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它往往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那么现代语文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其发展特点和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的生活化。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
  (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学知识综合化的明显加强,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课程要简化头绪,加强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改变现行语文教育中过于追求科学化、多线索的倾向,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往的语文课程,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等若干个子系统,好处是线索分明,便于教学,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片面追求科学化,罗列大量的训练点,肢解语文;强调听说读写的独立自足,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照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果头绪繁多,则多百害而无一益。
  2.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指加强语文的实践性,而语文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是针对过去语文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其他文章以至课外,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活动则是语文材料开放性的最集中表现。
  2.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教材决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其中许多地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当然最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发挥。新型教材的由有限伸向无限、由现在通向未来的开放性特点,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五)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
  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反映,教学内容与课程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现代语文课程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也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那么建立在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上,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交织使用,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是“教师与学生合作”。
  总之,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集中具体地体现了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反过来,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发展,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滨州市肺结核病人网络报告、转诊及追踪情况,提高病人转诊、追踪及发现工作质量.方法 对滨州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阅读部分还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基于这两点,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几乎到了“淡出”的地步,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更多的是赏析文章主旨和品味文章语言,几乎所有
目的 分析梅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11年乙脑病例检测和分析.结果 2003~2011
期刊
摘 要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的问题很多,要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灵活使用职高教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数学大纲,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加强课外辅导,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 职业高中数学 衔接 教材 层次化 课外辅导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
期刊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疑诊CHD入院的中老年妇女85例,根据月经
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己第十八年了。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的老教师我认识到我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能从思想品德中有所获,让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学习。  一、传统教学法与新教学法的关系  现今我们都热衷于运用创造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法,都希望能推陈出新。这无疑是个好现象,因为不管哪种新教学法都有同样的目的与理念,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
目的:为了研究大黄对小儿胃肠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为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8例胃肠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大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