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九歌图》的构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对屈原的《九歌》进行过图解,最初将《九歌》作为画图题材的应始于北宋的李公麟,李公麟画《九歌》在《宣和画谱》中就有著录。本文主要探讨清代人物画巨擘陈洪绶在将《九歌》图解的过程中,所主要运用的构图模式及文与图的转换差异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陈洪绶;九歌图;绘画;图文转换
  古往今来,许多畫家都对屈原的《九歌》进行过图解,最初将《九歌》作为画图题材的应始于北宋的李公麟。李公麟之后,历代画家都对《九歌》进行过图解,而清代陈洪绶的《九歌图》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之一。
  明清之际,陈洪绶以“高古奇骇”的绘画风格震动了当时中国画坛,其绘画艺术取法广泛,而能熔铸一体,自出新意,对后世影响深远[1]。迄今对陈洪绶的画作研究当中,多有评“高古”“深得古法渊源,静穆浑然,有太古之风”,更有人说“陈洪绶晚年的人物造型,更是把人造成一种青铜器的意象”尤显高古[2]。接着铺天盖地的评论陈洪绶画作“高古”,说法种类繁多,但不离“高古”主题。为什么陈洪绶的画作多被评高古之风呢?在笔者看来,这与他独特的构图方式有关,纵观老莲画作,在其插图画作中(《九歌图》《水浒叶子》)都采用单人构图模式,且采用大量留白,这种留白的手法,使本来古朴飘逸的人物更添几分孤寂之感,就像独自一人在浩瀚历史中行走的探索者,古朴而高尚。再者,陈洪绶在构图的时候,还善于采用抬高视平线的构图方法,把画中主要人物安置在画面较高处,从而形成一种仰视的感觉,这种构图方式突出了中心人物,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开阔。尤其是在画观音图的时候,抬高视平线的构图方式能够更加凸显出观音法力无边,降妖除魔、为民造福的高大的形象。
  当然,作为清代人物画的泰斗,陈洪绶并非只创作单人图式的画作,其多人图式人物画也十分夺人眼球。观其《白描饮中八仙图》时不难发现,虽然一幅图中有多个人物,但每个人物都很突出,图中描绘了唐代八位诗人吟诗醉酒的生动情态,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赋予他们不同的姿态,全卷白描细画,沉着坚凝,并在变化错落中达到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妙技法及深厚的传统功力,也充分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除去了繁杂的环境,这种独特的白描手法反而却让人更加印象深刻,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笔者认为,在陈洪绶的画作中,就算是把每个人都截取出来,作为另一幅完整的画作,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不和谐,因为在他的白描画作中每个人都是独立又突出的存在,这种情况在《九歌图》中更加突出了,作为插画的《九歌图》每个人物都是单独的个体,正因如此,他们也更具魅力。
  再来说陈洪绶《九歌图》的图像转化,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其中《国殇》是为了悼念和歌颂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而多数篇章则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感伤。陈洪绶根据《九歌》的十一个篇目作出了十一幅插图,每幅插图都是单独的人物,并表现出不同的特色,那么陈洪绶所画的《九歌图》和《九歌》原文的关系如何呢?
  阅读《九歌》原文后我们不难发现,《九歌》全篇抒情居多,描写较少,因此,陈洪绶是不可能完全按照文字作画的,也就是说陈洪绶的画作和文字是有差异的。
  《九歌·东皇太一》写道“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在《九歌》原文中,东皇手中应有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有佩玉传出叮当和鸣。而在陈洪绶所作的插图中,东皇太一左手持剑,右手端着一个方盒,高冠长髯,衣袂飘逸,人物线条行云流水,飘然欲仙。而已看出两者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只是陈洪绶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自己的想象,进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东皇太一 。
  《九歌·云中君》写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屈原笔下的云中君浴兰香,着彩衣,驾龙车,神光四溢,器宇轩昂。而在陈洪绶的笔下云中君头戴彩帽,身披铠甲,右手执长枪,脚踏腾龙云,正身俯首,傲然立于云上,而且陈洪绶有意将角度放低,以右下角仰视的视角作画,增添了人物的气势,使人物更显高大轩昂。在作出云中君时,陈洪绶有意增加了许多东西,并在原文字描写的基础上有所改动,因此,云中君的形象也被赋予了其个人的理解与想象。
  《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其中并没有正面描写湘君的体态样貌,同样的《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这些句子都只能大概推测湘君、湘夫人的举止气质,而在陈洪绶笔下,湘君肩上扛着一株荷花,右手搭在下颚,似在拭泪,裙裾上覆满香草植物,体态优雅,侧身而立;湘夫人则孑然一身,背身坐在绕满香草的藤条之上,身边琳琅的珠饰、佩玉随着衣带一起翻飞着,萧瑟又孤寂。陈洪绶对湘君和湘夫人图像化的处理对比其他图有很大的不同,湘君的图主要表现了一个侧影,湘夫人更是仅仅只表现了一个背影,这种含蓄的表达使人物更加形象立体,也引起人的无线遐想,联想到湘君、湘夫人为情所困,求而不得的痛苦与悲伤,侧影和背影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寂寥凄凉之感,除去景物的渲染,白描的画面也竟如此含义丰富,可见陈洪绶对人物的把握之准确。
  《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大司命是督查人的善恶、掌有生杀大权的寿夭之神,他威严、神秘、令人生畏;少司命是主管人间子嗣的神,他亲切、爱人、令人爱戴。大司命和少司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洪绶在图像化这两个人物时也用了两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大司命头戴高冠,手执卷宗,腰间佩剑,服饰端庄沉稳,给人严谨之感,再加上浓厚的倒八字眉,给人很大的压迫,将一个严谨威严,令人生畏的大司命表现的淋漓尽致;少司命则只有一个背影,脚上踩着云车,右手执卷宗,腰间佩剑,但身形瘦削,衣袍宽松,线条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温润舒心之感,少司命的平易近人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完全对立的人物性格,陈洪绶在图像化时,一个刻画正面,威严正气,一个刻画背面,瘦削温和,将人物表现地十分贴切。
  《九歌·国殇》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陈洪绶在描画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着笔,用了最简单的笔墨,仅有一人,一刀,一套弓箭,还有地上的一把斧头。值得一提的是,画中人的大刀的刃是朝向自己的,仿佛有一种杀身以成仁的气势,一个挥刀刺向自己的景象就此永远定格,述说着战争的悲壮。
  《九歌·礼魂》是送神曲,陈洪绶绘出 了一个正在起舞的美丽女巫,腰身上装饰着各种珠饰,手上拿着鲜花和器皿,衣裙纷飞,展示着送神舞的庄严和正式。
  总的看来,陈洪绶所绘制的九歌图,是离不开他对屈原《九歌》的解读的,在《九歌》中他找到众神的代表特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了和《九歌》原文不一样的十一幅人物图,陈洪绶的《白描九歌图》不仅是对屈原《九歌》的一个图像化,更是他对《九歌》的理解的一个图像化,研究《九歌图》我们更能从中看到画家的情感,在图文有异的图像转化中感受到画家心中的《九歌》。
