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中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他们常常会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的会闷闷不乐生闷气,有的会歇斯底里发脾气。为了帮助幼儿识别生气的种种表现,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关于识别生气情绪的经验。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由他人及自己,了解每个人生气时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日常事例,使幼儿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的关系,知道因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生气是任性的表现。第三个环节,在游戏活动中,启发幼儿运用表情、动作、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的生气情绪。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知道经常生气有害健康。
  目标:
  1 尝试从声音、表情、动作的变化中辨识生气情绪,知道生气是人们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
  2 通过日常事件,了解生气与自己愿望之间的关系,知道不可任性生气。
  准备:
  1 表情图片,多媒体课件(超市购物录像:爸爸不让孩子买某一物品,孩子表现出哭闹状)。
  2 收集一些有关儿童生气的照片或图片。
  过程:
  一、观察图片和录像,辨识生气情绪
  1 观察图片,通过脸部表情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个人的表情。你觉得他怎么了?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眼睛、眉毛、嘴巴等部位并表述。)
  师:从他眉毛竖起、眼睛怒视、嘴巴紧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
  2 观看录像,从声音和动作的变化中识别生气情绪。
  师:我还带来了一段录像,是有关爸爸和孩子在超市里购物的事情。请你们仔细观看,看了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爸爸不让孩子拿东西后,孩子怎么做了?
  (引导幼儿表述录像中孩子的动作、声音等表现。)
  师:从孩子的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他怎么了?
  师:从孩子大叫、大哭、摔东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生气了。爸爸不答应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他就大哭大叫,还摔东西。你们觉得他为这事生气应该吗?
  师:在这件事情上,爸爸做得有道理,可孩子还生气,这是任性的表现。我们不应该任性。
  师:在生活中,人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声音等看出他是不是生气了。
  3 寻找生气情绪的照片或图片。
  师:你能从这些照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看出谁生气了吗?
  (引导幼儿运用先前学过的辨识生气情绪的经验进行验证。)
  师:在这些照片中你能不能看出来谁是有点生气了?谁是非常生气了?为什么?
  二、联系周围生活,懂得每个人生气时有不同的表现
  1 说说爸爸妈妈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生气吗?他们生气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你看见过周围的其他亲人和朋友生气的样子吗?是怎样的?
  师:原来,每个人生气时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人生气会从他的声音、动作、表情中表露出来,而有的人生气,不一定反映在声音、动作、表情上,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出来。
  2 说说自己生气时的样子。
  师:你生气过吗?你生气时是怎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3 联系事件,说说自己任性时的样子。
  (教师出示两张幼儿在生活中因任性而生气的照片,让幼儿边看边说说让自己生气的事情。
  事件一,天很冷了,女孩因妈妈不让她穿裙子而赖在床上不起来,大哭大叫。事件二,男孩因妈妈让他多弹一遍钢琴而甩手把琴谱扔掉。)
  师: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这样任性地大哭大叫、扔书,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师: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而生气,不过我们要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是不是合理。像天气这么冷,这个女孩要穿裙子,妈妈不同意,她还要发脾气就难为情了。我们可以冷静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听听大人的想法,或许就不会生气了。
  三、游戏:生气大头贴
  教师请3~4位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声音模仿生气的样子,教师把它们拍下来,用来制作大头贴。
  四、总结并思考
  师:生气也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知道他在生多大的气。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正在生气,可以去关心他。不过,我们可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任性、乱发脾气哦。另外,老师还要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经常生气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延伸活动:
  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自己一周里的生气事件,了解自己生气时的特点,通过回忆帮助幼儿建立事件和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情绪调适活动积累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学具是教师教育思想的物化和教育职能的延伸。学具产业的兴盛有利于课程的快速复制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幼儿园知识共享机制,也有利于教师提高间接指导能力。我们应提升理念,发挥创意,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学具产业。  【关键词】学具;学具产业;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06-04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从1979年到2019年,《译林》秉持“打开窗口,了解世界”的办刊宗旨,以独特的眼光向国内介绍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外国文学翻译园地里的长青树。《译林》不仅丰富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生活,也为中国本土作家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文本。  在四十年的岁月里,经过几代办刊人的薪火相传和锲而不舍,《译林》以其“雅俗共赏”的办刊理念、浓厚的人文精神,享誉外国文学翻译界。《译林》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爱,也得
期刊
卓玛:rn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会接触很多电子产品,身边的同学都觉得看纸质书是一件很“low”的事情,我们平时看的都是手机上的电子书.我最喜欢的就是各种体裁的网络小说,我觉
期刊
1944年,20世纪美国极为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们为什么看侦探小说?”的文章,充满了火药味.当时威尔逊正准备离开美国,去欧洲报道
期刊
“我曾指引她找寻宝藏.但她所找到的一切,本就是属于她的.”rn这句话出自奥古斯特·罗丹之口,所描述的人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卡米耶·克洛岱尔.罗丹四十二岁时将她收入门下,
期刊
案例背景    中班第二学期开学前一天,安安妈妈心急如焚地来到班上,和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让安安妈妈如此着急的原因是女儿在假期里生了水痘,水痘来势凶猛,连尿道口都未能幸免。医生告诫安安不能用手去挠,孩子无意中发现小便时能减轻水痘的痛痒,于是就频繁上厕所。由于孩子在生病中,妈妈没有过分干预。  水痘痊愈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安安上厕所的频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这时,妈妈没再听之任
在西方,毕加索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东方,这位西班牙大师也一直深受欢迎,而且这种喜爱有增无减。亚洲的游客纷纷拥入欧洲的大小博物馆,只为一睹大师艺术作品的风采。这位多产画家的作品价值不菲,近年来已经成为亚洲藏家追捧的对象。在亚洲这片土地上,西方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无法和毕加索相提并论—毕加索就是西方艺术的代名词。  毕加索的作品以颜色大胆、破碎的立体主义肖像以及杂乱无章的构图为特点,这一切似乎和亚洲人的
期刊
好一个万亩枸杞园.深秋,枸杞正熟.一望无际的粉绿世界,点缀着无数耀眼的小小红果、黑果,真如宝石世界,星光闪烁.rn峭拔凛凛的昆仑是护卫者,立起高高长长的屏障,而广袤起伏、
期刊
【摘要】3~6儿童在早期未接受正式的识字教学之前,已经能够从日常的生活和阅读中自然习得一些汉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同一年龄组儿童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因此,成人可以为儿童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文字习得环境,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导儿童认识一些汉字。  【关键词】汉语儿童;早期识字;3~6岁;自然习得;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右眼。1911年8月21日,这幅在当时少有人知的作品被人从卢浮宫偷走了,于是,一则传奇就此诞生……  如果1911年8月21日那一天,你站在了巴黎卢浮宫的外面,也许会注意到三个人,他们匆匆忙忙地跑出了卢浮宫博物馆。  那是个星期一的早晨,整座城市都静悄悄的,因为星期天晚上,巴黎度过了一个狂欢之夜,许多人还宿醉未醒。  那三名意大利人身手敏捷。他们昨天晚上虽然没喝酒,却也有点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