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 党员“逆行”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打仗怎么能少得了我!”家住安徽省萧县杨楼镇的党员王后芹说。
  抗“疫”之战,他主动请缨。除了坚持每天到卡点值班,他还登门入户宣传政策,劝导群众戴好口罩、尽量少出门,更主动承担起村里的消毒工作。
  位于安徽省北端,与苏鲁豫交界,萧县到外经商、务工和上学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春节前后,与外地来往更加密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萧县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该县通过采取设置卡点、环境消杀、强化宣传等方式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疫情来临,无数党员选择了“逆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萧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在县高铁站、县火车站及交通要道路口等防疫一线火速建立临时党支部20个。”萧县疫情防控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黄蓓蓓说。

带头向前迎难而上


  这是黄蓓蓓一天的工作安排。
  上午8点,召集各专项工作组分析研判疫情,明确目标任务;然后,制定下发《每日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分解疫情防控任务;筹备市县相关视频调度会,督促立行立改;印发《每日工作动态》,提炼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夜班值班制度,开通防疫应急值班电话。
  由于担任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黄蓓蓓成为第一批提前结束假期,坚守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排头兵。自农历大年初一以来,她便过起了两班倒、连轴转的生活。
  作为指挥部办公室的中枢,黄蓓蓓所在的综合协调组承担着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9个专项工作组以及指挥部办公室会议筹备、文件草拟及印发等多项工作。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作为组长的她始终保持着战备状态,做好上传下达和联防联控工作的统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
  “抗击疫情,没有人能置之度外,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更要带头向前,迎难而上。”她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党员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团圆时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正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监测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每个人都能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严格履职,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黄蓓蓓说。

“我是一名党员”


  “大年初一,是王广俊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日子。任凭他千呼万喊,老母亲还是闭上了眼睛。”采访中,《萧县信息》总编辑王于侠向《民生周刊》记者讲述了70岁老党员王广俊的故事。
  作为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广俊从教43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安徽省优秀体育教师、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萧县好人”等称号。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王广俊身先士卒,带领师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清理街道,进村入户喷药消杀,动员学生向家长宣传疾病预防知识……
  今年,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广俊简单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便匆匆奔赴防控一线。“如果母亲在天有灵,老人家定会支持我这样做。”他说。
  像王广俊一样,无数党员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以自然村为单位,萧县杨楼镇整合党员志愿者成立了“为民服务送到家”小分队。
  通过配合镇、村,小分队承担起排查登记、交通管控、舆论引导等工作。除了为111名武汉务工返乡人员送去体温计、垃圾桶、84消毒液等用品外,小分队还坚持每日两次上门进行体温测量。
  “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全镇党员志愿者帮助生活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需求1432次,将2.8万份宣传单发放到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给群众带来的生活影响。”杨楼镇副镇长陈海棠说。
疫情来临,萧县火速成立了20个臨时党支部。

把住第一道关


  对广大党员而言,严峻的疫情是一场洗礼、一次淬炼。
  与社区、村庄相比,高铁站、火车站、人员密集的交通要道路口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守好这道防线,萧县火速成立20个临时党支部。
  “越是艰难险阻,党员干部越要冲锋在前。”黄蓓蓓说,在执勤分工上,他们在充分考虑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尽可能把党员安排在与车辆行人有直接接触的岗位;在值班分配上,在确保每个时段都有党员执勤的基础上,尽可能把党员安排在人流、车流量较大的时段。
  “对于返萧人员,在确保做好体温测量的同时,还要对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对于外来车辆和人员,给他们耐心讲解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确保隔离措施落实。”黄蓓蓓介绍。
  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萧县整合了交通、医疗、路政等力量,迅速形成防控合力。
  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萧县组织全体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党员,要主动扛最重的责任,接最急的任务。”谈及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初衷,黄蓓蓓说,“临时党支部发挥一线党员疫情防控排头兵作用,为全县新型冠状病毒严防严控守好第一道门,把住第一道关。”
其他文献
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涉及到经济数据的运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收集数据固然繁琐,追根溯源、单位换算、甄别比对更是艰难,而最考验师生功夫者,则是“让数据说话”,也就是根据教学整理、简化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并加以合理的解读。本文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讨在经济史教学中如何搜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用数据图表,培养实证意识  在中国近代民族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学者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1]。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阅读以及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笔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探索开设了三类阅读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不同侧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
“我住在这个牧场20多年了,从没吃过这么干净清甜的水。从前我们打上一桶水,要顶着太阳跑上十几公里,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多亏咱们驻村工作队,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  “如果没有县商科工信局积极为我们争取贷款,或许我们企业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吉木乃县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以
历史需借助史料才能还原过去,故不得不涉及推理。“历史之为学,非观察之科学,而推理之科学也。”[1]何炳松认为,历史研究是从史料入手并“以一种复杂之推理进程以达于吾人所欲知之事实”“根据史料而加以间接之推理”[2]。中学历史教育是基于史学展开的教育,自然携带历史学推理的特质,尤其2017版高中课标规划《史料研读》课程以及学界兴起“史学阅读”“基于史料的教学”等浪潮时,基于史料进行推理,学生建构出历史
峰顶奇观—锯齿岭码头隘云海来安寨玻璃吊桥绝壁冰挂研学教育索桥试胆  时值金秋,又到了国内多地最美的季节。去野外感受秋韵,去感受硕果累累的喜悦,是很多人十一长假的最佳选择。  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20公里的寄料鎮和蟒川镇境内的九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山水观光、文化娱乐、食疗养生、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复合体,是汝州市全域旅游、森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峰山因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幻化
《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多省启用,教学中最大的挑战即容量大而课时少。这亟需教师不断地学习研讨,本文试以“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探讨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对比联系统编初、高中课程标准及历史教材  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本课相关内容初中课标表述为:“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闭关锁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简单表象地通过“海禁”、“一口通商”、“十三行”、“防夷条款”等措施来说明“闭关锁国”,这是否确切呢?  一、“闭关锁国”的表象化和简单化认识  1.“海禁”为什么不能说明“闭关锁国”?  材料1:(康熙二十三年)上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1]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以使之更加有利于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已迅速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史料教学“注重历史课上史料的学习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1]但学科素养并不仅仅只是学科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历史教学应当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民生保障制度日益健全,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在
“三水环绕,玉带缠腰”,西有港沟河,北临凉水河,傍京杭大运河,东距北京城市副中心15公里,京塘路旁,有一个颇有江南韵致的亲水古村—通州区漷县镇榆林庄村。  沧海桑田,号称“运河第一庄”的榆林古村,历经800余载风雨激荡,岁月雕饰,高光的历史岁月,早已淡出村民视野。但是,其历史传说、营建格局、风俗习惯,仍然承载并传承着厚重的乡村文化。  从残缺的历史遗迹中发掘、恢复古村旧景,唤醒村民的历史与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