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对积累知识和运用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反复诵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读出感悟、读出气势能让语文教科书中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美文,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洪镇涛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诵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实践者就首推这一教学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都说明了诵读对积累知识和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诵读是洪镇涛先生创导的语文本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体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对离开语言这个本体去架空分析课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品味、领悟、积淀、运用语言。
  
  一、加强诵读,感受、品味语言
  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过程,诵读中动用了视觉、听觉和心理等多种感受器官,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语文教科书中诗词的教学可称得上是重头戏,在现行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共安排了古诗词八九十首,有绝句、民歌、律诗、词、古体诗,还安排了一些现当代散文诗。这些作品语言凝练,文句短小,但内容丰富,集中而浓缩的反映了现实生活。比如,阅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由于阅读者个人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的差异,有人获得的仅是“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有人体味到的是一种苍凉、悲壮的情境;有人或许体悟到了大自然生命力的律动;有人则审视到了大自然雄浑静穆的美。所以,在语感的领地里,文学作品永远都是万紫千红,百卉争妍。“品”是发现,是欣赏,是咀嚼,是感受。“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则要用“读”来加深“品”的收获,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品品读读,这是学习语言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只有加强诵读,细细推敲锤炼,才能充分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加强诵读,触发、领悟语言
  诵读文学作品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文意,感受到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既可受到感染,又能得到教育。诵读文学作品,可以加倍的显示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触发语感、领悟语感。实际上,一篇优秀的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特定的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的完美的统一,掌握了语言,也就掌握了凝固在语言之中、被语言所承载的种种信息。学习语言是通向对文章的理解与吸收的唯一通道。因此,我们提出要全面领会课标精神,重点落实诵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文精神。如以《土地的誓言》中“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一段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述,以一组对句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接着,以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我不能离开她”,并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到“多么丰饶”这一段话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文章在由衷的沉醉之后,却以一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现实当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至此情绪渐强,达到了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情感激流倾泻而出。这就使读者真正的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失去故乡的痛苦,以及为解放故乡而献身的决心。
  
  三、加强诵读,吸收、积淀语言
  朗读是一种技巧,好的朗读不仅给人以一种和谐的音乐美的感受,还能传情达意。多诵读可以吸收文章中的精华,积累语言,运用于实践创作之中,就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学生所学的一些文学作品大多都是文质兼美、语言精粹、意韵深长的美文,特别是一些文言精品散文,它们大多有音韵美和节奏美,有其特有的气势和神采,大量诵背可以吸收、积淀语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出口成章。
  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对文中第3、第4两段描绘景物的篇章就应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并背诵。这两段一段是描写“阴惨之景”,一段是描写“阳和之景”。对文段中的语句进行细细体会,就能吸收、积淀语言,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学完这一课后我让学生也学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段,不少学生就把书上的精美语句搬到了自己的作品里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诵读,掌握、运用语言
  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的典范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因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记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甚至是“举百反一”的。大量的熟读成诵正是这“举”的过程。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会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领悟出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图,领略到文章的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精巧,即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文章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传神描写、观点主张都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这样,学生“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当代学者周振甫语)。清代学者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叶圣陶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诵读是良策。对一篇文章反复诵读,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还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就能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诵读能记住优秀的语言材料;能在头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能够形成从大脑到发音器官甚至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良好的反应机制;诵读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就能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堪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技。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只有加强诵读,才能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品味、感悟、吸收、积淀、掌握、运用。这正如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所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读出感悟,读出气势,让语文教科书中的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美文,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研究了基于集成技术的人脸识别,主要包括集成个体分类器的生成与分类结果的融合.为了提高分类器个体间的差异性,通过位平面分解及移动窗口技术生成基分类器,然后对所分解模式的各层进行融合,以确定最后的决策,这些融合方法包括乘法规则、和规则、多数投票规则、最大值规则、最小值规则与中值规则.另外,针对ORL数据库,实验研究了不同融合方法的人脸识别的性能,并对不同的人脸识别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基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是化学的特点。新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化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上,都设立了分级目标,要求逐级实现。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达到,正确理解化学知识,学会应用化学知识探究自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用化学知
区间数比较大小可以有很多方法.文中基于一种区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提出了区间数线性不等式及拟不等式的概念,这种概念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区间数排序.此外,根据区间数的运算法则分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它注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是关键,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语境是指语言形式出现的具体环境,又称情景。牛津
以DL-羟基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EDCl偶联、LiBH4还原、Dess-Martin氧化,Wit-tig反应和环氧化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构筑Lycorine型生物碱ABD环碳骨架的关键中间体7,总收率为40.1
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的源水中连续投加酞酸酯达一年之久,并对该系统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脲酶、磷酸酶、脱氢酶)以及呼吸作用强度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提出了Fccrm算法.它采用划分的方法降低了形式背景的规模,通过求形式概念中的最大概念以及它们的下覆盖获取到全部的概念节点,避免了概念格中的复杂关系.同时,该算法还采用了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完成三维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突出重点是十分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否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并有效地突出重点,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这节课三维目标是否达成。鉴于以上所说,本人就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作一介绍,以求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列表突出法    新
对于含有不确定量的一类奇异摄动系统,通过引入新的寄生变量,利用Lyapunov理论进行了鲁棒性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一个理想奇异摄动系统的稳定鲁棒控制,也是不确定奇异摄
在特定领域问答系统中,领域知识直接影响问答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领域问答答案提取方法,以问题分析得到问题查询、问题类型及答案类型为基础,借助领域知识检索获得答案提取候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