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体育课前热身运动的探索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g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热身运动,可以唤醒身体的运动机能,避免出现肌肉拉伤以及剧烈运动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冲击等情况。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热身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前积极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及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前热身运动;探索
  热身运动又称为准备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密集运动、正式运动之前进行的简单准备运动,让肢体活动开,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为后面的正式运动做好身心准备。热身运动能够增加学生体温和肌肉温度,增加血流量和氧气扩散的速度,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关节软骨的损伤,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课前热身运动的重视度不高,对于热身运动内容的设计也非常粗糙简单,导致学生对于热身运动存在敷衍的态度,使得热身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体育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提高对热身运动的认识,把课前热身运动作为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纳入课程整体设计中来,切实根据教学实际,有科学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设计热身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热身运动中激活身体的运动细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科学选择课前热身运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正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之前,为了满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主要包括一般热身、静止的肌肉拉伸、专项运动热身和动态的肌肉活动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体育教学的需要,给学生设计恰当的热身活动内容。如果热身运动的选择、设计恰当合理,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会被唤醒,心率会提高,运动热情也会被点燃;反之,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脚踝和手腕扭伤等现象。由此可见,热身运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主题选择和设计热身运动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身体机能,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例如,在進行“乒乓球”教学时,需要学生运用胳膊和手腕的力量。因此,在进行课前热身运动时,教师必须着重考虑对学生手臂的热身,也就是对学生手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几个部位进行热身。教师可以在热身运动中增加手腕转动内容和手臂深度拉伸内容,提高手腕的灵敏度,增强肌肉活性,让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得到充分拉伸和预热。只有设计这些有针对性的热身运动,才能让这几个即将发力的部位进入一种充分准备状态,让学生的身体“热”起来,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运动损伤,为“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身体机能基础。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热身运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科学、有效地设计运动教学内容,不仅要在原有运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要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有益于教学开展的热身运动,让热身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更高的匹配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入趣味性体育运动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首先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趣味化的体育运动游戏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运动知识,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好动不好静,特别喜欢游戏活动的身心特点,在热身运动中渗透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品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进行“花样跳绳”教学时,为了训练学生步调的一致性和腿部力量,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热身运动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前热身运动中增加锻炼学生配合协作意识的板鞋竞速活动。板鞋竞速是起源于壮族的古老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传说是明朝时广西壮族瓦氏夫人为了训练士兵步调一致性、锻炼士兵的素质而开创的运动,对于广西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板鞋竞速运动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而且可以训练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穿上板鞋进行跑步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不断探索如何能让步伐更一致、更协调以及加快奔跑速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游戏形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如果教师能在课前热身运动中渗透游戏活动,并把这些游戏活动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让这些游戏活动更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那么这样的课前热身运动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且能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崭新面貌,给学生进行体育探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三、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运动负荷也称为运动量或者运动刺激,是指人做体育练习时所承受的负担量。运动负荷一般是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决定的,合理的运动量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2]。在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运动量如果过大,会增大学生的运动负荷,使学生体力消耗过大,超出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无法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反之,运动量如果过小,会导致学生身体、肌肉、韧带没有活动开,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热身运动时,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运动基础等方面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让课前热身更具人性化。此外,在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脸色、出汗量、表情等外部表现,适当调整运动负荷,让热身运动的负荷量达到最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热身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立定跳远”可以锻炼学生腿部的灵活性,锻炼学生腿部的弹跳能力。教师在教学“立定跳远”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腿部拉伸、跳绳等热身活动。首先,教师让每位学生做四组腿部拉伸运动,灵活关节,活动开腿部肌肉;然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跳绳比赛,两位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指导。这样的热身活动让每位学生的运动热情高涨起来。当然,教师在热身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体力不支或者消耗能量过多,可以及时调整运动策略,要时刻记得热身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唤醒身体肌肉群,不是竞赛,也不是争夺第一。当感觉到学生体力不支时,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每次的跳绳数量定为25个。在具体的数量限制之下,学生不需要用尽全身力气,跳绳热身运动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通过适当、及时调整运动量,调节了学生的运动负荷,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后面的“立定跳远”教学打下了良好的体能基础。
