对方的年龄后说:“我们两个人年龄的平方差是195,年龄倒差不多,哪知道平方以后,差数竟那么大,真是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啊。”
  正在这时,一对中年夫妇走了过来,听见了他们的话,就笑着说:“真的很巧,我们两人的年龄平方差以后也是195。”
  站在不远处的两个小伙子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一拍大腿说:“哪有这等巧事,我俩年龄的平方差也是这个奇怪的195。”
  请问,这老、中、青三代六个人的年龄各是多少?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假设老、中、青这三对人中年龄稍大的为a,小的为b。根据题意得
  a2-b2=195
  (a b)(a-b)=195 (1)
  根据实际年龄来推算,这六个人都已经是大人。因此每一对的年龄的和a b肯定大于20。且是两位数或是三位数。又从(1)式中可知。若a b>20。则a-b<10。
  那么a-b能取什么数呢?由(1)式可知(a-b)是195的一个因子,即(a-b)能整除195。在1~9中,能整除195的有1,3,5这三个数。
  1、当a-b=1时 ①
  则a b=195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a=98 b=97,
  同理可得当a-b=3时,a=34 b=31;当a-b=5时,a=22 b=17。
  答:这六个人的年龄分别为98,97;34,31;22,17。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种思想,认为语文知识的教学是必须要抓好抓牢的,这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最终获得收获的一个量化标准。因而,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大多对语文知识强调要过关,要死记硬背,还要条分缕析,分列出来各种重难点。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语文知识教学呢?是弃而不教吗?显然,对语文知识视而不见是不可行的,那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毕竟,语文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
摘 要 为了促进大陆地区的高考语文试题的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考试内容、考试目标、考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台湾地区高考语文试题内容上少于大陆,且考查模式要优于大陆,更加人性化,但大陆地区有更加详实的考核目标及要求。   关键词 高考语文;海峡两岸;高考语文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1977年大陆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底层的光芒”这一专题中,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斯拉兄弟和杨绛笔下的老王等人物的特殊命运都让同学们唏嘘不已。在《巴黎圣母院》节选部分中,卡西莫多这样一个形貌丑陋却内心高尚的畸人形象也引发了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寄居于社会的底层,但却在作者人性关怀的视野里闪烁出圆足的生命光辉。借此机会,笔者又向学生推荐了东方文学里《庄子》一书中的几个单篇:《养生主》《人间世》《大宗
很荣幸,在《好作文是这样生成的》面世之前,我已经领略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谢李仁甫老师的信任和邀请,让我有机会先睹为快,还能借他的“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一直认为,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领地,闯入者必须尊重主人的权利。  我跟李老师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这也是当下的一种普遍的人际交往状态吧。这得感谢网络,感谢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必须承认,网络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就在几年前都
一、从语文课标(大纲)百年发展历程中探寻内容目标的基本元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始阶段在现状调查和国际比较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参照系;可是对“癸卯学制”100年来,对新中国60年来课程发展的历史和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建设缺乏总结和研究,所以2001年和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内容目标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建
基于理解的作文逆向教学设计源自于美国课程学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麦克泰(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模式。UbD是一种计划课程的架构,强调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并将学习结果迁移到新的情境中。UbD从一个新的视角,引导教师跳出一般的教学设计思维,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对教学程序进行重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山川鲜花般娇艳  绽放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我们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伟大的祖国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摘 要 2021年举行的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将会是2021年夏季高考命题思路和风格的体现,比对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题与2020年新高考试题的变化,在变与不变中寻求规律,洞察无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备考效率。  关键词 新高考;八省联考;变化;规律   探究2021年八省市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以下简称“八省联考”),比对2020年新高考试题,洞悉命题规律,管窥试题变化,能提升学生的复习
2019年4月17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用文字码出生命的高度——教育写作漫谈”的研讨活动,活动主持人为周友喜、黄传福、邓维策,两位特邀嘉宾分别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个人、“三度语文”首倡者和践行者——刘祥老师;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永州市名师——周志恩老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刘祥老师主讲内容概述  1.教育写作
摘 要 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加上“漫长”的复合创作,让《峨日朵雪峰之侧》抒情主体二元对应、抒情内核螺旋进化。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21年的两种处境,屹立峨峰的两样抒情姿态,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两般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文本解读之路。内容开掘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落实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创作时间;创造姿态;作者情怀  《峨日朵雪峰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