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文学的认知特征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和文学专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英美文学对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吕黛、张煜编著的《解读英美文学中的智慧》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助于激发英美文学阅读兴趣、培养英美文学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全面提高文学素养的好书。
  这本书不仅通过重读和赏析现代英美文学经典著作,让读者对英美文学的内涵和智慧有所感悟,还通过发掘和品读作品及人物的现实意义,带给读者关于现实世界和当下生活的反思。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选取四十部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介绍了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分析了作品表达的主题,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以及心理;第三部分精选了前两部分的四十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三十个精彩段落,供读者重温和赏析。
  英美文学反映了英美国家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进程。本书的第一、第二部分,从社会、思想、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了英美文学著作的丰富内涵和智慧。读者可以在文学文本中徜徉,探索英美国家的文明进程,吸收其中的智慧。比如,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人权意识的觉醒,人类对科学知识和艺术的追求;在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资产阶级的蓬勃生机和奋斗精神;在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读者可以感受到19世纪初期小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和世界观;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19世纪英国大都市中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奋斗;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里,读者可以体验19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发展和女权意识的觉醒;在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中,读者可以感受到18世纪哥特小说的余音和一个有天赋而不得志的女性内心的狂啸;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里,读者可以感受到工业化进程对人性的压抑和命运的无常;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违反人性的奴隶制的控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读者可以看到美国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小资产阶级纸醉金迷的生活和婚姻的腐朽;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抗争;《蝇王》则借助荒岛求生的故事,从形而上的角度批判了人性的黑暗;《第二十二条军规》揭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体制的无效和荒谬……
  自文艺复兴以来,对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即注重人的尊嚴和价值,体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赞美艰苦奋斗的抗争精神。本书精选的经典作品大多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作者在分析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中的智慧时,注重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在讲解的过程中辅以中国文化的特点,把英美文学的智慧以适合中国学生的方式讲述出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吸收。
其他文献
语文思维课堂以关注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链的建构为教学目标。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思维的发展摆在核心位置,通过问题链的设置,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推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逐字逐句的解释,常常忽略了文言文作为文本的阅读价值。学习文言文,同样也应该关注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文言合一”的教学方法,在解读文本时落实字词句的意思,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推进,帮
【摘要】中学生写作“无素材”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其实,素材自在那里,只不過缺少慧眼去发现。如何引导学生向生活要素材呢?首先,揭开素材的神秘面纱;其次,见识素材的多姿多彩;再其次,给素材以灵魂附丽;最后,“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完成由“素材”到“作品”的飞跃。  【关键词】初中写作,素材,作品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备感困难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写作“无素材”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国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一直集中于“能力说”与“人文说”两种讨论之中。这是由汉字的特殊性决定的。如果将汉语单单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习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那么可以将语文定位为“能力”;但是汉字作为文明、文化的载体,在学习相关文本时也需要突出其文化内涵,突出学生人文情怀与价值观的培养。基于此,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定位,继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曾引发语文教育“语用学”转向,包括“语境”在内的一系列语用学概念强势介入语文教育研究领域。以“语境和语文教学”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搜索,仅2011年至2018年间,基于语境词源梳理、结合语境理论探讨语文教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有13篇。这些论文在关注语境概念争议性的同时,立足对语境的不同理解,探索了解决语文教学实际问题的路径。其中多位作者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
【摘要】对读写结合教育思想的利弊应重新审视。阅读与写作的目的(功能)、能力要求不同,教材、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应不同,应该适当地将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的读,在教材选文(体式和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中的写,在对象、文体和形式上也均不相同。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分离,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一直被语文教育界推崇,自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正因为“读
世界性的共享经济,促生了“共享”词族的出现,汉语词汇中也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共享××”。从“共享单车”“共享篮球”到“共享雨伞”“共享家具”……众多的“共享××”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例如:  (1)2011年末2012年初,共享房屋传入中国,国内第一家短租平台出现。(《人民日报》2017年10月4日)  上例中出现的“共享××”正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共享”词族的代表形式。《现代汉语词典》(第
书名: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作者:欧阳林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300270746  定价:59元  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日渐被人们重视,逐渐成为当下国内外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欧阳林老师著的《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书,自出版以来也备受关注。阅读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对前人经验的感知、判
美国人把体育视为教育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精英,都要经过体育教育的洗礼。美国的总人口为2.8亿,5-19岁的孩子有7000多万,2005年18岁以下人口登记从事集体运动项目的,竟达4100万。如果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话,美国简直就没救了。事实正好相反,美国的家长,把体育当作教育孩子的一个最重要、最严重的手段。    曾经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奖杯    美国人喜欢娇纵孩子,教育不严格。从小学到大
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已有几年,其中“语文学科修订内容”第一条就是“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全国卷来看,一年比一年重视“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即“能力目标设计语文学科化”。根据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目标设计语文学科化”指的就是语文高考试卷的能力目标设计应当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20
书名: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  作者:韩云忠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010182254  定价:56元  先秦儒家极其推崇礼乐文化,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大师为了实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以“礼乐”为核心,在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人生层面阐发了一系列的价值目标、政治秩序、社会理想、人格追求、行为准则等,其中蕴含丰富的、有价值的德育资源,值得今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