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步骤,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学法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所以,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学来的方法,进行终身学习。
【关键词】学法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引言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同学英语学得很不好,从而认为学习英语很枯燥。其实,只要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确,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一、开展学法指导的意义
首先,学法指导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明确了学法指导的意义,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与学的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让教师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主导作用。 其次,小学的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小学生在没有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的情况下想“学会学习”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一路携手、引导,逐步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法指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则,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因内作用的有效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收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能充分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的作用,引导他们想学、会学,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从当前国内外教改潮流和趋势来看,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学法指导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前提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自然的外语学习环境。英语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或专项技能课,它与心理学、思维逻辑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生初学英语时,课堂上常显得十分冷清,许多学生不愿或不敢开口。各种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掌握的词语和语法知识有限,他们还不会讲;另一个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讲英语信心不足,担心讲错了会被同学们笑话,他们不愿讲。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他们进行尝试,对他们的反应和回答,都应多说“Very?good!”“Quite ?right!”“Your ?idea ?is ?not bad.”“I enjoyed ?your ?talking.”等。教师简单的一句肯定话语也会使学生信心大增、思维活跃、思路猛开,使其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利用练习形式的多样变化,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小学英语教科书就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多种多样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游戏、歌曲、小诗、绕口令、谜语、谚语等。
2.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小学生年龄小,对一些事情的记忆都只是表面记忆、暂时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应不时的加以提醒,加深记忆。比如:大写字母不顶格,占一、二格;音标要写在音标符号里;句首字母要大写;句子要有标点符号等。经常如此,才有利于学生优良习惯的培养。
(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主线
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比如,学习课文时,不少的学生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跳不出语言点和语法的条条框框,把课文学死了。如果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把课文的学习作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媒介,再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灵活、变通和独创的三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怎样找准思考的起点和组织思考的层次,以及如何归纳思考的结果,进而在表达和交际上下工夫。这样,课文学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三)认知环节、学习过程——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的认知过程就是一种信息输入和处理的过程。在信息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方式的最优化,则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作为英语学法指导的突破口。英语学习认知环节的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输入,二是内化,三是运用。在输入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会质疑。在内化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固定表达方法,学会比较、对照,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知结构,为输出、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阶段,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在实践中领悟学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前两个层次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具体方法指导——落脚点
1.“听”的习惯
语言的自然习得都是从大量的“听”开始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听得清,才能模仿得准,才能说得对。但在课堂上,常常有些孩子是一听老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导致自己听音不准确,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听音。因此,我们在起始阶段教学时,一定要训练学生静心听的能力,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醒他们观察老师的口型变化,仔细辨别、模仿。同时也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养成听磁带的习惯,通过反复听磁带模仿其正确的语音、语调,为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学法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引言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同学英语学得很不好,从而认为学习英语很枯燥。其实,只要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确,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一、开展学法指导的意义
首先,学法指导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明确了学法指导的意义,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与学的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让教师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主导作用。 其次,小学的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小学生在没有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的情况下想“学会学习”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一路携手、引导,逐步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法指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则,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因内作用的有效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收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能充分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的作用,引导他们想学、会学,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从当前国内外教改潮流和趋势来看,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学法指导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前提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自然的外语学习环境。英语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或专项技能课,它与心理学、思维逻辑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生初学英语时,课堂上常显得十分冷清,许多学生不愿或不敢开口。各种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掌握的词语和语法知识有限,他们还不会讲;另一个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讲英语信心不足,担心讲错了会被同学们笑话,他们不愿讲。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他们进行尝试,对他们的反应和回答,都应多说“Very?good!”“Quite ?right!”“Your ?idea ?is ?not bad.”“I enjoyed ?your ?talking.”等。教师简单的一句肯定话语也会使学生信心大增、思维活跃、思路猛开,使其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利用练习形式的多样变化,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小学英语教科书就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多种多样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游戏、歌曲、小诗、绕口令、谜语、谚语等。
2.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小学生年龄小,对一些事情的记忆都只是表面记忆、暂时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应不时的加以提醒,加深记忆。比如:大写字母不顶格,占一、二格;音标要写在音标符号里;句首字母要大写;句子要有标点符号等。经常如此,才有利于学生优良习惯的培养。
(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主线
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比如,学习课文时,不少的学生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跳不出语言点和语法的条条框框,把课文学死了。如果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把课文的学习作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媒介,再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灵活、变通和独创的三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怎样找准思考的起点和组织思考的层次,以及如何归纳思考的结果,进而在表达和交际上下工夫。这样,课文学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三)认知环节、学习过程——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的认知过程就是一种信息输入和处理的过程。在信息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方式的最优化,则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作为英语学法指导的突破口。英语学习认知环节的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输入,二是内化,三是运用。在输入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会质疑。在内化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固定表达方法,学会比较、对照,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知结构,为输出、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阶段,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在实践中领悟学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前两个层次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具体方法指导——落脚点
1.“听”的习惯
语言的自然习得都是从大量的“听”开始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听得清,才能模仿得准,才能说得对。但在课堂上,常常有些孩子是一听老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导致自己听音不准确,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听音。因此,我们在起始阶段教学时,一定要训练学生静心听的能力,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醒他们观察老师的口型变化,仔细辨别、模仿。同时也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养成听磁带的习惯,通过反复听磁带模仿其正确的语音、语调,为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