  课前热身运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运动素养,而且要考虑到影响热身运动完成情况的其他因素,如学生的性别、体质,还有运动场地、气候变化等。在课前热身运动过程中,当运动量超出学生承受能力,学生身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时,教师应及时适当减少运动任务,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给学生传授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课前热身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还比较肤浅,不能熟练地掌握热身运动的技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给学生正确的点拨和指导,启发学生认知热身运动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热身方法,避免学生因为错误热身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例如,在教学“韵律操”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热身运动中给学生设计一套与教学内容贴近的热身运动,运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扩胸运动、高抬腿、腰部热身。这三个部分的运动形式不同,教师要分开讲解动作的要领,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动作的要领。如扩胸运动:首先将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然后两个手臂尽量往前伸的同时脚尖踮起,胳膊依次向后伸展……教师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动作的技巧有了直观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的肌肉群得到有效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运动技巧。因此,在进行热身运动时,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热身技巧的传授渠道增多了,教师可以将热身运动技巧录制成微课,提前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熟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来讲解动作技巧。学生通过自己的讲解和演示,内化了运动技巧,熟知了运动知识。教师要转变成倾听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热身动作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矫正,使学生热身运动的技巧和方法更准确到位。
  课前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优质的课前热身运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体育教学前身体各部位得到灵活和预热,而且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运动产生喜爱和接纳之情。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热身运动的重要性,科学选择课前热身运动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热身运动游戏,适时调节热身运动负荷,传授正确的运动技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學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孙征.基于核心素养打造体育新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54-55.
  李俊洪.体育课中运动负荷浅析[J].科技视界,2012(28):226.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农村幼儿家长的育儿观念、教育能力有待幼儿园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沟通,有效指导,共建和谐、宽松的育儿氛围。  【关键词】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对孩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怎样利用玩具图书馆这一平台,充分利用玩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探索。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语言内容受限制,语言内容贫乏,无法表达,言语交流的兴趣极低,甚至不愿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信心十分重要。设计一定的语言训练计划,选择相应的玩具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阶段性、连续性、坚持性、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结合,学校训练与家庭训练结合等,可以增强智障儿
期刊
【摘要】在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教师过多的问题和讲解会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阅读作为根本,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以读为本;读写结合;朗读;写作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把阅读作为根本是许多语文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把语文课本作为最基本的立足点,通过不断朗读、体会的方式来授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体会、思考、总结、提升和
期刊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我们的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掌握的知识再多,面对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的信息时代的挑战,也将是一筹莫展,而成为“现代文盲”。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机构和每个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
期刊
1在教学理念上  1.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特点呢?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占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1.2要突出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之中。也就是既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音乐知识,我们平时说唱歌,而不是说喊歌,这些歌唱方法是不时的在音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地势边远的农村,教学资师还比落后,特别是专业的美术教师还十分紧缺,如何开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教学,如何挖掘农村孩子们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笔者经多年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
期刊
在一堂美术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个命题绘画:我的家乡。要求:⑴表现家乡的面貌;⑵画面构图完整,主次分明;⑶要表现一种以前美术课学过的动物(几种动物更好);⑷看谁在纸上感觉画得最多;⑸一课时完成。经验告诉我,学生能够用线勾几个山头,画一个藏房,三四棵树,一些动物和一个太阳,构图过得去,就是好作品,就可以得到高分与表扬了。一节课下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批改,感觉不错,画得还有模有样的,比起刚上美术课不会动
期刊
【摘要】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题教学体现對所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传达解题思路和技巧,对学生掌握当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怎样选择例题,怎样讲解例题,怎样总结归纳例题,都直接影响到例题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例题;乘方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水平。这涉及有关小学习作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文章以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作为探讨对象,思考了相关策略,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同时
期刊
【摘要】传统的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经典,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看重学生获得并提高综合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文章针对线上、线下的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双线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与普及,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所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