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感词语的教学价值例谈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某个常用词语由于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新奇引发思考,继而顿悟并产生阅读快感,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陌生感词语。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陌生感的词语往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陌生感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而词语的陌生感是陌生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这是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文本中出现的陌生感词语,是作者心理感受的原生态白描,是不加修饰的心灵告白,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记录,是当时特定心境的体现,也是作者语言个性的标志、言语智慧的灵光,更是读者走进文本的阶梯,和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该词语的词义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强化、扩充或创新,达到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陌生感词语,发现并拓展其语文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在此流连、品味、咀嚼、涵泳,感知内容,领悟情感,探究主题,学习表达,锤炼词语感受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 融通文章之捷径
  王荣生教授说,学生的阅读感受是语文经验(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百科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过程中的词语陌生感正是学生语文经验或生活经验缺乏的表现,是读者的经验和作者的经验冲突的表现。消除词语的陌生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是融通文章的捷径。
  请看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第五段中的句子: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人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学生在读这段话时对文中“锻铸”一词感到陌生,读得磕磕巴巴,一时难以理解。“锻铸”是金属加工业中的专有名词。“锻”是把金属加热到软化的状态,通过外力击打,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工业上把这一过程叫锻造,其产品叫锻件。“铸”则是把金属融化后的液态物倒入事先做好的模具中使其冷却成形,铸造过程工业上叫翻砂,铸造的工件叫铸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加之“锻铸”一词在本文中又使用了它的引申义,所以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对该词产生了陌生感,在教学中也往往被教师忽视。笔者以为,“锻铸”一词是提领全篇的枢机,是打开文本内容的密码。教学中,抓住“锻铸”一词,可深入理解本课内容和作者写作思路。课文的三、四节白描似的向读者展现了青海高原荒芜、苍茫的景象,乃是实写柳树艰苦的生存环境,也可以说是实写“锻铸”;课文的六、七两段是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乃是虚写“锻铸”。这一虚一实间,将课文前后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也将“锻铸”诠释得清清楚楚。因为有“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因为有“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起伏的原地”,才锻铸出这“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神奇的”的柳树。更因为“熬过了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和“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才锻铸出这异乎家乡灞河边上的“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来。
  二、 揭示主题之凭借
