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快乐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研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发现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并设法将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我们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师生对话模拟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情境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正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的必须手段。英语中的情境是指一种生活场面。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只有在充分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的运用教材。
  一、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是否对英语产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满怀激情,以丰富的体态语言与面部表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单词或句型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即使是夸张的动作或朗读语调,孩子们也会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运用实物、课件等巧设情境,效果也很好。如有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的复习,事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pear,banana等水果。上课了,再通过投影,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在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以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二、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采用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购员、小小设计师等。 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结合游戏和儿歌教学,努力创设英语活动情境,动静穿插,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穿插,吸引年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free talk ,如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如:——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And you? I am fine, too.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创设信息丰富、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不利于引導学生探究,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创设情境应蕴涵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火花,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在情境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发展语言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数学是许多学校比较落后的科目,同时也困扰着很多学生,是大部分学生比较薄弱的科目,数学成绩普遍不理想。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的老师将数学习题作为重要的内容讲解,常会安排足够的课堂时间讲解习题,习题逐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习题对学生具有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由此可以看出,数学习题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高中数学习
【摘要】“孔颜之乐”思想主要是指忽略贫穷、困厄、虚华的现实处境,能永久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心灵状态,是一种超然、无私的、宁静闲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当代中职生由于学习上、经济上的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灵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获得‘孔颜之乐’,找到真正的自我、快乐和学习的动力。从而在良好的心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发展。  【关键词】孔颜之乐中职生启示 
多年来,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
所谓应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差别的学生,采用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说通俗点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锁配钥匙,量体裁衣,说得理论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是灵活,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一、“联想、激趣”启发式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全过程,因此,计算教学决不容忽视。目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堪忧,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从而导致一些计算题出错,主要表现在:一是抄题马虎,注意力不集中,把数字、运算符号抄错;二是运算粗心,不注意运算顺序、运算规律,不进行验算;三是运算中
【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是架起家庭、学校沟通的桥梁。 作为这一特殊性,如何面对我所面临的特殊群体8、9岁儿童,如何开展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树立威信 严于律己 精练果断  一、施爱于孩子,树立威信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首先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并施爱于孩子们,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
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课程,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小学语文是渗透美育的重要学科,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注重审美的表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精神体
在“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下,笔者在上《对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此节课是会考复习课),曾经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自学例题):先给出如下例题:  已知指数函数Y=(a>0且a 1)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不大于2,求函数g(a)=的值域。  [设计意图]:  第一、承上启下。由指数函数过度到对数函数。  第二、数学思想上的相承,研究方法的一致(分类讨论、数形
哲人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而初中数学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期。它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习时常感到枯燥无味,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调动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愿学呢?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
【摘要】早在19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