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补白,达成目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出于名家之手,文质兼美。仔细阅读,会发现文中留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空白”。这些“空白”往往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而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
  在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利用文本空白点,适时、适量、适度地补充原文本缺失的信息,搭建教材文本和学生间的信息桥梁,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情节补白 , 丰富体验
  不少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由于受到感情抒发、表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对人物的描写形成了“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其中的情境空白点、动作空白点、心理空白点等进行有声有色的补白,让人物更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一)体验情境,感悟人物形象
  在《检阅》一课中,要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个句子,就需要了解博莱克在检阅前的艰苦训练。于是教师引导道:“小朋友们,我们作为四肢健全的人参加训练都是那样的不容易,博莱克可是一个截肢的孩子呀,一个拄拐的孩子要同全队保持一致,他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啊。透过这个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 教师大屏幕出示以下句式:清晨,__________;中午,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
  学生想象着博莱克在检阅前艰苦训练时的一幕幕:清晨,天还没有亮, 博莱克就在家里的院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走着。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服,博莱克全然不知,他的背依然挺得那么直。晚上,大家都去休息了,博莱克仍然在月光下“一二、一二”地和着节奏训练。
  在学生情真意切地体验之后,教师顺势总结升华:“是啊,博莱克为了参加检阅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小朋友们,现在你能来说说博莱克他棒在哪里吗?”有了前面的情境说话作铺垫,学生对博莱克的崇敬之情油然而升。
  生:博莱克的“棒”体现在他的不怕辛苦,坚持不懈。
  生:博莱克的“棒”体现在他的勇敢、自强。
  ……
  通过对文本空白处情境的体验,想象博莱克在检阅前的艰辛训练,使学生走进文本,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里也显得更加高大丰满。
  (二)体验过程 , 丰厚词语理解
  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或是表达的需要,有些课文在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时,也会留下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空白进行想象来充实文本,丰厚词语的理解。
  如《爬天都峰》一课中写道:“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为了更好地让他们体会“终于”背后的艰辛以及爬上天都峰需要的勇气和毅力,教师抓住“终于”一词设计空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小女孩在爬天都峰的路上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怎么做呢?学生纷纷展开想象:
  我们越向上爬风越大,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真有点想放弃。可我回头一看,身后的老爷爷仍然坚持不懈地向峰顶爬去,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又使出浑身的劲奋力向山顶爬去。
  ……
  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到了“终于”一词背后所蕴含的艰辛和不懈,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通过补白得以准确表达。
  二、文末补白,放飞想象
  每一个故事都会有意犹未尽之处,都会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或者教师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让文本的空白得到补充。
  (一)启发想象,丰盈语言
  《松鼠和松果》是一个非常好听的童话故事,课文结尾是这样的: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学完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来,松鼠带着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来到这片茂密的松树林会干些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它们会围在一起愉快地唱着歌,高兴地跳起舞;有的说老松鼠会带领小松鼠们继续种松树,使这片松树林更加茂密;有的说松鼠们会在松树上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训练,而且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二)拨反为正,扣动心弦
  有些文本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让学生去咀嚼、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揭示新的矛盾,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答,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风娃娃》一文中的风娃娃刚开始是一个乐于助人、受人们欢迎的形象,而在课文的后面则和前面相反。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对于这样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问学生:“小朋友们,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能告诉它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纷纷说:“风娃娃刚开始是在帮人们做事,后来就在帮倒忙了。”“风娃娃做事光靠力气,没有想别人需不需要。”……教师又说:“听了你们的话后,风娃娃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想一想,第二天的风娃娃会做些什么事呢?”此时学生的认知和文本的内涵已达成了共鸣,在他们心中风娃娃美好的形象跃然而起:“风娃娃来到马路上,他看见一位清洁工人正在埋头扫地,额头上汗如雨下,风娃娃赶紧对着清洁工人轻轻吹了几口气,清洁工人头上的汗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风娃娃来到田野,他看见蒲公英娃娃想去旅行,于是风娃娃轻轻一吹,蒲公英娃娃就乘着风纷纷出发了。”
  对这样富有启示性的课文结尾进行补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三、标点补白,丰富意蕴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它们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教师应重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标点,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为标点补白,把一个个静止的标点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一)省略号补白,多元表达
  《笋芽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教师抓住这个省略号问:小朋友,这个省略号里蕴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呢!想一想,笋芽儿钻出地面,还会见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学生借着课文插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给省略号补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笋芽儿看到的景象:小草弯着腰;泉水唱着歌;蝴蝶和蜜蜂排着队,跳起舞;黄鹂唱着动听的歌;蚂蚁摇着触角,好像在说:“你好!你好!”……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撞击,课堂上有了一句句精彩而灵动的发言。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
