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与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PBL和T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结合医护专业学生特点,通过考试、操作、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个体和小组进行考评,探讨PBL和TBL联合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堂中的效果。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PBL TBL 医用化学 医护专业
  医用化学是医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为医护专业后续核心课程奠定基础。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概况,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文科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化学知识后,高中就不再学习化学,导致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民办院校医护专业的学生70%是文科生,有的地区同学反映中考不考化学内容,没有学过化学课程。这些同学在大一阶段学习医用化学非常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学生说学习化学像听天书,化学符号像英文单词,难以接受,从心理上开始抗拒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研究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PBL-TBL联合教学法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取得较好的成效,课前老师提出与医学相关案例和问题,以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抗拒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1.实践内容和方法
  1.1授课对象
  选定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大一4个班级实施“PBL-TBL”教学实践研究,其中,一二班作为对照班级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三四班作为实验班级,实行PBL-TBL联合教学方法授课。一二班人数共137人,三四班人数共140人。
  1.2课前准备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材均采用全国中等医学类“十二五”规划创新教材,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杨炳林、何木全主编的《医用化学》。课前针对每章内容要点,搜集相关医学案例和问题,在讲课之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例如第二章在溶液的渗透压这一节内容,提出医学问题:病人在输液的时候用葡萄糖溶液是50g/L,为什么不能用100g/L或者20g/L,会有什么后果呢?老师讲授完渗透现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整理,推荐代表上讲台讲解。
  1.3课堂分组
  将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班共分10组,每组7人。学生自由搭配,每组含有1-2名化学基础稍好的同学,组成员上课坐在一起,便于互相学习、讨论。同时选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充分调动组内同学的积极性。
  1.4课堂实施
  在实验班级,对个人和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在医学问题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进行回答,经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上台讲解,作为小组考核成绩,在课堂提问环节,采取个人自由回答,考核个人成绩,其中个人成绩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包括问题涉及的知识重点、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过程的错误等。在对照班级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缺少讨论和自主分析问题的环节。
  2.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采取考试、操作、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学生和小组进行考核,形成PBL-TBL教学法评价机制。通过同一份试题的理论考试和实验项目操作,对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体会总结,客观评价PBL-TBL联合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课堂的效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进措施。
  3.教学实践结果
  3.1學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班级共140人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査。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积极配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发出调查问卷140份,收回调查问卷140份。调查内容人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PBL-TBL联合教学法问卷调查人数统计结果 n(%)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PBL-TBL联合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从心理上放松,降低对化学的抗拒,部分学生开始喜欢化学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合作意识很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传统授课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大部分学生不愿走上讲台,缺少上讲台的勇气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锻炼。
  3.2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理论成绩平均分和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并对其平均分分别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成绩在60分以上为及格。结果见表2、表3。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成绩分析 ■±s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践成绩分析 ■±s
  由表2数据显示,理论成绩平均分比较:P<0.05,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格率比较:P<0.05,两组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班级理论考试总成绩平均分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及格率较高,说明两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理论考试成绩。
  由表3数据显示,实践成绩平均分比较:P<0.05,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格率比较:P<0.05,两组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班级实践总成绩平均分表明,实验班的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及格率较高,说明PBL-TBL联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任课教师教学经验和体会,总体发现PBL-TBL联合教学法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团队之间比赛考核的过程,每位同学都积极发言,打破传统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默的现象,都为自己的小组争分争优。在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组长带领大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以学生走上讲台的方式,鼓励学生讲,老师点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对任课教师的影响
  PBL-TBL联合教学法对任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只是单纯地掌握相应课堂知识,而实行PBL-TBL联合教学法,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相关章节医学案例及问题的搜集,案例习题的整理,教学环节的制定,针对每章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提前整理习题和与医学相关的案例,供学生上课讨论。此外,对任课老师的组织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老师不仅要熟悉课堂内容,而且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课堂氛围较好。
  3.结语
  PBL-TBL联合教学法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以小组模式自由讨论,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总体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较好,同时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总之,本研究解决了民办院校医护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问题,希望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1.
  [2]韩轶,欧阳静.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7):8-10.
  [3]刘海霞.生理学教学中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研究[J].职业教育,2015,5:148-149.
  [4]王雯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敖桂珍,温红.结合T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9:773-774.
  [6]刘晓瑜,刘丽华.T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2(14):947-948.
  基金项目:2016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6SC101),齐鲁理工学院课题项目(06QL004)
  通讯作者:杨永珍
其他文献
从中医传统饮食角度探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核心推荐及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之间的关系,为人们的饮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井下提升绞车广泛应用于煤矿运输和调度,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长期的售后服务中发现由于液压系统污染造成许多危害,于是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收取的70例老年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分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对术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82例进行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物体的浮与沉》这节课是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际应用问题,初中生对于抽象的力和运动关系理解并不透彻。奥苏贝尔认为,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最有效
近年来,画家于文昌在研习山水、花鸟,痴情于画虎的同时,其笔下倾情描绘出来的猴、牛、羊、鸡等动物同样富于深厚的艺术情趣和气韵生动的风采,展现出画家热爱生活、观察生活、
文章从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的现状谈起,从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技能掌握、职业素养、能力与个性培养四个指标,任课教师、学生、学校企业专家三个维度构建信息化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