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古城诱入迷人,那蜚声满誉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一幢一道风景,一道艺术,一种标志,一种情结,或显露或隐藏着一个民族传递下来的灵气。早就听闻喜洲是大理白族民居保存最好、最多的地方,来到喜洲城,立刻就感觉到了它那与众不同的魅力:青瓦白墙,绿树相映,田园如织,村落棋布,黑白分明的山水间,是黑白分明的村庄与田畴,远远望去分明就是一幅意蕴深邃的水墨画,而画幅中最为浑厚,最能让人击节三叹,大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当数庄重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这些建筑群落将普通意义上居住的房子与美学韵味浓郁的图画般的房子结合成一个可视可触的现实所在,让人感到了一种质朴古老的厚重氛围。
  


  这里,整个镇子挨家接产,延绵成群,所有的房屋都是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木榫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成一个整体,白族人特别重视壁照、门窗扶栏、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位于主房正前方,大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正中以石灰粉刷,上题诗词或名句。同行的老李说,照壁外墙上题的字就是这个家庭姓氏、由来或地位的象征。如果见到照壁上书有“清白传家”,那么这家人一定姓杨,因为杨树剥皮后就露有清白的树心,杨姓人家借此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美德。我们听罢都啧啧称赞,只有白族人在充分吸收了苍洱灵气之后,才能将自己的生存理念和文化内涵绘到上,砌进砖里去,融入楼中去。
  严氏大院是一座有多院套连起来的深宅大院,走进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是花木摇曳的“三坊一照壁”院落。“三坊一照壁”的安排灵气十足:“三坊”是封闭,“一照壁”也是封闭。只有封闭才能静静地感受家的温馨,聆听大地的内在语言,真正体悟大道。但,完全的封闭又极其容易走向死寂,扼杀生命的气息。所以,“三房一照壁”的设置就很需技巧了。照壁表面看来,是独立的一堵墙壁,充满艺术气息。其实,照壁还有一个用途,由于封闭,阳光不能直接进入屋内,里面难免就黑暗,一个黑暗的地方是难以体味更多灵性的。屋内需要阳光,这就需要求助于白色照壁的反光镜作用,这一作用把照壁中“照”的意思也就揭示出来了。
  


  进了过厅则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恍若迷宫。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釆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幽雅别致。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
  大院内门窗中的各式精美绝伦的木雕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木雕是白族民居的一绝,来自剑川的木雕师傅们往往能在内门和窗上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在六扇为一堂的厅房木门上,这些手艺精巧的师傅们,能把一个个故事以白描手法完整的表述出来。十多厘米厚的木板上,技艺高超的师傅能做出三重雕刻,甚至达到五重,所刻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自如,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和本民族特色,从房屋的设计、构造再到屋内的装饰,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无论从人情内涵,实用角度还是从美学风范,这别样的构筑都完美展示了白族别样的民族灵性。
  从“严氏大院”出来,已是午后,在屋前不大的广场上,附近的居民全不理会我们这些闯入者,慢条斯理地摆出一些桌椅、蔬菜、布料、纸张,世俗的生活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开始了,他们在这里平静地度过每一天,那白墙青瓦的民居,那风情万种的苍山,那清澈明净的洱海,那份纯静素雅的美丽,就这样使我沉醉其间了……
  
