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虞美人》看李煜词中的悲情审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位南唐15年,《虞美人》创作于他投降入宋第二年的正月,是缅怀故国,伴随着深通的忧思而创作的,是李煜词后期的代表作。他前期的作品是以皇宫内的奢靡,享乐为主题,在身份的重大转折后,创作转向了亡国后的悲痛沉思。后期的作品大部分是自作挽歌,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李煜的评价,大都很中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词至李后主,境界始大,感慨遂深”,还说李煜的词超过了韦庄和温庭筠达到了“神秀”,谭献在(复堂词话)中就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由此可见,文学评论家无论是对李煜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审美都给予极高的艺术评价。
  《虞美人》一词,讲述的是李煜投降宋后的第二年正月,春花秋花年年都开花,什么时候能完结呢?过去的一切都消散在时间里,还剩下点什么呢?幽深的庭院昨天晚上又刮着迎来春天的风,久居小楼,倚栏眺望,对故国的思念,今时落寞,内心的凄楚都涌上心头。往事不堪回首,也不能回首。雕栏和玉砌应该还再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人生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呀,惆怅的忧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腾呼啸;又如同春水之不舍长夜,长流不息,绵绵无尽。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和秋月本事象征美好的词汇,李煜在词的首句追问,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能结束。意在言,再也没有春花秋月的意思,这些本事植物和风景,李煜用它比喻成往日绮丽的宫廷生活,意在说明往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是第一个问题。紧接着二句,“往事知多少”又是一问。李煜这一年40岁,从7岁入京到40岁离京一共34年。这34年里,他经历了从久居深宫位居皇位到国破家亡被贬折臣,人生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起落。往事历历在目,能理解自己的人又在哪里?知多少,几个字实在诉说往事,至高无上的皇威,极尽奢靡的生活,风流的后宫艳史,而今的屈辱为囚。李煜生活的起伏无常,并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一时间心中的苦闷无人诉说,满满的对今天生活的无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头两句而来,小楼句与春花句相呼应,故国句与往事句相呼应。东风即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又吹春花怒放,这春花更没有了结之时,痛苦仍在继续。“又”字指出这痛苦历时已久,惨痛不堪,而如今又不知何时是尽头。正当率直天真的李煜在追问人生何时结束这痛苦的时候,其实大限已至,人生已走到尽头,《虞美人》已成了它的掘墓词。《避暑漫钞》中:“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古今说海》)。李煜真是秉承词人一贯的天真得可爱,作了阶下囚,依旧有心把酒吟词,还命妓作乐,作乐也罢了,还声闻于外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李煜会那般张扬的声闻于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虞美人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现状的无奈,无力感。回头看“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似乎对未来的生活不报有任何希望和信心。这句“故国不看回首月明中”与临江仙的一句“回首狠依依”有相同的悲情。都错综复杂的交织着李煜内心的悔恨和愁苦,把这些悲情的思绪抒发在词作中。纵观李煜的作品,充斥在每一首词作中的都是悲伤的氛围,也奠定了他后期作品的基调。用赤子之心,血写生命之词。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的正是江山易主,突出物是人非的忧伤之情。
  雕阑玉砌指雕着花纹的精美的栏杆,用玉石砌的台阶,指宫殿华美富丽。应犹在是推想,假象,设想,即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只是换了主人。词人离开故国已两年零七个月,因此用猜测的语气,突出物是人非,有极强的表现力。透露出词人无限惋惜和伤痛之感。“朱颜”从字面看应指人的容颜,意即青春的容貌改变了,亦即因为过着囚徒的生活而容颜憔悴,人老了,心也老了意在表达江山易主,自己的年华也逝去后的落寞。这里仍是写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雕栏玉砌是永恒的东西,而朱颜是易变的无常的事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易主是历史发展的正常更替,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问君能有几多愁”这是作者的第三问,李煜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层层的展现心中的悲伤。从问天到问人再到自问,在递进的悲情中,第三问达到了顶峰,承接下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意在描述,上述的三层次悲情很往昔的经历,内心的悲伤愁苦像江中的春水一样绵延不绝,奔腾不息。巨大的忧愁和屈辱似暴风雨般冲击着李煜脆弱的心情,在巨大的压力下,李煜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是把悲伤的情绪发泄到了词中。从容淡定的忆往昔,诉愁绪,带着一股超然的情景。以水拟悲愁,李煜还是第一个,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君谁短长”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都是借水消愁,但是都没有李煜来的鲜明壮烈,感人肺腑。这里把国破的悲伤写的既抽象又形象,并没有直接写出他怀念以前骄奢的宫廷生活,而只是简单的表达了江的外部形态。这种直接的表达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对诗句的生层次的思考,也是这首词的精髓所在。
  他继承了岌岌可危的南唐,在位十四年就被逐出宫,享尽人世繁华,也尝遍人情冷暖,这一生,虽充斥着悲情但也算圆满。亡国后,独身居住在小小的庭院里,每当有皇室宴会的时候,的李煜被软禁于一个小小的院落中,每每皇室宴饮便要召来李煜作词。作為江山易主的亡国君,参加宴会的心情可想而知。李煜的词的悲情也来源于他伸出的环境,从小在深宫中长大,深受宫廷文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所以他的悲情与矫揉造作的惆怅有很大区别,这也是李煜词最突出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情,使能够让人充满画面,点滴都是动情的。
