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量关系 教学“替换”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9~90。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理解题意
  出示例题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生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及“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师:题中要求什么问题呢?
  生2: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3: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4:把大杯的容量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小杯的容量。
  二、揭示矛盾,选择策略
  师:你们觉得根据题中的条件解决问题有困难吗?
  生5:把720毫升果汁既分给大杯,又分给小杯,容量不同,直接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一定困难。
  师: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找到了,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生6: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知道需要几个小杯,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生7: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知道需要几个大杯,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的方法,就是把大杯变成小杯,或把小杯变成大杯。你认为题中哪句话可以使大杯变成小杯,或将小杯变成大杯?
  生8: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师:对,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先同桌互相摆一摆,然后全班交流。
  三、汇报交流,展示策略
  生9: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可知,如果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就是9(6 3)个小杯,正好倒满720毫升果汁,这样得到1个小杯的容量是80(720÷9)毫升,列综合算式是720÷(6 3),即1个大杯的容量是80×3=240(毫升)。
  生10:我把6个小杯替换成2(6÷3)个大杯,因为720亳升果汁正好倒满3(2 1)个大杯,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720÷3)毫升,列综合算式是720÷(6÷3 1),所以1个小杯的容量是240÷3=80(毫升)。
  师:你们讲得很好,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四、检验结果,验证策略
  师:这道题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验?
  生11:因为6×80 240=720(毫升),符合“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总量是720毫升”,所以结果是正确的。
  生12:还要用80÷240=进行检验,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所以结果是正确的。
  师:我赞同他们的检验方法。要看结果是否正确,应检验结果是否同时符合题目中有关的数量关系。这道题既要符合果汁的总量,又要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通过验证,证明这两位同学的解答是正确的。
  五、回顾过程,提升策略
  师: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生13:把1个大杯转化成3个小杯,或者把6个小杯转化成2个大杯。
  师:把大杯和小杯相互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生14:一个小杯的容量是一个大杯的。
  师:对。这种根据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两个相关的数量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叫做替换策略(板书)。这道题运用替换这个策略有什么好处?
  生15:原来要求大杯和小杯各自的容量比较困难,用替换的策略后,变成以前学过的求平均数和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解题就比较容易了。
  六、激活思维,丰富策略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学具操作和画图的方法学会了替换的策略。其实,还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思考,也可以求得大杯和小杯的容量。请大家思考一下,还可以怎么解决?
  生16: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可以理解为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那么1个大杯相当于3个小杯,720毫升的果汁正好装满9(3 6)只小杯,所以每个小杯的容量是80(720÷9)毫升。
  生17:还可以理解为6里有2个3,就是6个小杯相当于2个大杯,所以每个大杯的容量是720÷(2 1)=240(毫升)。
  生18:还可以用方程解。设小杯的容量为x毫升。那么,大杯的容量为3x毫升,列方程是6x 3x=720。
  ……
  师:这几位同学是从份数、倍数、分率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找到了不同的解法,都是正确的。以后,你们可以从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巩固练习,运用策略(略)
  ……
  反思:
  数量关系是指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和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和利用数量之间的联系,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切入点和重要依据。上述教学中,教师根据替换策略的特点,紧扣题中的数量关系分层展开,层层深入,多种策略综合运用,扎实有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揭示认知矛盾中感知策略
  替换策略运用于条件关系比较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尝试按题中的条件去替换一个答案,力争获得问题的解决。上述教学中,教师根据替换策略运用的范围及特点,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整理题中的信息,再直指解决问题的认知障碍,向学生提问。然后用执果索因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求问题,运用“总容量÷杯子的只数=杯子的容量”的数量关系式,发现大、小杯子的容量不同,不能直接用等份除或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由此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面对题中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的方法,萌生替换的策略,为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初步明确了方向。
  2.在利用关键句中内化策略
  分析与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是策略教学的依据。例题中“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是依据中的关键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关键句为线索,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替换策略的内涵。一是在整理信息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孕伏与铺垫。二是操作前让学生在题中找出大杯和小杯可以转化的依据,使学生的画图或学具操作更具有目的性、方向性、有序性。三是在个人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发现一只大杯与三只小杯的容量相等,可以相互替换。四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到替换的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最后,让学生从两组数量关系上进行验证,使他们体验到运用替换策略的意义及价值,增强运用策略的自觉性。
  3.在综合运用中丰富策略
  替换策略只是解决问题中众多的策略之一。一种策略有其适用的范围,一个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是简单地适用于某一种策略,往往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上述教学中,在学生建构替换策略之后,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从倍数、份数、分率、单位“1”和方程等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注意到一种策略与其他多种策略的关系,有机地渗透假设、转化、化归、画图、对应等多种策略,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但动手操作了,不表示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阶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低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如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以简单的集体应答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本身又较为抽象和乏味,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的数学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因此,运用游戏的方式,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而且让他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中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实现寓教于乐。  一、激情引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
将传统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不仅是称谓上的转变,还摈弃了以往那种与实际生活相悖、流于机械模仿的弊端,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能力和真实体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各阶段中融入学生的个性体验,推动学生深入合作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建构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活动体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信息采集——拓展体验的源头  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只有动手实践,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同样,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具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操作的平台。正确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日本学习塾,可理解为我国的培训机构,其类型与生态在静悄悄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历经生存营利与规范治理之后,日本学习塾回应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走出了公益多样的新样态。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使得公益性学习塾应运而生  日本社会进入高龄少子化阶段带来的诸多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衍生出的生育率骤降、养育子女等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城市化加速、经济高速发展、竞争压力大等多重社会矛盾冲突,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
在“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我听了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汤建芬老师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汤老师将课改新理念融入常态的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可学、可用且又耐人寻味的研究课,其中几处让我叹服并回味。  一、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材首先是比较两个形状不同、面积差不多一样大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我们平时教学,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三是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因为几个学生的“插嘴”,生成了新问题,新教材的老困惑“时间给了学生,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怎么办”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已有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我认为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是轻松的。于是,我按照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教学。  片断一:  (板书:4×25=25×4)  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17×18=18×17、35×7=7
纵观人的数学教育,其实不难明白,儿童是人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原始起点。儿童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和相应的学习体验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判断儿童数学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尊重儿童情感上被理解、被关怀的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一、注重儿童视角,倡导“儿童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儿童是以自己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