  白族简介
  白族是我国画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曲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无江、昆明、安宁等地。使用白语,通用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文学艺术丰富多躬。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白族人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未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旅游小贴士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交通便利,214国道、大丽公路(大理-丽江)从喜洲镇西面、中部南北贯通。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城镇,这里最大的看点是“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这些民居雕渠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彰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其他文献
俗语说“高楼万丈平地起”,然而有时也会有例外。散布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吊脚楼就是这样神奇的民居建筑。这种建筑虽然往往只有二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之间,屹立于山水之上,好似空中楼阁,形象飘逸,十分奇特。  久居土家山寨里,仿佛觉得离喧嚣繁华的大城市很遥远似的。山区的公路修通了,山里人手头也,有钱了,于是,山里人便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城市是什么样子,而城里人呢,这时却希望到深山老林的少
期刊
梭坡    1 这天早上,没有计划和目的的在大渡河谷里行走,顺着往康定瓦斯沟方向不停地听着河水滔滔不绝絮叨着,降低我脚踏的海拔高度。忽然就在大渡河的对岸,出现一片绿色的田地,那绿色在清晨阳光下碧玉般的晶莹,似水般的柔软和湿润,甚至田地中央的大树,都在刚刚褪去山影的光亮中斜躺出一道痕迹。  要问当地最老的人,他们也许会讲一个传说给人听,那是羌人先民在首领阿巴白苟的率领下南迁至今地时,与当地居民“戈基
期刊
每当人们来到漓江边,看着山光水色的江面上那流动着的竹筏,还有那渔夫忙碌的身影,耳边似乎就会飘来刘三姐那动人的歌声:唱山歌来哎,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人们熟知的刘三姐是壮族人,这位壮族的民间音乐家,将壮族风情融入到美妙的歌律中,如丝带般环绕着山水层层递进,响彻云霄,隔着江水,远望壮寨,壮族房屋在层层如螺如髻的梯田间,皆顺着陡峭的坡地从山间延伸至山顶。踏着石阶进入壮寨,壮民们
期刊
人们都说侗寨山乡有三美:鼓楼、大歌和廊桥。鼓楼之美,美在她像一棵根深叶茂的银杉,脚踏大地,头顶云天,挺拔、清雅,雄浑、壮观,于是,僻静的侗寨山乡,因之多了一份雄奇与美丽;廊桥之美,美在她像天陲边的飞虹,绽放着吉祥、瑰丽的霞光,于是,天上人间,洒满了侗家人的遐想和希望;大歌(亦称“鼓楼大歌”)之美,美在她如同天籁之音,萦绕于白云间,徜徉在蓝天下。    于是,八百里侗寨山乡,天穹因之越发的美妙,大地
期刊
在广西西北部紧靠云贵高原的东麓,屹立着有名的茅难山,周围石山挺拔,绵亘不绝。青山环抱的峒场山各异,犹如一个个翠绿的翡翠盘。就在这桃源般的苍翠幽静的山乡里,居住着一个顽强、勇敢、充满智慧和理想的民族——毛南族。  毛南族的住房风格独特,一座座由石头砌成的干栏石楼,融汇了祖国的古老文化与技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长河中,潮涨潮落,云卷又云舒,绽放出自己独具风釆的文化个性。  作为一
期刊
200多年前,他们远离故土,迁至新疆,戍边垦田;200多年间,他们在这风沙弥漫、遍地荒芜的土地上营造起温馨家园;200多年后他们依然坚守这片土地,建设自己家园……  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这块镶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大地上的绿洲,就是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察布查尔”就是汉语“粮仓”的意思,这粮仓的主人就是勤劳淳朴的锡伯人。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行人从伊宁乘车,朝察布查尔进发。   
期刊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这支歌是唱西双版纳的,曾经有位老摄影师对我讲起过它的美丽和神奇,那宁静的傣家竹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还有那大片大片的,凝着绿色之魂的、莽莽苍苍的热带原始雨林,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她一往情深的迷恋。我想,也许会有一天,一个带着向往和惊讶神情的汉族姑娘,是怎样地在美丽的夕照中,来到一座傣家竹楼歇脚的。    当
期刊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盆地中的丽江古城,素以“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诗情画意而名闻中外。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央,西北方15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北依状如一头站立大象的象山,西枕形似狮子滚绣球而得名的狮子山。丽江坝乃至丽江县全境都处于金沙江的弯肘形的拱抱之中。“金生丽水,玉壁金川”,城内清澈的玉泉丽水分西、中、东三股流水成网状穿城而过,水上座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将街
期刊
建“鸡罩笼”所需的一切材料来自自家的山林。材料的砍伐,章朗布朗族人有自己的讲究。当地有谚语“七竹八木”,七月是砍竹子的最好时节,八月则是砍伐木材的最好时节。这个时段里砍伐的木材、竹子不易被虫子蛀食,也不易腐烂。因此,章朗布朗族一般把建房备料时间安排在农历八月。若不是这一时段砍伐的建房料料,就要将木材、竹片在水里浸泡十天半月,以此防止虫子对建筑材料的蛀蚀。  在木材的使用上,章朗布朗族喜欢用一种他们
期刊
说到沧源佤族自治县,人们或许更多想到的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地方,那里与缅甸毗邻,那里生活着质朴的佤族人民,那里风景秀美。说到沧源的风景,或许人们知道最多的是高山、云海、天池。但事实上,除了这些,沧源还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景色,就比如:那藏匿在深山里的翁丁的“孔明帽”。    走进翁丁    认识翁丁这个名字,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