  (二)问号补白,破译潜台词
  《三个儿子》是一篇蕴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对二年级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中有这样一句:“‘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教学时,教师不妨借助这句话中的一个问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为什么呢?”学生争着说老爷爷看到的是帮妈妈抬水的儿子。于是教师趁机引导学生给老爷爷的话补白:“大家说得真好,但老爷爷的话中似乎还隐藏着什么话,你能帮他说出来吗?”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逐渐被点透了,这一补白抛弃了说教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海明威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我们语文教学就应抓住“这一角”,让学生寻找、想象冰山下的百分之九十,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读文本,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充满生命的灵气和智慧。
其他文献
“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是时下讨论的热点话题。它们各自作用的发挥以及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否默契、和谐,在很大层面上维系着教学改革的命运和语文教学生态的生命力。  公开课是语文学科研究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形式,而部分教师对公开课不满,言辞激烈地抨击公开课,甚至建议取消公开课的呼声也不小。孰是孰非,只有通过深入认识和了解语文公开课的学科价值和基本特点以及与常态课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科
如同王崧舟老师执教别的课一样,《与象共舞》的教学早已好评如潮,此课有牡丹之艳丽,交响之厚重,极具教师个人之特色。观课不能止于情感激动一阵子,或者感叹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得回归理性找到自我,思考自己得到怎样的启示,摸到怎样的教学“门道”。  笔者认为,优质课必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课中反映的教学规律是科学性的,是普遍适用的“我们”;只属于教师个人艺术特色的,是教师独特的“我”。此
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里,真正的“习作”教学是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的事,低年级的“写话”教学那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这样的认识势必导致孩子到了“习作”起步时,手足无措,教师自然也是焦头烂额。也有教师看到了这一弊端,在低年级就开始强化写作指导,提早灌输“抓重点、写具体、用好词”等写作要求,把孩子搞得云里雾里。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写作教学,结果只会使小学生还没走进习作的大门,就已经对习作产生了莫名的紧张,甚至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概率(可能性)教学进入了小学教学,如何把握概率在小学教学中的“度”,一直是概率教学研讨的主题。近几年来,笔者有机会在各地观摩了十多节各具特色的关于可能性的课堂教学,其中有特级教师的课,也有普通教师的课。这些课中,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但也普遍存在着“概率教学”中的“随意”现象和“表层”思维,针对具体问题,笔者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一、概率不只是感受    “
摘 要:本文围绕收集到的职业院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研究成果,首先总结了职业院校中立德树人工作的特点和体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然后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竞技体育训练以及构建体育育人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目前职业院校所普遍采取的体育与立德树人工作结合的实践途径。最后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材建设、为体育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等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习作能力的培养要基于学生的生活、思想、语言、技巧,涵盖的面实在大而深,让人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作文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设计小练笔,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写话。  一、借助文本插图 指导人物外貌描
摘要:作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实习基地,学校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新的实习教师,这些实习教师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朝向却有些迷茫,想把课上好,又对教材不熟悉,讲解不清楚,组织失当,往往感到上实习课就像“老虎啃天——无从下口”。如何帮助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把课上好,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指导工作,本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仁们商榷。  关键词:准确定位;认真
摘 要:通过回顾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开展情况,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归纳认为,大众化教育、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索契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三个层面,具有传播渠道多元化、教育实施的衔接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实施对象的全民化等特点。研究从写好中国冬奥范本、办好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凝聚社会力量、厚植冰雪运动文化等方面提出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几点努力方向。 
一、一节课引起的思考  听一位教师执教老舍的《猫》,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什么疑问?暂且搁一搁。  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是:(1)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先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后写了小猫的什么?(2)当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古怪”和“可爱”后,教师又问:“古怪”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先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表现猫“古怪”的语句,抓住“老实—贪玩、高兴—不高兴”两组对立的句子进行解读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每年都举办不同主题的运动会,如:体育节、体育周、趣味田径赛、小型项目比赛等活动。积极举办各种“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切实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在校学生的体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学生体质在全区排名无明显提高,仍属中等水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访谈、发放问卷了解到,学生在学校锻炼时间能够得到保障,但家庭训练时间少之又少,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回家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