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正向思维(常规思维)的另一面,逆向思维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从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对正向思维的依赖,采取各种方法开展逆向思维基础训练,积极摸索“逆向思维”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逆向思维 能力培养
  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笔者从教十几年,深感许多学生数学水平一直提不上来,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拘泥于顺向、单向学习,死板套用公式、定理,缺乏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在训练正向思维的同时,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犹如周伯通之“左右互搏”,可有效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面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如下。
  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处于中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常问笔者:“老师,学习数学为什么?”显然,这个问题不解决,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为此,笔者专门答复学生:“高考文理均考语、数、外三门功课,是因为上述三门功课能概括地表现一个学生的能力,语文是锻炼感性思维能力,外语是掌握工具,而数学是通过训练数学逻辑思维,进而培养严谨的理性思维能力。”
  这个答复让学生耳目一新,笔者便趁机展开,着重谈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通过介绍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典型运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开展逆向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克服对正向思维的依赖
  很多学生患有“正向思维”依赖症,拿到题目,条件反射先设“x”,列出方程后,埋头解方程,久之,解方程能力大大提高,但逆向思维能力严重不足,此类学生往往还自鸣得意,以为解方程乃“一招鲜、吃遍天”。
  对此问题,笔者在挑选习题时,故意挑选些解方程难度大的,“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下面这道题:
  第一天,往池塘中投入1单位面积绿藻,已知绿藻每过一天分裂一次(即池塘中绿藻第一天为1,第二天为2,第三天为4……),则第17天,该池塘正好布满绿藻,问何时绿藻布满池塘面积的1/4?
  题目出后,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就设绿藻单位面积为“x”,池塘面积为“S”,意图通过解方程式x 2x 4x … 216x=S,求出“x”与“S”关系后,再设所求天数为“y”,通过解方程式x 2x 4x … 2x=(1/4)S,得到所求天数“y”。
  显然,上述方程式十分繁琐,班级里几位解方程“高手”都束手无策,笔者见已达目的,从容解答:第17天布满池塘,那么第16天布满池塘的一半,第15天则布满1/4,符合题意。学生心悦诚服。
  笔者通过类似“绿藻问题”,有效减少了学生对“正向思维”的依赖,加深了学生对“逆向思维”的理解。
  三、采取各种方法开展逆向思维基础训练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夯实基础非常重要。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笔者在实践中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1.加强对概念、定义教学中反方向的思考与训练
  数学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习惯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思维定势,如果逆用则感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定义的教学中,除了常规应用外,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使其能融会贯通,从而加深理解。
  2.加强公式逆用的教学
  数学公式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闪烁着“逆向思维”的光辉。因此,笔者注重数学公式的逆运用,当讲授完一个公式及其常规应用后,“趁汤下面”,即举一些公式逆应用的例子,以此为抓手,开展逆向思维教育,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运用。
  3.加强逆定理的教学
  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有的逆命题成立,即为逆定理。如: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等,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大有益处。
  4.结合证明题开展逆向思维训练
  每一道证明题都是很好的逆向思维训练题,给出条件和结论,求过程。笔者习惯让学生从结论入手层层推导,直指已知条件。反证法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四、摸索“逆向思维”教学新方法
  通过上述训练,许多学生形成了逆向思维习惯,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随机应变,灵活选用适合题目的解题方法。还是上述“绿藻问题”,笔者稍作改动,很多学生就解答错误。
  例如:上述“绿藻问题”中,题目改为:若第一天投入2单位面积绿藻,则何时布满水塘?
  很多同学想当然,拿到题目,照例不假思索,投入面积为原来的两倍,时间自然为原来的1/2,回答8.5天。
  其实,解法还是利用了“逆向思维”:
  解法:已知第一天投1单位面积的话,第二天则分裂为2单位面积,……第17天布满池塘,按题意,可将第二天分裂的2单位面积看成第一天投的2单位面积,所以答案为17-1=16,答:第16天。
  “绿藻问题”第一问让学生学会了从第17天开始反向推导,通过逆向思维,得出答案,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解答,其实逆向思维已经变成正向思维,又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因此,笔者提出“绿藻问题”第二问,又让学生从第1天开始推导,得出答案。看似又回到了正向思维,其实不然,第二问是逆“逆向思维”。
  通过逆“逆向思维”教学,笔者使学生认识到“逆向思维”其实是“思维定势”的“逆向”,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正所谓“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打破思维常规,活学活用才能得心应手。
其他文献
略读课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观课堂,教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不清,措施不力,略读教学中“置之度外”、“若即若离”、“难以割舍”
摘 要: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还需要家长、教师及社会的辅助,因此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应用适合低年级学生成长,并能够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作用,并针对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低年级学生学到更多的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经典诵读 有效教学  低年级学生心智发展尚不完善,教师要
一、引言地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场研究,无论在地球科学的研究还是在实际工程及生产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此项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目
目的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治疗肾功能衰竭,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利用腹膜这一半透膜作为滤过膜,通过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腔内透析液
摘 要: 学习古诗文,有利于提高作文文化素养和发挥作文主题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语言表现力。学好古诗文,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古诗文。  关键词: 古诗文 写作 文化素养 语言表现力  面对古诗文的不景气,有人声称古诗文已是末路文学。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学习古诗文,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性情修养,
每一种写作教材的出现都是对写作这一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后编写而成的,它的出现必然是对写作思维的一次规范,是对作文活动的一次深入理解。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以字词句的教学为切入点,以文体教学为作文的组织框架,它的产生曾给作文教学送来春天般的温暖,给师生的写作带来无限生机,可是它毕竟没有找到人类写作的真正奥秘,只是对写作的表面问题作出的一次比较规范的整理。它没有直击写作的要害,没有把写作真正带
摘 要: 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诗入门要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规律反复历练。先写出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一些,由浅入深地训练。  关键词: 九年级学生 诗歌写作 入门教学 训练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的抒发。写诗能促进写作,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
摘 要: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关键,有了创造性思维才会有创新。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学校应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限制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培养 限制因素 重要意义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一、选这种课题的原因近年来,我校加大了课改力度,每学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都要体现教改的力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数学教学都没有以实习课为内容的公开课,我挑战这种教
摘 要: 反常积分包括无穷积分和瑕积分,对于非负函数的敛散性,其主要方法是比较判别法,而比较对象的选取是其难点,本文通过典型例题介绍如何选取比较对象.  关键词: 反常积分 无穷积分 暇积分  总结:对于非负函数的反常积分,在使用比较判别法判别敛散性时,在比较对象的选取中,等价无穷大和等价无穷小发挥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