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a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学者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1]。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阅读以及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笔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探索开设了三类阅读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不同侧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 基础性阅读实践活动
  基础性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指学生阅读教科书、课上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下阅读与教科书配套的材料。
  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受课时等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史料是有限的;课堂外,学生大量阅读各种大部头历史著作也是不现实的。于是,笔者选取了一些与教科书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课上和课下使用,编辑成册,取名《教材辅助》。内容上,这些材料多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解释或拓展补充;来源上,有取自经典古籍,有选自学者论述,还有报刊杂志节选;编排上,按照教科书结构与内容顺序进行编排,便于学生配合教科书使用。此外,笔者在每课阅读材料后设计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历史理解是历史解释的基础。基础性阅读实践活动,特别是《教材辅助》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有益手段。
  2. 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
  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指通过阅读活动实现对课内知识的拓展。笔者目前已开设了三种:基于阅读的读书报告撰写与问题回答、小论文写作以及读书交流。
  学习人教版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笔者布置学生阅读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历史著作的部分章节,具体包括泛读嵇文甫《春秋战国思想史话》、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以及精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泛读著作,学生需提交读书报告;精读著作,除提交报告外,学生还需回答教师设置的配套问题,书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提交教师,教师批阅后再向学生反馈。
  此外,笔者还安排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撰写小论文。学习洋务运动后,笔者推荐学生对比阅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2]与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七章“近代化一小步”[3],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与自主查找资料,撰写一篇分析洋务运动为何不能救国的小论文。通过对比阅读,学生首先了解到对同一历史事物可能存在相似或相异的解释;接着,学生需对不同作者的解释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还要有理有据地阐释自己的观点。
  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交流也是一项重要的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后,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推荐学生阅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4]并自主查找其他资料进行思考,而后自愿分组,进行交流讨论。
  ①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试分析中西方航海结果不同的原因。
  ②明朝对待西方人的态度与政策如何?产生了哪些影响?
  ③“天朝”观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④如何认识“十三行”?
  ⑤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
  以上是教师设计的五个问题。交流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分五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阅读思考后,组内先对本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本组的总体看法;而后分工协作,或撰写宣讲词,或制作幻灯片;接着,利用专门时间,五组代表分别发言,其他组同学可在某组宣讲结束后提问,并由宣讲组同学解答;最后,教师就每组发言与同学的提问、回答进行点评。活动中,学生需要从教师推荐的书籍或自主查阅的资料中获取信息,需要与组内同学就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并不断修正或完善自己的看法,而后进行合理阐释。
  以上三种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锻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与阐释能力,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 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
  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主要指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内学习有一定联系,但超越了课内界限,形式上更多是走出校园。笔者已开设了两种这样的活动:一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博物馆参观;二是建立在阅读与实地考察基础上的历史文化遗产讲解。
  学习人教版必修一时,笔者要求学生先阅读张仁忠《北京史(插图本)》,后参观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笔者设计以上表格,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参观,梳理远古至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历史发展状况,完成上表。如此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文献阅读与实地参观,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体会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体验如何从不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形成将文献与实物相结合作为历史叙述证据的初步意识。
  笔者所在学校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论坛有参观故宫的安排。笔者借替论坛培养学生讲解员的机会,设计了故宫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单士元《故宫营造》、李旻《细说故宫》等书籍,而后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初步熟悉故宫的历史、布局、建筑风格等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后,学生结合阅读与考察,撰写讲解词;通过教师审定、成为正式讲解员后,论坛期间到故宫进行实地讲解。
  在此活动中,学生需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于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得到了训练;实地考察时,学生需结合故宫实物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甄别、筛选,选择可靠资料进行讲解,于是史料实证能力得到了锻炼;撰写讲解词时,学生会用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南书房、军机处、儒家思想等课内知识;运用所学、结合其他资料讲解故宫,实际是对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训练与考验;在准备讲解与实际讲解中,学生对故宫的了解愈加深入,对故宮的热爱也愈发强烈,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情:
  千百年来,礼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深厚沉淀。紫禁一行,不仅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古建筑的宏大与历史的沧桑,也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寻礼的存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愿大家重视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礼仪文化传承下去。