  感觉陌生,是因为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循着产生陌生感的词语,我们可以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处,可以去还原作者当时的感受,可以去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激动,可以去触摸作者滚烫的心。温欣荣先生曾提出:“陌生感阅读应作为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与作者对话,陌生感词语正是很好的媒介。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第四段中的一句话。《少年王冕》是一篇写人的叙事性文章,文本从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改编而成。改编后的文本截取了王冕少年时期失学放牛和学画荷花两件事,表现了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文本既保留了原著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的语言风格,又表现出通晓畅达、口语化的特点。文中9次用到“些”字,与学生熟悉的语文活动颇有不同,并且用法灵活、内涵丰富,对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主题思想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文本中的这句话和下一句“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来几本旧书”是紧紧围绕着文本的主题来写的。一句写王冕的孝敬,一句写他的好学。从逻辑关系看,两句虽是并列的,但先写孝母,后写好学,又隐约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人的“道德”和“文章”的不同份量。这句话中写出的“三少一大”是值得我们玩味的。“遇上”一词写出了秦家煮腌鱼腊肉次数少,此为“一少”;一个“些”字又极准确地写出每一次煮的量不多,此为“二少”;可想而知,这些许“腌鱼腊肉”分到放牛娃王冕的手里就更少了,此为“三少”。即使这样,王冕并不舍得吃,而是“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孝心之大,令人钦佩。字里行间处处写少,却不见一个“少”字,字里行间处处写孝,亦不见一个“孝”字。如此深刻的主题,通过一个“些”字巧妙地表现出来,是值得教师引领学生好好涵泳品味的。
  三、 培养语感之桥梁
  在2011版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家已形成共识。但如何利用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掌握其方法的。陌生感词语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表达,它带有很强的模糊性,概括性、形象性,是开展语感培养的好材料。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孙友田回忆儿时母亲在夏夜的月光的沐浴下给自己唱歌谣、猜谜语、讲故事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也充分激发了自己感恩母亲的情怀。
其他文献
1我国花卉产销概况1.1我国花卉生产现状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对广西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广西花卉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全国已逐
本文主要探讨了弱序准则结构及强序准则结构条件下的多准则问题,建立了在两种序准则结构条件下方案评价的正流、负流评价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用例子说明了该模型的应
曾经随调查团去一所小学参观学习,大家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学校静得出奇。在校园中徜徉,我们如同入了无人之境,听不见孩子们的一点动静,更别说吵闹了。尤其是课间活动时那种静悄
很多人都是通过眼缘或者气场来产生第一印象的。而我对初相识的人,却总是喜欢以味道来构建这个人的形象。下次见面的时候,迅速搜索我“鼻海”中的味道,来确定这个人的信息。  这种怪癖也许来源于我童年时期的回忆。学心理学的小莫告诉我这是我的“童年阴影”,好吧,如果算的话。我小时候是个贪吃的小胖,偏偏我家又住在全市最有名的小吃街上,偏偏我家的房客又都是卖小吃的摊贩。这让我的童年如鱼得水,每每穿梭在一家家小吃摊
青梅酒  原料:青梅1 kg,白糖500 g,杏仁50 g,米酒1 800 ml。  制作方法:将青梅洗净后逐个擦干,浸入酒中,同时加入杏仁,再将储酒容器盖好。泡1个月即可饮用;3个月后能浸出杏仁香,其味更佳;如经过一年,即可将果实取出,此时,酒味香醇,有称之为"味美思"。  说明:1. 所选青梅,应是表皮无破损,大小均匀、尚未成熟变黄的半熟青梅。2. 杏仁起调味增香作用,如不加此料,也可制作。 
我有一根教鞭,是像老式电视天线一样,由细到粗共七节,一节一节套在一起、伸缩自如的那种。这根教鞭,到我手上的时候只剩六节了,而且,它银色不锈钢的外表也已锈迹斑斑。它的主
品质教育是在引导学生向善的基础上挖掘并培养学生特质的一种去功利化的、还原生命本真的教育,即人之为人的教育。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一个前提假设——天赋特质;第二,两个
菠萝三色泡菜  原料:白萝卜1根,胡萝卜1根,小黄瓜3根,辣椒3支。  调料:白醋1.5杯,糖1杯,话梅6粒,罐头菠萝3片,罐头菠萝汁半杯,盐3~5大匙。  做法:1. 白萝卜、胡萝卜均去皮切小块,小黄瓜切小块。辣椒切片。所有原料用3~5大匙盐抓腌,上面压重物,腌渍约3 h,使其出水。  2. 取出原料,沥干后放入细目网内,用重物再压约1 h,沥干水分。  3. 将处理好的原料拌入剩余的调料,拌匀
不尝“陆稿荐”,枉到苏州游。前不久到苏州旅游,亲口品尝了这一久负盛名的小吃,真是肥而不腻、酥烂入味、汁稠酱红、咸中带甜,让人口齿留香,赞不绝口。  稿荐之名古已有之。稿从禾,指谷类植物的茎;荐从草,本义即草垫,二字合用,即是以稻草或麦秸等编织的垫子。在古代,稿荐是作为方言使用的,如《水浒》第28回,武松发配到孟州牢营,众囚徒向他介绍牢狱里的惨无人道:“他到晚把干黄仓米饭和些臭鲞鱼来,与你吃了,趁饱
当"语用"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热点时,现实中不难发现误读"语用"的后果——机械训练大行其道,导致语文课堂的浅表化、碎片化、教条化……一个个活生生的文本,被"蒸馏"成与学生心灵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