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开放性大,只要所写内容符合话题限定范围即可,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和个性特点,拥有很大的写作空间,使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2012年山东临沂市的中考作文要求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提示语中写到“ 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样品德的良方……倾听师长的教诲,倾听自然的乐章,倾听历史的回音,倾听未来的呼唤……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提示语为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材范围,便于学生打开思路迅速作文。类似的还有2013年广东梅州省的以“关注”为话题,2012年山东省聊城的以“面对缺陷”为话题,福建省厦门市以“_____地图”或“地图_____ ”为话题等。
虽然话题作文开放性大,降低审题难度,淡化文体要求,但是有些学生以为话题作文就不需审题,不讲文体,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比如偏离话题,转移话题,选材雷同,体裁错误等等。
既然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写作中就应根据话题作文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提高:
首先,做生活的气象员。
做生活的气象员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只有关注社会,留心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丰富,视野开阔了,才能打开作文之“源”,以开放的心态写好开放性的作文,以不变应万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来。”如果生活面狭窄,写作仅凭空杜撰胡编乱造,文章缺少真情实感空洞无物肯定失败。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生活,作文才能有新鲜的素材。象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今年的最美乡村干部、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每件事后面都有感人的故事,如果你捕捉到了,并巧妙运用与作文,一定会为文章增色添彩。作文时除了写大众都了解的大事外,写写身边的典型事例,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纵观近几年年来中考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源于生活,比如山东省聊城的以“面对缺陷”为话题, 杭州市的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话题等等这些话题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平时我们就要积极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变迁,这样,考场上才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思考线路,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只有认真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写出生活的波澜。
第二,善于积累,勤于思考。
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注意平时积累材料,提高表达能力。如何积累材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意义的人、事、物,要简要的记上一笔;读书看报看电视,遇到有益的内容也要做点笔记;还要多咀嚼名家名句名篇,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积累之后,还应对记载的内容动脑筋进行深入思考,想一想他们的价值所在,想他们有没有新的意义,在生活学习以及道德修炼方面有没有可以联系的地方。只要坚持动脑。勤于思考,我们感悟到的生活细节和生活哲理就回越来越丰富。无论考场上出现什么样的话题,我们的大脑宝库存储的无数素材和无穷思想就可供自己精心挑选,供自己信手拈来。
第三,善于收放,精心选材。
有了平时的积累训练,考场作文时有如何争取高分呢?
话题作文开放性大,在审题时可以先自我设问,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便于选材。比如“课堂”,可以设问,什么是课堂?课堂有什么作用?课堂在哪里?课堂上谁是教育者?课堂上谁是受教育者?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事?过去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将来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将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等等,思路放开了,问题想的越细小,有利于选材。
在审题时,也可以缩小角度,运用填空法。比如以“感动”为话题,可以把话题缩小为对微笑的感动,对话语的感动,对动作的感动,对自然界的感动……缩小了话题同时也就缩小了选材的难度。
主旨确立了,就该确定具体的写作范围,此时写作者就应根据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扬长避短,从而逐步缩小选材范围直至确定具体写作范围的。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而是让考生自选择文体,考生则要学会扬长避短。
作为中考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必须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选择材料,从而诉说自己的真情。比如“关心”这一话题,这是生活气息很浓烈的题目,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在生病遇到意外事故等方面,老套不说,还生硬虚假。而有的学生平时观察仔细,感悟独特,将目光放在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事情上,写出了新意。比如写申奥的,把原来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中的新闻的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的烦躁,写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普通的中国人对奥运给予的巨大希望。所以在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还要针对话题精心选择材料。
第四,要提高拟题能力。
“题好文一半,文好题先行。”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拟一个好的题目,就等于拥有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拟题能力不仅仅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它还考查了作文所必需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立意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惜在中考中,因标题不当出现的失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一直接套用话题,二是拟题不当,三是不写标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之中,也应加强拟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进行拟题,拟题是要遵循概括全文内容相对窄小力求精美和简明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拟题技巧,拟出恰当的题目。比如提问设疑法(“诚信何时归”),巧用熟语诗歌名言法(“浓装淡抹总相宜”),点明时空法(“春夜”),比喻拟人法(“带着诚信上路”)等等。
