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知识冲突 实现自主建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六下数学《确定位置》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基础上,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进一步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知识冲突,实现自主建构”。
   片段一:以往经验处冲突,初步建构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很快描述出了下图中A、B、C点的位置,孩子们都感到很高兴,学习热情高涨。接着,教师顺势出示D、E、F点。
  
  
  
  
  
   师:谁能说出D、E、F点位置?(面带微笑)
   生1:D点在舰艇的东北方向40千米处;E点在舰艇的东北方向50千米处;F点在舰艇的东北方向30千米处。
   师:说得有道理,D、E、F点确实在东北方向。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2:老师,我认为:D、E、F点都是由北向东偏了一点。
   生3:我认为D、E点是由北向东偏了一点,但F点是由东向北偏了一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都能用自己已有知识描述了D、E、F点的位置,但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以上不同的意见。数学为了便于大家统一认识,一般以南、北为基准,分别是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反思】: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将新的四个方向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描述D、E、F点的方向。这个不同的“意见”就是孩子们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冲突,教师并没有压制这种不同的“声音”,而是将不同的“声音”进行分析、引导、扩大、碰撞、整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新知的初步建构。
   片段二:知识生长点冲突,自主建构
   教师出示下面的主题图:
  
  
  
  
  
   师:你能说出G、H点在舰艇的位置?
   孩子们都能很快填出:G点在舰艇的(北偏东)方向(40)千米处;H点在舰艇的(北偏东)方向(40)千米处
   师:恭喜你们,填对了!请同学想一想,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生4:我们小组发现G、H点都在舰艇的(北偏东)方向(40)千米处。
   生5:我们小组发现在同一方向、相同距离处出现了两个物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哪小组有发现?
   生6:我们小组认为如果在同一方向、相同距离处出现了两个物体,会造成了物体位置的不确定性。
   教师朝生6小组树起了大拇指,全班响起了掌声。
   师:是呀,在舰艇的(北偏东)方向(40)千米处出现了2个物体,这样物体的位置就不确定、不唯一了,那怎么办呢?
   生7:我发现G、H点的位置是有区别的,它们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是不同的。
   师:说得太好了!为了区分G、H的位置,我们还要确定角度……
   【反思】:孩子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新的方向和距离很快确定了G、H的位置,老师的适时的评价,使同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在同学沉浸中快乐之中,教师在新知的生长点上有意识地通过引导小组讨论发现其中的问题。学生们因为新知不能解决问题,内心产生知识的冲突,再次陷入了困境,小组中的成员思维跌宕、碰撞火花,终于发现了“在同一方向、相同距离处同时出现两个物体,会造成了物体位置的不确定性”这一根本性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出通过角度来进行区别位置的精彩“见解”,实现了新知的自主建构。
   片段三:新旧联系上冲突,完善建构
   师:同学们,确定位置其实我们以前也学过,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想了想,没有人回答出来。
   师:一年级学的前、后、左、右;二年级学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五年级学的数对;六年级学的观测点、方向、距离,随着我们学的知识越丰富,确定位置就更加的精确,唯一。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确定位置可以用卫星导航,如:北斗卫星、GPS定位……这些将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便捷,带来益处。
   【反思】:数学知识是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孩子们之前学的确定位置方法比较单一、比较模糊,再加上时间较长大部分孩子遗忘了,造成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上的冲突。教师通过引导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作者单位:句容市郭庄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是在数学教育新理念宏观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而不再是小修小补。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在应用题教学面前一筹莫展,不知应用题教学何去何从,也不知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面对着老师们存在的种种困惑,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该怎么教。  一、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是等距离吗? 
教材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课《快乐的舞蹈》中的一首单簧管聆听课。教学目的是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的高低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旋律的起伏。并能用“beng”哼唱音乐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情绪表现与动作反应,逐步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聆听音乐,能用肢体语言感受并体验音乐的舞蹈性,逐步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  3.能够用动
美育元素应是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的必备元素,不光是内容、音韵和规律的美,同时也应该包括适合于儿童所需的、拥有丰富英美文化的插图及英文歌曲等。通过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一定的兴趣,与此同时,达到寓教于美的目的。通过寓教于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读出独特英语味道、书写英语下笔如有神。  所谓“知识即美德”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深刻地体会到英语的美感。
空气、阳光、土壤、水、动植物等,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人类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生产规模地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不平衡等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因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小学阶段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科学的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因此,如何抓住科学教学的内容与契机,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融入小学科学教
小学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艺术类科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组合素养。动手能力作为小学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手、眼、脑的协调性以及肢体动作的灵活性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然后尝试从兴趣、情景、活动以及课程等四方面入手,提出提升小学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不良倾向,在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中,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曾经听过这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体育是个大舞台,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分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
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个新词,教育上一直在提及,而且是全国都在做、各省都在搞、校校都在落实,可这也是一直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物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更显效果、效率、
心育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知识掌握为辅的课程。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是一线心理老师的困惑。本文将从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当下心育活动课的纪律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专业素质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在心理课堂纪律调控方面的应用。  心育课通过开展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常规课程不同,它既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又要求学生能静心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是
“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数学学习当然也不例外,营造一个和谐课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就需要我们善于化平淡为精彩,化平庸为神奇,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融入生活,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中理解知识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融入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实例,就能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