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愈发广泛,对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微课的基本含义,从课堂知识直观化和纠正学生错误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应用微课,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微课运用 运用方法
  化学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微课便是其中之一。化学教师运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微课内容简述
  (一)微课简介
  微课指教师以视频为媒介,依照教学要求,将某一知识点内容或是教学难点作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过程。微课视频时间不长,往往为几分钟,但视频当中的主体较为突出,内容精炼简洁。微课容量不大,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视频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下载至电脑或是手机等电子设备当中观看,使得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课更强调视觉和听觉效果,教师往往将音乐、视频和文字相结合,在微课当中营造和谐和轻松的氛围,利用简短的文字和视频,更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时长短。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时间为7min左右,最长的视频不超过10min。其二,选题小。微课所选的主题一般只是某一个知识点,针对化学而言,教师可选择实验过程。其三,精炼。与正常课堂之间存在差别,微课节奏较为紧促,内容容易理解,主体较为突出,学生通过微课能够直接了解该知识点内容。
  (二)适用于微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叙述性较强的内容。化学当中存在叙述性较强的内容,该方面内容如果由老师进行口述,那么不仅难以讲述清楚,而且会耗费大量时间,如较为复杂的实验流程。所以,教师可直接将相关知识内容制作为动画或是视频,令学生直接观看,从而了解该方面内容。
  第二,抽象的知识点。针对抽象的知识点而言,学生由于自身抽象思维不足,导致难以理解与学习。教师可通过图片、动画等直接向学生演示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当中的实际运用
  (一)使知识点更直观
  化学知识的研究内容以微观世界为主,知识结构较为抽象和复杂,学习难度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关联性,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推理才能得出,部分结果需要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使用。上述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有一定难度。针对学生而言,微观世界过于抽象,无法触摸,部分学生想象力有限,无法透彻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除部分知识点过于抽象之外,部分实验也无法观察。初中化学实验当中,部分实验有一定危险,如实验所用药物具有腐蚀性或是毒性,初中生对实验过程并不了解,且其天性贪玩,所以该类实验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借助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点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微课展示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和实验的记忆。
  教师在教授人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时,便可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如通过动画将某一物质不断解剖,直至分成分子和原子,从而令学生了解,世间万物都是由分子或是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以此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原子结构图,令学生直观认识原子,要求学生根据微课内容研究原子当中电子、中子和微粒质子各自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当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是化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部分化学实验存在较大危险性。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教师为了向学生展示如何对空气成分进行测定,需使用红磷,并令其燃烧。但红磷燃烧之后,会形成五氧化二磷这一物质,该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令该物质与身体表面直接接触,同时人们不可呼吸该物质。若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演示,难免会对学生造成身体方面的损害。即使进入特定的实验室当中,由于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且对有毒化学物质没有客观的认识,依旧无法完全排除危险,因此,教师便可利用微课代替,通过视频令学生观察实验流程与实验结果。除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之外,“粉尘爆炸”實验也需借助微课。粉尘爆炸会形成冲击波,学生若参与实验,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教师可通过微课记录实验过程,令学生感受粉尘爆炸的威力。利用微课记录实验,不仅完成了教学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保证了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
  (二)纠正学生错误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化学时,往往会感到较为迷惘。因为大部分化学内容都是通过化学式表达,对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而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掌握。在掌握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时会出现错误。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基本以口述的形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当时记得,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再次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知识,重复发生错误。微课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也为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供了便利。针对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出现的错误,教师可建立一个视频专题,然后通过微课详细讲解该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将该微课课程下载至移动设备当中,反复观看,重复记忆,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之后将化学题集按照类别的不同分别放入微视频当中,以巩固学生记忆。如教师在讲授纯净物和混合物知识点时,便可问学生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么?空气是纯净物么?部分学生会认为既然称为冰水混合物,所以一定不是纯净物。空气当中没有杂质,所以是纯净物。教师此时通过微课进行演示,学生发现冰融化之后和水属于同一物质,属于纯净物。空气当中含有氮、氧等多类型气体,不属于纯净物。从化学角度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
  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操作不合乎要求,或是操作失误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其一,操作失误导致容器炸裂。如点燃具有可燃性气体前,没有检测气体纯度。其二,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利用量筒获取实验用液体,读值不准确,量取的液体体积与实验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实验无法成功。教师在学生实验之前,需先令学生了解实验流程与正规操作方式。但仅凭教师口述,难以令学生完全理解,所以需要借助微课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方式。若学生依旧出现错误,教师可要求学生再次观看微课,对比自身实验流程,寻找操作方面错误。相比由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求学生对比自身操作流程与微课操作流程之间的差别,更容易为学生留下印象,从而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不仅如此,该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如今,微课在各科教学中均有应用,使用范围已经颇为广泛,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化学教师应将微课作为自身有力的教学工具,熟练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满团.微课发展现状及其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08:28-33.
  [2]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50-51.
  [3]梅原寒,南俊民.中学化学微课教学讨论[J].亚太教育,2015,15:45-47.
  [4]程芳婷,仲芯颖,熊亚楠.有机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及应用[J].广州化工,2015,17:236-238.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14年立项课题:“微课”与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4B18)研究主要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文章从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的现状谈起,从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技能掌握、职业素养、能力与个性培养四个指标,任课教师、学生、学校企业专家三个维度构建信息化教学
期刊
摘 要: 将PBL和T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结合医护专业学生特点,通过考试、操作、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个体和小组进行考评,探讨PBL和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中的效果。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PBL TBL 医用化学 医护专业  医用化学是医护专业
摘 要: 近年來,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旨在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之后,却出现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本文从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入手,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认知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认知因素 学习难题  近年来,新课程
本文设计了一个开放式化学实验:利用尿素和葡萄糖为原料,表面活性剂P123为造孔剂,通过两步热处理法制得多孔氮掺杂石墨烯,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表
摘 要: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无论利用焓变(ΔH)还是熵变(ΔS)作为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相对比较片面,二者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但是充分地利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就比较准确,并且能很清晰地知道反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  关键词: 吉布斯自由能 化学反应方向 疑难问题  一、从实践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体系趋于高能态向低
在卫生职业院校当中,医用化学科目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连接医学和化学的重要桥梁。在此科目中,不但涵盖有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包含医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针对医用化学科目开展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强化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且是学生今后在医院进行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前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设性地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卫生职业学校当中的使用,希望给予同行帮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美国《科学》杂志回顾2009年的科学研究时总结了十项突破,第一项就是关于地猿的研究,使得这种古代生物在2009年年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世纪,当达尔文将目光投向人类进化
琥珀酸脱氢酶(SDH)抑制剂类杀菌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类杀菌剂.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含二苯醚结构单元的靶向SDH的新型烟酰胺类化合物,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