  参考文献:
  [1]陈建用:《陈洪绶卷轴画人物服饰造型特征研究》,《美术与设计》,2011年第9期,第117页。
  [2]周颢:《<考古图>及其类似古器物图谱与陈洪绶的绘画造型》,《国画家·古代美术》,2006年9月,第62页。
  [3]温巍山:《陈洪绶<九歌图>插图创作的习作性和探索性》,《装饰》,2014年第5期,第126页。
  [4]温巍山:《陈洪绶<九歌图>插图创作的习作性和探索性》,《装饰》,2014年第5期,第126页。
其他文献
一路走走停停,路过了谁的风景,又成为了谁的风景。  ——题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将长城的雄伟展现的淋漓尽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早将泰山的豪情埋于我们心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母亲之河承担着滚滚历史的生命力代代相传。  “纸上得来终觉浅”,祖国大地的美丽风光岂是几卷画卷就能描绘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出去走走吧,用心去体会那秀丽山河,历史长流。  正是这样美丽的山河,多少
期刊
(鲁山县第十八初级中学,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在中学各科教学过程中完成一定的书面作业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我们发现许多同学的作业书写质量低劣,具体表现为字迹不美观,作业书写马虎潦草。字迹不美观属能力问题,而马虎潦草则大多属于学习心理问题。本文就中学生作业马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作业马虎;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摘要】:自《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其科学性得到历史的验证,极大地方便了汉语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它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母语过渡到汉字学习的重要媒介。本文回顾了汉字注音方案的发展历程,发现《汉语拼音方案》优点颇多但仍存在问题,于是教师常采用一些灵活变通的教法,本文认为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准确读出拼音符号所代表的读音即可,教师变通的教法也未尝不可
期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对3—6岁的孩子来说角色游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望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小班的幼儿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此时的他们热爱模仿,觉得充满乐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增强社会经验。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社会经验少、理解力差、语言表达不清楚等特点导致扮演角色的能力差,此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正确
期刊
(防空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就要保证时刻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根据当代的政策,随时革新自己的思想,保证时时跟上党的步伐。作为一名政工工作者肩负着提升整个企业员工思想的重任,只有在保证自身素质的同时才能保证可以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培训,来提升他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要想提升自身的素质就要保证提高自身的知识、时政、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摘要】:钱钟书先生是我国对通感作了最系统的评价的作者。而钱钟书先生本人也非常喜欢并且擅于使用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其作品变得更加有韵味,表达效果更强。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中的比喻,往往和通感联在一起使用,在一个比喻里获得多种修辞格的效果。本文旨在以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为例,对通感这种修辞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通感在文学作品中的重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  【摘要】:余紀元教授认为学界对于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争论双方(涵盖论-理智论)是在没有明确作为“最高善作为某类生活”的“活得好”的幸福观与作为“最高善作为生活中某种因素”的“做得好”的幸福观之间的区别的前提之下开始论证的,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而认为徘徊于两种观点之间的模糊论者是距离真相最为接近的,但却没有对“活得好”与“做的好”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为此在
期刊
(青海省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进程,人们逐渐增强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来提升实际教学效率、质量水平的重视度,所以,本文主要立足于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产生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此期望为我国今后在对于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问题研究时,为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初
期刊
【摘要】:“天机”一词源于《庄子》,代表一种哲学思想,发展到后来进入文艺创作理论,王维将其与“清妙”一词结合,阐释了一种独特的山水审美理念。“天机清妙”源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中,体现了他山水诗创作中自觉的审美经验总结。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他诗歌超凡脱俗、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中,《辋川集》可视为代表作品。  【关键词】:“天机”;“天机清妙”;《辋川集》  王维《辋川集》是二十首写景山水诗歌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为例,分析了作品中段莉娜和林珠两个女性形象,对作为传统女性的段莉娜和作为时代新女性的林珠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池莉的小说体现了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其一,还原当代妇女的本真形象,背离男性审美理想;其次,这部作品中体现出了作者的“男性关怀”意识。   【关键词】:池莉;《来来往往》;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池莉小说中,充满了困窘而丰满、琐屑但真实的市井生活。其作品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