  李煜词中流露的悲情主义纠其原因,他一直处在亡国的背面,以亡国君的身份存在,像被禁锢的金丝雀,始终没有找到走出笼子的钥匙。所以这些难以排解的忧愁杂绪就只能通过一首首充满悲情色彩的词得以展现,得以排解。他也只能沉浸在虚幻的文字中,重新编织理想,得到慰藉。毫无疑义,李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至真至诚的伟大词人,但他的性格和经历也是有着相当明显的缺陷的。这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帝王一辈子都迷失在仇恨纠葛之中,直到生命的终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里的秋月似乎弥漫着一层朦胧的惆怅之情,亡国的悲哀和悔恨都凝结在了后主那不堪回首的月明中。南唐的江山依旧如初吗?人已经不再是最初的人了,月亮却依旧年年如故,依旧那样安静、详和地俯视着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纵览李煜一生的词作,早期的充满皇室宫廷生活的骄奢,后期转而充满那悲伤和愁苦,而后期的悲情,也成就了李煜。让我们忘却了,他是一国之君,忘却了他丢掉了南唐的江山,忘却了他曾骄奢的生活,只留下了他词章文采。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赤子之心,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评价破高。李煜的词确实感人肺腑,至诚至真,《虞美人》创造了李煜,也结束了他的一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为例,分析了作品中段莉娜和林珠两个女性形象,对作为传统女性的段莉娜和作为时代新女性的林珠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池莉的小说体现了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其一,还原当代妇女的本真形象,背离男性审美理想;其次,这部作品中体现出了作者的“男性关怀”意识。   【关键词】:池莉;《来来往往》;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池莉小说中,充满了困窘而丰满、琐屑但真实的市井生活。其作品中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对屈原的《九歌》进行过图解,最初将《九歌》作为画图题材的应始于北宋的李公麟,李公麟画《九歌》在《宣和画谱》中就有著录。本文主要探讨清代人物画巨擘陈洪绶在将《九歌》图解的过程中,所主要运用的构图模式及文与图的转换差异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陈洪绶;九歌图;绘画;图文转换  古往今来,许多畫家都对屈原的《九歌》进行过图解,最初将《九歌》作为画图题材的应始于北宋的李公麟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继严复、傅雷的翻译思想给中国译论界带来重大的发展之后,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则给中国传统译论带来了第二次飞跃。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本文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着手介绍,继而过渡到他富有争议的“竞赛论”。  【关键词】:三美论;发挥译语优势;竞赛论;争议  一、三美论  许渊冲的翻译
期刊
【摘要】:明清诗歌流派众多,各个诗派都有自己的诗歌理论,性情说、格调论等文学理论盛行。性情说最典型的代表诗人当属明末公安派袁宏道,他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诗歌只要能抒发真实的心理感受,就是好诗。到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与袁宏道一脉相承,强调诗歌表现自我、生动风趣。格调论的主张者则前有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和李东阳创立的茶陵派,后又以沈德潜为主的格调诗派。  【关键词】:诗歌理论;性情说;格
期刊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一、“新中性”风格的定义  “新中性”装饰风格就是极简的装饰风格的一种具体表现和“性冷淡” 风格系属同支而又又所不同。相似之处在于虽然为整体的上我们的设计风格都是偏向采用简约设计和流畅的设计线条,给人以一种淡雅品质的生活,但是”新中性“装饰风格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设计风格所想表达的是我们虽然淡雅而富有品质却也是有生命力和生活情趣的,并不一味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學,天津 3002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增译、减译和转换三种翻译技巧在处理外宣新闻材料中文化信息方面的运用,通过举例说明,以提高译者对翻译技巧选择的认识,从而能够采取合适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帮助达到译文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外宣新闻;文化信息;翻译技巧;交际效果  外宣新闻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作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外宣新闻译
期刊
【摘要】:以“咏史”为诗题,始自东汉班固,到左思《咏史》八首标志咏史诗达到成熟。左思咏史诗借历史抒发个人情感,将咏史与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是对咏史诗的创新。本文拟以左思《咏史》八首为基础,分析《咏史》诗的咏怀特质及其对咏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左思 ;咏史诗;咏怀  一、借咏史以咏怀  左思以八首《咏史》诗抒怀,诗的内容主要是抒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八首《咏史》
期刊
(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红色文学具有着丰富的政治色彩,对思想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红色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此阐述了红色文学作品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包括对思想教育的意义、对政治教育的意义、对道德教育的意义、对心理教育的意义几个方面。旨在为进一步应用红色文学作品开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学;当代;思政
期刊
【摘要】:以独树一帜的“品特式的风格”著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其首部独幕剧《房间》以冷峻的笔触描述了主人公罗斯企图逃避威胁无果的无奈感。本文从地质空间、社会空间两个维度考察品特式的戏剧空间,揭露日常闲谈掩盖下的危局,进一步体认出品特笔下现代空间中小人物的恐惧意识和对自我认同的强烈欲求。  【关键词】:品特;房間;戏剧空间;焦虑;恐惧  哈罗德·品特是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为杰出的戏剧作家,
期刊
【摘要】: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及艺术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很多著作及多篇课堂讲稿,如《艺术学》、《宗白华讲稿》、《美学散步》等。本论文主要从《美学散步》来分析宗白华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  引 言  李泽厚在《美学散步》序中概括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特点,是“某种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李泽厚还对宗白华与朱光潜进行了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