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社保覆盖面广 百姓生活更有底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民生保障制度日益健全,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在郑功成看来,这个世界之最源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的正确定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保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优化规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67岁的邓友根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戈坪乡汀溪村的一位孤寡老人,在大数据比对中,峡江县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发现他达到年龄,却没有参保,便主动上门,免费为老人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补发了养老金。
  “十三五”期间,为了让更多像邓友根这样应参保而未参保的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我国开展了社会保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参保底数,建立了覆盖13.9亿人基础数据的全民参保数据库,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92亿人、2.14亿人、2.64亿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59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9.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占全球养老保障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权益的前提下,2015—2019年我国先后6次进行社保降费,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2020年以来,为了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还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推出“免、减、缓”3项措施。2020年1—10月,企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共减免12741亿元,缓缴社保费655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32亿人,覆盖95%人口和所有地市,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同时,全国电子社保卡达到3.14亿张,用户可通过419个APP、小程序等渠道获取电子社保卡服务。

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


  郑功成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多次提到“促进人的解放,提升社会的公平性”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的成就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国社會保障体系的不断进步,各项措施不断完善,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更多人摆脱困境,走上新的美好生活。这也是我国建立起世界最庞大社保体系网的伟大之处。
  “2019年夏天,我在河南、四川调研,通过大量走访、了解、研究,我认为,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郑功成说。
  他举例,在河南商丘,一户人家四代共8口人,当地的社会保障项目不仅解除了他们在老年生活、疾病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还帮助家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就业,减轻整个家庭的负担。再如,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祖孙三代5口人,享受到了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过上了和普通村民一样的生活。
  “这两个例子,一个是地方社会保障项目的带动,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摆脱困境,另一个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这两者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用非常大,缺一不可。”郑功成说。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正的一项基本制度。在郑功成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我国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就把社会保障制度快速覆盖到全民,让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度保障。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由此,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强调全面建成、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成熟的定型的制度安排,有别于前些年的不断试验。尽快实现就是表明其紧迫性,是要尽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郑功成说。
  在随后几年中,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201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撤掉了8个正部级单位、7个副部级单位,但社会保障相关的部门,包括人社部、民政部、卫健委,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保局这一部一局,充分说明社会保障事业在未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随着脱贫攻坚力量不断增强,各地更加重视社保体系中的“兜底”作用。
  “到2019年和2020年,能够帮扶的贫困群众都已经帮扶得很到位了,可以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那么,剩下的包括孤寡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就需要社保来兜底,这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巨大作用。”郑功成说。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的发展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郑功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将进一步织密扎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并引领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郑功成认为,需要重点优化五方面的制度。一是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二是优化就业制度,将提高就业质量置于与追求充分就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创新适应各种新业态发展的就业政策,制定完备的平等就业政策,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安居乐业。
  三是优化教育制度,包括增强教育的福利性与公益性,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立确保教育公平的制度体系,解决好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四是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促进保障待遇公平,完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
  五是优化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
  此外,全面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包括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扶贫举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公共投入带动市场与社会资源加快解决养老、育幼、助残服务供给的不足等,以多层次民生保障制度安排来满足民生诉求多样性需求。
其他文献
1870年7月初,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一触即发。7月14日,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就此发表极具挑衅意味的“埃姆斯密电”,激怒了法国。7月19日,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并率军亲征。8月2日,法军侵入普鲁士莱茵省,普军寡不敌众,弃城而逃。但随后普军全面反攻,法军接连溃败,拿破仑三世见势不妙,下令后撤。普军长驱直入,势不可挡。8月底,普军对法军主力所在的色当和梅斯形成包围。8月30日,普军
“历史理解”核心素养指学习者力图恢复历史人物、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体现着与现时事件的思维性沟通,是历史认识者对历史认识客观之间的思维过程。[1]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础,而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的确立建立在“历史理解”之上的。[2]可见“历史理解”素养在历史学习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学习交流的APP平台,把学生推送为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实现
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涉及到经济数据的运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收集数据固然繁琐,追根溯源、单位换算、甄别比对更是艰难,而最考验师生功夫者,则是“让数据说话”,也就是根据教学整理、简化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并加以合理的解读。本文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讨在经济史教学中如何搜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用数据图表,培养实证意识  在中国近代民族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学者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1]。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阅读以及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笔者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探索开设了三类阅读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不同侧面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
“我住在这个牧场20多年了,从没吃过这么干净清甜的水。从前我们打上一桶水,要顶着太阳跑上十几公里,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多亏咱们驻村工作队,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  “如果没有县商科工信局积极为我们争取贷款,或许我们企业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吉木乃县坚持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以
历史需借助史料才能还原过去,故不得不涉及推理。“历史之为学,非观察之科学,而推理之科学也。”[1]何炳松认为,历史研究是从史料入手并“以一种复杂之推理进程以达于吾人所欲知之事实”“根据史料而加以间接之推理”[2]。中学历史教育是基于史学展开的教育,自然携带历史学推理的特质,尤其2017版高中课标规划《史料研读》课程以及学界兴起“史学阅读”“基于史料的教学”等浪潮时,基于史料进行推理,学生建构出历史
峰顶奇观—锯齿岭码头隘云海来安寨玻璃吊桥绝壁冰挂研学教育索桥试胆  时值金秋,又到了国内多地最美的季节。去野外感受秋韵,去感受硕果累累的喜悦,是很多人十一长假的最佳选择。  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20公里的寄料鎮和蟒川镇境内的九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山水观光、文化娱乐、食疗养生、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复合体,是汝州市全域旅游、森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峰山因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幻化
《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多省启用,教学中最大的挑战即容量大而课时少。这亟需教师不断地学习研讨,本文试以“北洋军阀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探讨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对比联系统编初、高中课程标准及历史教材  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本课相关内容初中课标表述为:“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闭关锁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简单表象地通过“海禁”、“一口通商”、“十三行”、“防夷条款”等措施来说明“闭关锁国”,这是否确切呢?  一、“闭关锁国”的表象化和简单化认识  1.“海禁”为什么不能说明“闭关锁国”?  材料1:(康熙二十三年)上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1]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以使之更加有利于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已迅速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史料教学“注重历史课上史料的学习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1]但学科素养并不仅仅只是学科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历史教学应当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