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水平。这涉及有关小学习作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文章以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作为探讨对象,思考了相关策略,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同时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依托于信息技术出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始更多地占据语文课堂。因此,积极思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十分必要,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重要教育创新举措。
  一、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对习作内容的理解
  信息技術具有强大的教育辅助功能,依托信息技术能够为现代教育提供大量优质资源和便捷方式。特别是多媒体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立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实现习作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习作训练转变为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强化学生对习作内容的理解和对习作技能的掌握。
  (二)转变习作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带动习作教学模式的变化,使得习作教学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保证学生对习作训练的兴趣。并且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显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有利于提高写作素养。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习作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其中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构建有效对话
  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结合,能够使习作教学更加生动灵活。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沟通的平台,而且显著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策略,发挥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面狭窄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与积极性。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会限制学生对习作技巧的掌握。除此之外,小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习作水平。在缺乏信息技术支持的传统习作训练过程中,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导致其阅读面较为狭窄,自然无法支撑其很好地写作。学生更多的是出于应付考试而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训练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生的习作能力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处于中下水平,由于自身写作思维的限制,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许多小学生对习作表现出畏惧的心理,常常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需要明确的是,习作在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检验形式。良好的习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学生的习作能力偏弱,显然无法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学生习作训练的难度,稳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大量语文习作训练都缺少信息技术的身影。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在习作教学领域,仅停留在简单的影视作品播放方面,并未实现信息技术和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见,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十分单一,且效果一般,主要受到教师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理解和掌握不足的影响,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普及。教师对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低下,缺少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无法在日常习作训练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灵活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础技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动态化、直观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感知空间的概念知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在闲暇之余要主动学习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提高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改革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用信息技术搭建相应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和便捷方式,特别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电子产品、网站资源和教学平台等等,都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对习作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优化习作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1.选用电子产品,构建素材库
  第一,素材收集。以日常生活作为收集习作素材的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的方式获取写作素材,并以文字或者电子产品拍照等形式记录下来,逐渐丰富素材库。   第二,素材分析。运用电子产品的分析功能,帮助学生完成素材类别的划分,方便学生在习作时加以选择应用。
  第三,素材整合。借助网络搜寻习作资料并下载,也可以建立博客资料库,实现习作素材共享。
  2.制作信息资源,搭建展示平台
  第一,创建习作博客,充分交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博客,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让学生自主完成电子书的制作并上传到交流群进行展示,促进班级内部资源共享。
  3.搭建网络平台,展示习作才华
  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天赋与才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充分展现自己的作品。例如,学校可以打造一个学生习作专属微信公众号,利用学校宣传窗或者在一些作文网站上公开展出学生的习作作品,能够显著增强学生习作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习作信心,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三)利用网络媒体,搭建习作评改平台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指导环节,主要形式是借助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技巧与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评价学生的习作成果,确保学生及时获得教师的评价反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习作成果极其重要,关系到学生习作能力的未来发展。
  例如,学生完成习作训练之后,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网络空间,及时被教师获知;随后教师通过线上批改的方式给出评价反馈,并形成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强化学生后续的写作训练。过去,一到课后或者节假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彻底断绝,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变化情况。融入信息技术之后,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弊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在线上直接评改学生的习作,从而对学生习作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在实际应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
  1.学生评价
  教师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让每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发表看法,并给出修改意见。
  2.家长评价
  开通家长评价渠道,让家长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给出适当的评语,促进学生对自身写作成果进行反思,提高写作水平。
  3.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习作中的某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坦诚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師转变教学观念,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习作信心,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及时对学生习作成果给予反馈,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习作训练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杨敏.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6(18):88.
  许利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探寻[J].启迪与智慧,2020(07):104.
  哈丽娟.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09):159-160.
  宣广莲.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整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2):50.
  程秀云.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17(03):63.
  韦正辉.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0):193.
其他文献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本人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分享。  1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从幼儿
期刊
新课程指标指出:“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美术教学的各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其他学科更形象、更具体。  1放眼自然、欣赏领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
期刊
【摘要】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农村幼儿家长的育儿观念、教育能力有待幼儿园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沟通,有效指导,共建和谐、宽松的育儿氛围。  【关键词】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对孩子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怎样利用玩具图书馆这一平台,充分利用玩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探索。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语言内容受限制,语言内容贫乏,无法表达,言语交流的兴趣极低,甚至不愿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信心十分重要。设计一定的语言训练计划,选择相应的玩具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阶段性、连续性、坚持性、个别训练与集体训练结合,学校训练与家庭训练结合等,可以增强智障儿
期刊
【摘要】在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教师过多的问题和讲解会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阅读作为根本,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以读为本;读写结合;朗读;写作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把阅读作为根本是许多语文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把语文课本作为最基本的立足点,通过不断朗读、体会的方式来授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体会、思考、总结、提升和
期刊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我们的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掌握的知识再多,面对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的信息时代的挑战,也将是一筹莫展,而成为“现代文盲”。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机构和每个教育工作者致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
期刊
1在教学理念上  1.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特点呢?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占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1.2要突出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之中。也就是既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音乐知识,我们平时说唱歌,而不是说喊歌,这些歌唱方法是不时的在音乐教学中
期刊
【摘要】地势边远的农村,教学资师还比落后,特别是专业的美术教师还十分紧缺,如何开展农村的美术教育教学,如何挖掘农村孩子们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源泉。笔者经多年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因此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
期刊
在一堂美术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个命题绘画:我的家乡。要求:⑴表现家乡的面貌;⑵画面构图完整,主次分明;⑶要表现一种以前美术课学过的动物(几种动物更好);⑷看谁在纸上感觉画得最多;⑸一课时完成。经验告诉我,学生能够用线勾几个山头,画一个藏房,三四棵树,一些动物和一个太阳,构图过得去,就是好作品,就可以得到高分与表扬了。一节课下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批改,感觉不错,画得还有模有样的,比起刚上美术课不会动
期刊
【摘要】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题教学体现對所学知识的运用,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传达解题思路和技巧,对学生掌握当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怎样选择例题,怎样讲解例题,怎样总结归纳例题,都直接影响到例题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例题;乘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