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有些测试项目存在不合理性,对有些考生来说不公平。所以,我们要适当地调整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让所有考生在公平的条件进行测试。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统考柔韧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选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高考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作为高考项目其中一员——体育统考,也必然在改革和创新之列。自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已经为国家选出许许多多人才。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也牵动着老师、家长、学生、乃至相关人员的精力。江苏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从原来我们考的老四项:100M、立定三级跳远、铅球、800M各项25分共100分;到2004年取消老四项中铅球这个项目,增加了坐位体前屈(5分)和专项基本技能(20分),总分还是100分;再到2010年,我省体育专业统考项目为两部分:身体素质(100分)和 专项技能(50分),共计150分。其中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只是把原老四项中的铅球改为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每项还是25分。在不断改革中,现有的考试项目和模式比较合理,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在不断改革中,有些项目或多或少存在不合理地方。下面是笔者多年从事高考体育训练过程中一点认识和想法,不足之处请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不合理性
2004年江苏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中取消铅球,增加了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和专项基本技能这个两个项目,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和测试这个项目所用器材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测试中要求测试者坐在地面上,两腿并拢,膝关节不能弯曲,两掌心相对,上体前倾,来推动器材上的滑标到最远处静止三秒,则为测试者成绩。
这个项目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但是,有些情况下测试的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推断:我们找来两个身高一样,而上下肢比例不同、手臂长短不同的两个男考生来进行测试,其中一个考生下肢(腿)较短,而手臂和上肢较长,另一个考生恰恰与其相反,下肢(腿)长,手臂和上肢短。假设他们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一样情况下,第一个考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一定比第二个考生好,但这又于我们的假设他们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一样相矛盾。我们很容易看出考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还取决于考生上下肢比例及手臂长短。所以说,这种测试的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考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对于部分考生来说这样测试就不公平、不合理了。
二、武术专项柔韧素质(正压腿)不合理性
自2010年至今,在江蘇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武术专项素质中,有两种方法来测试考生柔韧情况:一种是竖劈叉,一种是正压腿(考试时二选一)。在这两个测试方法中,笔者认为正压腿这个方法对部分武术考生不公平。我们相信这种测试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考生的柔韧素质,但在有些情况下测试出来的成绩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柔韧素质。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1.正压腿的测试方法及评分
一条腿的脚后跟放在一定高度肋木上,另一只腿站立,两腿伸直,身体正面并前屈,脚尖勾起,测量前额与脚尖距离,查出相应的得分。前额与脚尖相距5厘米以下得满分,前额与脚尖距离每增加3厘米扣满分的十分之一,30厘米以上不得分。
2.正压腿测试方法的不合理性
我们找来两位同样身高的体育考生,第一位考生上体长、下体短,第二位考生正好相反,上体短、下体长,但这两位考生柔韧素质基本相同。我们让这两位考生来测试正压腿,按照我们的评分标准,第一位考生的成绩要好于第二位考生成绩。但我们说过他们柔韧素质基本相同,却测试出不同的成绩,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测试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考生的柔韧素质。为了让每位考生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参加考试,我们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建议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这两个测试柔韧方法的不合理性在于考生上下肢比例(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考生柔韧素质成绩。在测试时要考虑考生的上下肢比例(长度),这样才更公平,更合理。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统考柔韧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选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高考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作为高考项目其中一员——体育统考,也必然在改革和创新之列。自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已经为国家选出许许多多人才。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也牵动着老师、家长、学生、乃至相关人员的精力。江苏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从原来我们考的老四项:100M、立定三级跳远、铅球、800M各项25分共100分;到2004年取消老四项中铅球这个项目,增加了坐位体前屈(5分)和专项基本技能(20分),总分还是100分;再到2010年,我省体育专业统考项目为两部分:身体素质(100分)和 专项技能(50分),共计150分。其中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只是把原老四项中的铅球改为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每项还是25分。在不断改革中,现有的考试项目和模式比较合理,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在不断改革中,有些项目或多或少存在不合理地方。下面是笔者多年从事高考体育训练过程中一点认识和想法,不足之处请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不合理性
2004年江苏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中取消铅球,增加了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和专项基本技能这个两个项目,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和测试这个项目所用器材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测试中要求测试者坐在地面上,两腿并拢,膝关节不能弯曲,两掌心相对,上体前倾,来推动器材上的滑标到最远处静止三秒,则为测试者成绩。
这个项目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但是,有些情况下测试的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推断:我们找来两个身高一样,而上下肢比例不同、手臂长短不同的两个男考生来进行测试,其中一个考生下肢(腿)较短,而手臂和上肢较长,另一个考生恰恰与其相反,下肢(腿)长,手臂和上肢短。假设他们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一样情况下,第一个考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一定比第二个考生好,但这又于我们的假设他们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一样相矛盾。我们很容易看出考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还取决于考生上下肢比例及手臂长短。所以说,这种测试的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考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对于部分考生来说这样测试就不公平、不合理了。
二、武术专项柔韧素质(正压腿)不合理性
自2010年至今,在江蘇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武术专项素质中,有两种方法来测试考生柔韧情况:一种是竖劈叉,一种是正压腿(考试时二选一)。在这两个测试方法中,笔者认为正压腿这个方法对部分武术考生不公平。我们相信这种测试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出考生的柔韧素质,但在有些情况下测试出来的成绩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柔韧素质。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1.正压腿的测试方法及评分
一条腿的脚后跟放在一定高度肋木上,另一只腿站立,两腿伸直,身体正面并前屈,脚尖勾起,测量前额与脚尖距离,查出相应的得分。前额与脚尖相距5厘米以下得满分,前额与脚尖距离每增加3厘米扣满分的十分之一,30厘米以上不得分。
2.正压腿测试方法的不合理性
我们找来两位同样身高的体育考生,第一位考生上体长、下体短,第二位考生正好相反,上体短、下体长,但这两位考生柔韧素质基本相同。我们让这两位考生来测试正压腿,按照我们的评分标准,第一位考生的成绩要好于第二位考生成绩。但我们说过他们柔韧素质基本相同,却测试出不同的成绩,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测试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考生的柔韧素质。为了让每位考生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参加考试,我们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要做出相应调整。
三、建议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这两个测试柔韧方法的不合理性在于考生上下肢比例(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考生柔韧素质成绩。在测试时要考虑考生的上下肢比例(长度),这样才更公平,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