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生情况是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前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的教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属于“精英教育”,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中等或者是略次的学生,我们不关注,或者关注的十分少,而对于一些学困生,关注的机会几乎为零,对他们的要求是只要上课不捣乱就行.而《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里就明确的指出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上.它的价值趋向应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但“双手伸出,十指长短不一”.目前,我们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特别是农村,为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了并校.这样一来,教师面临的实际情况,就是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很多,少的四、五十,多的六、七十.这么多的学生,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可能相同.简单地说,就是他们不可能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如笔者曾任教的一所农村初中就发现有这种事,有的学生进入初中了,却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一年多少个月也不知道.而在这些年的物理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大多数女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比不上男孩.就即使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中途跑的过程中,由于受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他们抗干扰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的差异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让他们都得以发展,就要关注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而结合他们实际进行教学.同时要注意广泛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来的信息 ,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能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如有的教师在援疆支教时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不了解,误把他们当成内地学生,仓促上阵,结果近一个月的工作几乎白费.所幸笔者没忘了解学情的重要性,一个月的时间,对自己所带的维吾尔族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终于圆满地完成援疆支教的任务.
  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而你对你所教的学生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你是不可能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条件的.
  在《课标》中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出.要求我们不论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实验的设计,还是物理习题的编制都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素材.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然后再将此规律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因此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让他们从感性上知道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我们没有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调查,并把我们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如何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呢?前段时间,笔者组织召开了一个全县九年级物理教学研讨会.会上,一些老师就反映说,现在学生不会的东西太多,上课所举事例,许多学生不知道,课无法上等等. 这些老师无[HJ1.35mm]形中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理解错了,既然学生不知道,你干嘛举呢?难道你就不能先举一些学生知道的事例,然后再慢慢引入学生不知道的事例吗?
  学生对教师说的连见都没见过,就别想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谈用途了,更别说让他们体会知识的重要性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有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乃至于学生家长没有领会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到学生家家访,就有些家长开诚布公地说:“老师,我孩子不考高中,你就不要给我孩子什么要求吧!”听了这句话,你可能很震惊,但实际上反映了学生以及家长对学习的认识.造成这种认识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可是,我们能说没有我们的原因吗?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处理自己在生产劳动所遇到的问题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他们不需要二次函数开口到底向上还是向下,地球绕太阳转的力是什么力.这个他们不关心,因为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不需要.虽然作为家长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也虽然高中、大学每年都在招生,但毕竟招生数是有限的,许多孩子初中毕业后都是返乡或出外打工.由于我们错误的引导,没有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有用,使他们错误地认识为:学习就等于考学校,如果考学无望,还不如不学.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认识呀!
  物理学科实施课程计划,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所谓的科学探究,即是人们从观察开始,利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它的基本要素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综观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目的以及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都渗透了对学生的全面、客观的了解,即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各种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就拿科学探究基本要素的提出问题来说吧,同样的事物,学生观察后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与其所观察的事物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问题提得与相观察的问题相差甚远,这只能说明我们事先未了解学生的情况.
  物理创新教学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深的了解,而且要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和认知能力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引导学生从事到发现的探索中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的我们应当认识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与各种人合作的方法.努力钻研,研究我们周围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研究我们的学生.
其他文献
1原题及一般解答  习题1如图1所示,在理想变压器左边线圈中接一电阻,右边线圈上接两个平行导轨,导轨之间存在着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金属棒MN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运动,在R中产生向下方向的电流,关于金属棒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右匀速运动B.向右加速运动  C.向右减速运动D.向左匀速运动  习题2如图2,一平行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导轨左端与金属环a想连接,金属棒MN在平行导轨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认真探究,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1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HT]  1.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基础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涉及到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问题不是很多.但有关的一些问题容易使师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本文就此类问题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例题如图1所示:地球位于卫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F上,圆轨道1和圆轨道2分别与椭圆轨道相切于A1和A2点.椭圆的半长轴为a,半短轴为b,半焦距为c.  误区一:轨道半径等同于运动半径  在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问题中,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值.
下雪的天空灰蒙蒙的,云朵像被冻僵了一般,飘浮在如河般寂静的空中。冰雪厚厚地掩盖着整座城市,也掩盖在我心头。早上因不爱吃早餐,和妈妈争吵了,心情如同毫无生机的雪中的枯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稳态时,更加有利于信息量的输入,从而达到更为有序的状态.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统才具有勃勃生机,才能不断完善.  创设矛盾情境能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而当学生的思维产生不平衡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并自觉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通道,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里必须搞清物质的概念.哲学上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并能被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可见,独立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是认识物质的根本准则.  对于水和空气,说它们是物质,不会有异议.但对阳光和引力场,说它们是物质,可能引发争论.尽管生活中我们天天感受光,但要说光是一种物质,就很难接受,因为写不出它的化学结构式,用天平也测不到它的质量.其实,自然界的物质可归纳为两类基本形式
从能量的角度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并且思路比较简单,尤其是对中间过程复杂的问题. 动能定理是处理能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动能定理可表述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下面结合几道实例具体谈谈动能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1求与功有关的物理量  评注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时,往往不只有一种方法可行,有些问题既可以用动能定理,也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者用功能原理等,这些方法其实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靠经验去处理教材,有些知识内在联系及变化未能按技术发展而紧跟着变化,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对电能表教学中会不自觉出现一些问题,现作具体归纳和分析,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1 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及额定电流在人教版的2001版和2013版的初中物理教材说明已作修改  人教版对电能表的关于电能表中标定电流和额定电流叙述已作修改.2001年为:“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
enjoy常用作及物动词。意思是“喜欢,乐于,享受……的乐趣”。现将其用法简述如下:rn一、enjoy后接名词或代词。例如:rnThey are enjoying their dinner.他们在津津有味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