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chow_d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观的研究离不开已有的理论和思想支撑,在明确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更能落实“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加强高职院校的劳动顶层设计,形成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90-03
  劳动作为人类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可创造更多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劳动的主体是人,因此,劳动实践的开展需要劳动教育作为保障,高职院校需强化劳动教育的力度。
  一、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
  劳动教育观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当中,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进行深化且不断发展完善,其发展通常与我国传统的劳动教育观有直接关联。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通常有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典故与诗歌,还有文人学者对于劳动教育的思想与论述,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通常对劳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传统的劳动教育观可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中,古代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当中就有许多颂扬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而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故事[1]。女娲通过辛勤劳动,为万物创造生存的自然条件;大禹经过自身的努力,拼尽全力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民众解除了水患;神农不顾自己的安危,尝遍百草,为百姓找到医病的草药等。这种造福百姓的劳动实践,都是值得学习的奉献社会、追求幸福的劳动取向。其次,传统的劳动教育观更注重劳动实践,古代物质的生产水平相对有限,人们注重推崇生产劳动,强调经过劳动获取相应的物质生活资料。
  二、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转变学生观念的任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效果[2]。
  (一)基于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接触劳动、体验劳动,构建起对劳动的科学认知,能够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想强化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院校的党组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相关精神的理解与学习,明确劳动教育的重点,准确把握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内涵,有效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水平,落实《意见》所提倡的总体目标及任务措施。明确学校强化劳动教育的负责机构以及执行单位,投入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构建学校与部门相协调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统筹好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法及课程体系建设,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相关条件,确定劳动教育的开展目的[3]。
  高校应精心设计相关内容、精确定位目标,精细开展活动,形成科学、规范、严谨、创新的方案,促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需结合当前的现有资源,积极树立典范,整合相关内容,实现劳动教育的传承与发扬,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二)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教育内容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部分学生不愿意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更凸显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不参与劳动,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会形成不需要劳动的错误心态,不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依托相关课程,而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开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理解与落实系统整体性的思维。
  《意见》中明确指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规划教育内容时,应明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男女人数比例、地方产业特色,开设相应的辅修课。在实施过程中,需依据办学的具体差异对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劳动教育的强化,不仅要注重理论指导,还要注重实践先行。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劳动主要是经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等,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感受[4]。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喜爱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成长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整合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将单一化的体力劳动转变为有思想的创造性劳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基于教育载体拓展的劳动途径丰富
  劳动教育带有鲜明的社会性,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需真实地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促进劳动途径的丰富和教育载体的拓展。首先,各个学科需共同挖掘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相关劳动教育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体验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含义,只有学生参与劳动,接纳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方法和观念,才能够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课堂的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还需注重劳动光荣等价值观的贯彻,将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其次,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类组织的衔接作用。在校园内,需要协调与挖掘实践育人的功能、注重劳动育人的元素,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贯穿相关劳动素養,以促使劳动教育实现日常化和生活化;校园外,需注重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注重整合劳动实践的优势资源,促使学生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5]。最后,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劳动实践平台,积极与当地的福利组织、公益基金会、学生家庭建立联系,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家务劳动,深入基层,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社会以及学校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获得真才实学,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四)基于管理机制建立的评价体系健全
  对于任何教育活动而言,要想实现有效开展,就需有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在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是劳动教育顺利实施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由于部分高职院校长期缺失劳动教育的管理机制,高校的劳动教育亟需建立相应管理机制。劳动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形式相同,也需要相应完善的教育系统,即需具有目标、主体、环境、内容、运行等相关要素[6]。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时,需构建一套功能完善、系统完整、结构健全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并贯彻落实,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职业类型的教育特征,不断提升劳动品质,将尊重劳动、善于劳动、勇于劳动、崇尚劳动等内容置于评价体系中,以突出劳动的过程、讲求劳动的实效、重视劳动的能力、关注劳动的情感等作为主要内容,构建具有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等为终极目标的且具备高职院校特色以及个性特色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还需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成长指标,将其作为获取奖学金、评优评先等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强化劳动教育、推崇劳动是对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属于为国家输送高技术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需注重劳动教育的强化,开展劳动教育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构建团委、科研处、学生处、人事处、宣传部、后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行业一起参与的生态化体系,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中华,隋桂凤. “新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 人民教育,2019(10):22-25.
  [2] 李鹏. 高职劳动教育考核与评价研究[J]. 人民论坛,2020(10):112-113.
  [3] 张雷.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理论价值,实践路径[J]. 湖北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28-31.
  [4] 付瑶.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46-51.
  [5] 王汉江,姜伯成. 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0(13).
  [6] 刘丽红.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J]. 中国教工,2019(01):36-37.
  (荐稿人:张晓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 要: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優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愈发重要。相关部门应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激发教练员等关键人物的示范作用,阻断教育贫乏的代际传递;重视在线教育新技术的保障作用;突出教学改革的主线作用;强调运动员个体的主体作用,构建个性化的学科模块体系。  关键词:体育强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
摘 要: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的领跑者和举旗人,领导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现状着手,深入阐释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着重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基本规律与主要内容,从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理论根基、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实践历练四个方面探析学生党建在助力大学生党员领导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生党建;本科生党员;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中,大多采用渗透式方法,从多方面来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本文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礼仪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关键
摘 要:目前,我国经贸德语课堂多采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整个学习项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本文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经贸德语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并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完善措施,以促进经贸德语课堂教学的更好发展。
摘 要: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多元交流等产生的效果。文章首先充分分析开展多元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探讨师生互动、线上互动、课外交流等方面的教学策略,在其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获取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考试成绩,最终评估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大数据发展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在管理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审查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大数据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思考如何逐步消除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特点,提出、构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PDCA循环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统计数据表明,基于移动平台的PDCA循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土木
摘 要:如何提高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的工科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该专业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为例,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出发,结合教师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探究,从激发兴趣、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出思路。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学习
学前教育的探索需要提高普惠性资源的供给效率与保教质量并举。本文通过跟踪调研的方法实证分析西安市15所三等级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状况,总结得出西安市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目前存在教师互动质量不高、幼儿主动性发挥有限的特点。社会支持力量是西安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认为,应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社会支持合力推进新时代儿童保教质量的提升;利用新时代“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云助力、人工智能完善家园合作,多方合力助普惠性幼儿园顺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要求。
摘 要:为企业输才、为社会育人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文化育人是提升高职生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的重要路径,是新时期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文化育人机制,以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德技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养;工商管理;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