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阈下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大数据发展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在管理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审查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大数据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思考如何逐步消除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要素。本文针对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包容性、开放性、应用性、批判性、交互性、兼容性、技术性等一系列时代特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为我国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关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2-0084-03
  20世纪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后工业化前科技化时代。后工业化前科技化时代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利用知识的产生、数据的传输及文化的传播,不断推动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在当前物联网和互联网的不断交织下,形成了一个形体庞大、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依靠大数据,大数据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改革过程审时度势,不断推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要以大数据为发展机遇,逐步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大数据人才。
  一、树立大数据人才培养观念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宣告了人类开始告别机械化时代,进入网络互联时代。从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的云计算平台,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数据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网络数据传输终端,例如手机、电脑、摄像头、电视等,可以通过信息传输和信息收集,满足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需求。在后工业化前科技化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这个特别的社会转型期,高校要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观念[1]。对于高校管理层而言,作为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内在规律和教育价值,将传统的技术人才培养和大数据的时代特征相衔接,制定具有大数据发展特征的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教育方案,建设积极完备的人才培养平台。将人才培养同国家发展建设的政策深度融合,满足社会信息化数据化发展的人才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发展。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师生的教学本位,将教师本位教学转变为学生本位教学,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不断完善再教育流程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而言,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中,教师都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负责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2]。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探求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突破原有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树立大数据的人才培养观念。对学生学习而言,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在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技能学习培训时,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高度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既有专业的知识学科素质,又有敢于探索、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
  二、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顺应大数据发展,给予人才更多包容性和开放性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对于大数据的收集加工和使用都体现出了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第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缩短本土教育和国际化教育之间的距离,实现国际教育和本土教育的有效接轨。要积极引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吸收培养经验,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发展的包容度与开放度。通过多元化的知识文化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视角,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第二,高校在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时,要通过切实的数据调查和分析,以数据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和支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要优化本校的教育教学结构,调整教育教学规模,使高校的专业设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就业需求。最后,要树立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經济发展的教学观念。在人才培养发展建设过程中,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对接,专业教育和终身学习有效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畅通职业发展道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3]。
  (二)给予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更多的兼容性和交流性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有利于社会信息数据的交流和融合。在平台构建使用过程中,新的信息数据不断产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不断出现。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推崇导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在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相关的专业教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讨论之后回答问题,通过此种方式逐步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求同存异的观点整合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兼容性和交流性。作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问,敢于发问,敢于质疑,当遇到较为模糊的知识环节或不清楚的相关问题时,要敢于向老师请教提问,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此时,高校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设计合适的教学问题,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解答和思辨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兼容。并且作为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优质网络资源,资源收集方式不只局限于本专业或本学校,而是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跨专业跨学校收集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保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优质的学习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我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交流性和兼容性,促进我国数据经济社会的发展[4]。   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所体现的应用性
  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要广泛收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以教材为基础,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开展信息搜索和数据收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数据的价值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对于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和使用,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讲授课本知识,应积极引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具体,教学理论要集思广益,积极开展各种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5]。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数据化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产业数据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高校要积极抓住机遇,不断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在高校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的优质网络资源,更好地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參考文献:
  [1] 杨国. 大数据视阈下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0,04(12):169-170.
  [2] 高朝阳.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探索——评《大数据背景下外语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20(01):141.
  [3] 孙一,徐晓颖,王蕴,等.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01):118-122.
  [4] 李文竞.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普林斯顿的启示[J]. 教育现代化,2020,07(04):66-67+81.
  [5] 余小高,余小鹏.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 信息通信,2018(11):287-289.
  (荐稿人:彭兵,丽水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思政教育作为社会与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历史荣辱感等,对做好思政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摘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意蕴深刻的哲学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在中国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析方法,从哲学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角度探究,认为该命题深刻地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伟大社会实践,是一项长久大计;是一场伟大的新时代的新实践,又
摘 要:本文针对以学校为主培养的玉雕技艺人才存在青年学生不愿意学习、技艺不突出、难以成为业界翘楚等一系列问题,以及院校培养模式与玉石产品市场对玉雕人才的需求存在的矛盾,指出筑牢文化和设计,匹配课程设置,增强职业认同感,突出技艺学习过程是培养青年玉雕技艺学生较为合适的方式。如此会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雕刻风格,掌握成熟的玉雕技艺。  关键词:文化和设计;玉雕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职业院校专业课的德育成效一直不太显著,已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但大多数学者研讨的关键还是基于专业课课堂的德育融合与渗透,较少从专业课教学内涵与外延的多角度来思考。本文主要结合德育的目的与特点,将物理学中的协同理论引入教育学,从“理论—价值—实践”的三维生态关系框架出发,着力探讨职业院校中德育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的渗透路径,将人才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建言献策。
摘 要:2020年,各高校普遍开展了“云”舞蹈教学,慕课、腾讯会议、微信等网络平台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助手”,线上教学为舞蹈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线上舞蹈教学模式后认为,教师应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回到线下教学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善于利用线上视频材料辅助教学。线上教学虽有其优越性,却始终无法替代线下教学,教师应通过此次线上教学寻找更多元的教
摘 要: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優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愈发重要。相关部门应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种下向上向善的种子;激发教练员等关键人物的示范作用,阻断教育贫乏的代际传递;重视在线教育新技术的保障作用;突出教学改革的主线作用;强调运动员个体的主体作用,构建个性化的学科模块体系。  关键词:体育强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
摘 要: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的领跑者和举旗人,领导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现状着手,深入阐释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着重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基本规律与主要内容,从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理论根基、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实践历练四个方面探析学生党建在助力大学生党员领导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生党建;本科生党员;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礼仪教育中,大多采用渗透式方法,从多方面来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本文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礼仪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  关键
摘 要:目前,我国经贸德语课堂多采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整个学习项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本文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经贸德语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对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并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完善措施,以促进经贸德语课堂教学的更好发展。
摘 要: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多元交流等产生的效果。文章首先充分分析开展多元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探讨师生互动、线上互动、课外交流等方面的教学策略,在其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获取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考试成绩,最终评估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