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对话中闪光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能给课堂注入勃勃生机,课本上的文字也因此被赋予生命的灵性。学生的眼睛触摸着文字,心灵可以尽情倾诉,在思维翩飞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既丰富着文本,点燃了学生,也照亮了教师自己。
  
  一、巧设对话情境,凸现人物形象
  
  钟启泉先生指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一位富有亲和力的老师,总能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处:小女孩在第一次撞上爱因斯坦后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女俩就爱因斯坦是否伟大的问题进行了怎样的谈话,课文并没有写出来。教师乘机搭建对话平台,再现当时的情境:父亲与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在这个环节中,小女孩仍然很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引发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有的学生认为爱因斯坦不是最伟大的人。此时,教师并没有指出孰是孰非,而是顺势引导学生读课文,捕捉文本信息,抓住一个个细节向课文发问,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无限地靠近文本形象,拉近学生自身与文本的情感距离。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学生也认识到了伟大的人也有平凡的一面。学生学会了思考的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智慧。
  
  二、利用课内外资源,突破难点
  
  没有困难,就没有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学生困惑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对话中的重要角色,若能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将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实现智慧的提升与飞跃。
  《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新选入的课文,写了我国西部缺水地区的人们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惜。字里行间处处让人感觉到缺水的苦涩,可是作者的母亲却“轻轻一笑”,“笑着对我们说”,对于这两处“笑”,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母亲乐观的笑,笔者却认为不是这么简单。我设计了这样一处对话来突破难点:“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洗澡,这水窖里的水是出自何处?”学生结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水是从十公里外的小泉眼,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挑来的;这水是在像过节一样的下雨的日子里,储存的。”教师乘机出示了一份资料,“在那些严重缺水的边远山区,经常可见一队队驮水的牲口和一群群背水而归的妇女。有些地方的劳动力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取水的路上。半夜起来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我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学生谈到了缺水的无奈,我顺势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这背水的队伍里有多少母亲,用一勺水为儿女驱除暑热啊!”学生马上意识到了,母亲的笑里包含着苦涩,这是苦笑,这笑里有无奈,有艰辛,有期盼,有苦痛……学生谈了很多,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这笑比哭还令人难受。这个环节中,话语、思维、智慧得到了共鸣和撞击。
  
  三、发散思维,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都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否杀大黑骡子,是文章的焦点,虽然人人都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是不愿杀骡子的原因并不一样,我抓住这样一句“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与文本同振共鸣。“在这二十分钟里,彭德怀,老饲养员、方副长官,战士们心中都想了些什么?”有的学生换位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向文中人物发问,在对话中,学生体验到,彭德怀心里虽然不舍得杀掉为革命立过战功的大黑骡子,但是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为饥饿而晕倒,不得不忍痛割爱,他更爱战士们;老饲养员、方副长官,战士们不愿杀大黑骡子,是因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如果杀掉了骡子,彭德怀只能徒步走出草地了。千言万语化作一个“爱”,官爱兵,兵爱官。学生在行云流水般的对话中,充分感悟文本的内涵,自然地、没有斧凿痕迹地理解了文本,发展了文本,文中的人物也更加鲜活。
其他文献
古希腊数学家来特郎道尔(公元前3世纪)曾给后人留下过这样一道趣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四学段是义务教育的收官学段,在这一阶段写好记叙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能够有序列、有侧重地训练,那么学生就不会再惧怕作文,更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猜想问题、梳理每一个猜想、明确研究任务之后。)
体育弱势生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自己,还会左右他人,给原本欢快、阳光的体育课增添一些不和谐的氛围。体育新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快乐至上”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针对那些患有
一块方糖溶于沸水,糖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水也被糖所充斥,平淡的白水从此有了甜意。
期刊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实践证明,可以先从一句话入手,文章是句段的组合,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单元。如果能写好句,就一定能写好段,也就能写好一篇文章。
拟定这个标题时甚为担心诸君误会,它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无病呻吟。一切皆缘一篇童诗和一则故事而起……
今天教学内容是Unit 5 On the farm H部分 Say a rhyme.我和往常一样拿着收音机和磁带走进了教室。此时同学们已经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因为前天晚上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过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能理解这首rhyme大概的意思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这部分不是单元新授)于是我根据以往教学程序进行了这部分教学。  【教学片段】  T: Boys and girls ,let’s learn
苏教版教材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精美的图片,一幅幅细致传神的插图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有些语文老师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课本,把课文中的插图束之高阁。我们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好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插图的诸多妙用。    一、借插图,导入激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
“四项准则”是源于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核心内容,在会话交际中遵守这些准则可以使目标信息更优质、有效地传达。法律语言也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之一。文章以“四项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