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面子”和“里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在认识和理解上的不足,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出现了一些“面子”好看而“里子”难看的现象。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有选择地进行多样的合作学习,并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倡导自由的探究,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模式;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是要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新课标实行的具体过程中却又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讲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怕背上“填鸭式”教学的黑锅,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体现新课标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一些教师总是绞尽脑汁地设计出各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还有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过分追求形式的东西,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教学效率很低,有了“面子”却没有“里子”。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将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
  自学是指在没有他人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学生个体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独自从外界获取知识的一种行为方式。自主学习虽然在形式上常常表现为学生自学,但与自学是有本质区别的。学生自学了,不一定就是自主学习了。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本节课学习内容,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说明,没有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就完全让学生自学,学生不知学哪些、怎么学。有些学生没有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把课堂完全给学生,那只会必然导致学习的无效性。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的老师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只要是问题,无论难易,也不考虑内容是否适合,都要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同时教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较随意,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参与、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
  三、探究的内容随意,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充分
  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探究内容。有些教师将语文课当成一个外延无限扩大的文化范畴来看待,缺乏本学科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标,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或某种文化现象,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架空文本过度发挥,使语文探究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次是教师认为学生水平低,担心学生的质疑占据了课堂时间,自己完不成教学任务,场面也不好控制,教师只是按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探究的问题及答案,造成学生质疑不够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摇摆不定。
  那实行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面子”和“里子”的统一,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
  (1)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加强学习引导。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其次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研究和对两纲的透析,设计好学案,明确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分析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如学习文言文,可让学生平时自己归纳实词的推断方法、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用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活用类型、基本的特殊句式等,自我归纳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教师作适当指点和补充。
  (2)根据需要,实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应敏锐捕捉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难度较大,教师难以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的或者答案是开放的、多样的学习内容以及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学习内容,就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应根据讨论问题的特点,形式多样化。可以同桌讨论,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质疑,可以分组辩论,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每个人认知能力、背景、经历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3)合理创设问题空间,倡导自由探究。探究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如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特点和意蕴、某种社会文化现象等,不必每节课都探或者有问题就探。教师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敢想、敢说,有所疑、有所思才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离别诗时,师生可以对表示别离意义的意象作探究,含义是什么?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它们与人物的情感有何关系?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最终对古诗词中的离别诗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对一节语文课来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不仅大力倡导建立以“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思考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还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并寻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最佳协作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编辑:陈 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笔者在语文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激发兴趣、创新方法、能力养成、强化积累四个方面对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力求促进阅读教学与新课改的统一融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摘要】“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设计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衍生出精彩、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彰显“生本”理念。  【关键词】高效、教学设计、“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
【摘要】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关键词】学生;观察;阅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和生源质量等方面都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学生在读书时,总是缺少领悟和自信。
【摘要】“千江水有千江月”本是佛家偈语,意为:月本一轮,由于不同的水质和风景,千江映出的月亮也有万千的意象。诚如美文之于学生,学生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兴趣不同、生活的环境和经验不同,理解和感悟力有别,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课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切实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修养,让不同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作了一些实践。  【关键词】课内;个性化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
【摘要】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抵御异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最早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
【摘要】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我们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当代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然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解决语文基本功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真实的生活,做一个有心之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课外实践空间,提倡学生多观察多动笔;学校在这方面要创设
【摘要】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关键
【摘要】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这样对于死亡的恐惧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对于死亡的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国内的思想品德课已经把死亡教育正式列入进来,作为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处理孩子出现的消极情绪,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死亡 ;情感教育;心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1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女孩,13岁,聪明活泼,一直正常成长着,可是前些时候祖母去
【摘要】本文做了李清照《渔家傲》的教学设计,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从而把握李清照的一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李清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创意  李清照的《渔家傲》选自语文版初二下册,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渔家傲》是其唯一一首豪放之作。本节课首先将李清照其他词作与《渔家傲》进行对比,在朗读中感悟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该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