总之,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而话题作文是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所以平时应注重话题作文技巧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场时具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丰富的素材积累,同时运用技巧美化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
虽然话题作文开放性大,降低审题难度,淡化文体要求,但是有些学生以为话题作文就不需审题,不讲文体,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比如偏离话题,转移话题,选材雷同,体裁错误等等。
既然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写作中就应根据话题作文的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提高:
首先,做生活的气象员。
做生活的气象员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只有关注社会,留心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丰富,视野开阔了,才能打开作文之“源”,以开放的心态写好开放性的作文,以不变应万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来。”如果生活面狭窄,写作仅凭空杜撰胡编乱造,文章缺少真情实感空洞无物肯定失败。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生活,作文才能有新鲜的素材。象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今年的最美乡村干部、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每件事后面都有感人的故事,如果你捕捉到了,并巧妙运用与作文,一定会为文章增色添彩。作文时除了写大众都了解的大事外,写写身边的典型事例,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纵观近几年年来中考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源于生活,比如山东省聊城的以“面对缺陷”为话题, 杭州市的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话题等等这些话题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平时我们就要积极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变迁,这样,考场上才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思考线路,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只有认真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写出生活的波澜。
第二,善于积累,勤于思考。
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注意平时积累材料,提高表达能力。如何积累材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意义的人、事、物,要简要的记上一笔;读书看报看电视,遇到有益的内容也要做点笔记;还要多咀嚼名家名句名篇,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积累之后,还应对记载的内容动脑筋进行深入思考,想一想他们的价值所在,想他们有没有新的意义,在生活学习以及道德修炼方面有没有可以联系的地方。只要坚持动脑。勤于思考,我们感悟到的生活细节和生活哲理就回越来越丰富。无论考场上出现什么样的话题,我们的大脑宝库存储的无数素材和无穷思想就可供自己精心挑选,供自己信手拈来。
第三,善于收放,精心选材。
有了平时的积累训练,考场作文时有如何争取高分呢?
话题作文开放性大,在审题时可以先自我设问,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便于选材。比如“课堂”,可以设问,什么是课堂?课堂有什么作用?课堂在哪里?课堂上谁是教育者?课堂上谁是受教育者?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事?过去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将来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将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等等,思路放开了,问题想的越细小,有利于选材。
在审题时,也可以缩小角度,运用填空法。比如以“感动”为话题,可以把话题缩小为对微笑的感动,对话语的感动,对动作的感动,对自然界的感动……缩小了话题同时也就缩小了选材的难度。
主旨确立了,就该确定具体的写作范围,此时写作者就应根据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扬长避短,从而逐步缩小选材范围直至确定具体写作范围的。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而是让考生自选择文体,考生则要学会扬长避短。
作为中考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必须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选择材料,从而诉说自己的真情。比如“关心”这一话题,这是生活气息很浓烈的题目,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在生病遇到意外事故等方面,老套不说,还生硬虚假。而有的学生平时观察仔细,感悟独特,将目光放在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事情上,写出了新意。比如写申奥的,把原来对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中的新闻的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的烦躁,写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普通的中国人对奥运给予的巨大希望。所以在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还要针对话题精心选择材料。
第四,要提高拟题能力。
“题好文一半,文好题先行。”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拟一个好的题目,就等于拥有开启写作灵感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拟题能力不仅仅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它还考查了作文所必需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立意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惜在中考中,因标题不当出现的失误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一直接套用话题,二是拟题不当,三是不写标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之中,也应加强拟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进行拟题,拟题是要遵循概括全文内容相对窄小力求精美和简明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拟题技巧,拟出恰当的题目。比如提问设疑法(“诚信何时归”),巧用熟语诗歌名言法(“浓装淡抹总相宜”),点明时空法(“春夜”),比喻拟人法(“带着诚信上路”)等等。
总之,作文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而话题作文是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所以平时应注重话题作文技巧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场时具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丰富的素材积累,同时运用技巧美化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