  这是一位学生讲解员的讲解结束语。不难看出,故宫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与认同,对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有了更深认识。这类阅读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创设阅读实践活动的深层次考量
  从课程资源类型看,基础性阅读实践活动主要关注课内知识,属于国家课程;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侧重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属于学科拓展课程;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注重对课内外知识的运用,属于社会实践课程。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看,基础性阅读实践活动侧重加深学生的历史理解,拓展性阅读实践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而探究性阅读实践活动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上图是创设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简单示意图。[5]开设不同类型的阅读实践活动,以阅读实践为手段,整合国家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拓展的贯通,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当然,阅读实践活动不是万能的,所以,上述活动不可能完全培养所有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主要有助于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创设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终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历史学科的支持。
  【注释】
  郑林:《历史学科素养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历史教学》2017年第11期。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1-68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3-123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19-34页。
  此图乃笔者所在教研组讨论建构而成,非笔者独创。
其他文献
编者按:据有关方面统计:2007年广东高考,选择议论文文体的考生比例为81%。评分结果:一类卷比例是6.81%,二、三类卷比例92.09%,四类卷比例0.27%。2008年广东高考,选择议论文文体的考生比例为91.8%。评分结果:一类卷比例9%,二、三类卷比例90%,四类卷比例1%。这组数据说明什么呢?一是议论文体的选择呈上升趋势;二是一类卷的比例升高与文体的选择有关;三是二、三类卷的比例保持在9
宁夏人民医院院长吕金捍介绍医院发展情况。图/郑智维  打破原有岗位工资、奖金分配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构建符合医院特点的岗位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改革,是宁夏人民医院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下半年以来,该院先后分4批实施基于岗位薪酬制度的综合改革,寻找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实现路径,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模式。  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宁夏人民医院
作为“六保”之首,“保居民就业”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也是高频词,出现多达39次。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如何进一步稳就业、促就业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就业市场也在逐步复苏,一些行业招聘求职指标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节后10周的求职需求已恢复到去年节后高峰的98%,各行业企业招聘以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历史要由现实中的人作出解释,历史本身是一个多面体,具有多重意义。伽达默尔说:“视域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域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是变化的。”[2]历史解释者的任务就是要扩大自己的视域,使它与其他视域相交融,使历史和现在、主体与客体、自我和他者相结合构成一个无限的整体,达到更广泛的视域融合,
广东高考文/理科综合命题已经实行三年,命题的基本模式、试题难度、出题的规律等都基本稳定下来。关注高考试题,分析其命题趋势,对于高效、高质备考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三年来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应该说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这三个特点非常符合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对于引导高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题体现学科特点,考查学生能力  1.
歲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武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主动请缨,他们向着战场“逆行”!  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他们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更是疫情前勇往直前的战士。“希望春暖花开”  黄艳秋是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治医师。2020年1月25日,值班的黄艳秋接诊了菏泽市第一例确诊患者。  “患者有武汉居住史,入院时已高烧不退
图文试题是以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文历史信息,挖掘图文反映的历史本质等能力。大量的图文成为新形式下命题的主要素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图文试题占21分。笔者以26题为例,破解图文试题密码。关键是在历史教学中,建构时空观念,挖掘隐含信息,培育历史理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认知领域的测量包括单元性测验、阶段性考试和各种诊断性测量。
1870年7月初,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一触即发。7月14日,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就此发表极具挑衅意味的“埃姆斯密电”,激怒了法国。7月19日,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并率军亲征。8月2日,法军侵入普鲁士莱茵省,普军寡不敌众,弃城而逃。但随后普军全面反攻,法军接连溃败,拿破仑三世见势不妙,下令后撤。普军长驱直入,势不可挡。8月底,普军对法军主力所在的色当和梅斯形成包围。8月30日,普军
“历史理解”核心素养指学习者力图恢复历史人物、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体现着与现时事件的思维性沟通,是历史认识者对历史认识客观之间的思维过程。[1]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础,而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的确立建立在“历史理解”之上的。[2]可见“历史理解”素养在历史学习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学习交流的APP平台,把学生推送为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实现
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涉及到经济数据的运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收集数据固然繁琐,追根溯源、单位换算、甄别比对更是艰难,而最考验师生功夫者,则是“让数据说话”,也就是根据教学整理、简化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并加以合理的解读。本文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讨在经济史教学中如何搜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用数据图表,培养实证意识  在中国近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