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教育:唤醒生命潜能,积蓄蝶变力量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给学生“减负”的呼声和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卸掉学生肩头沉重的课业压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使其落地见效,学校、社会还需共同努力。
  广东两阳中学作为一所始建于1903年的百年老校,曾为阳江乃至粤西地区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易校名、校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2013年12月,学校搬迁至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先进的新校区,条件改善后,将“复兴百年名校”作为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课题。乘素质教育之风,能否虚功实做找到传统教育的破局点,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多元人才,完成现代教育赋予的使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考题。
  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禁锢,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深度思考过后,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目标,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生动教育”的概念,以“生动管理”“生动德育”“生动教学”“生动课程”打造广东两阳中学的办学特色和品牌,探索“减负提质”的教育路。“生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打造生动课堂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有些学校仅仅将减少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内容作为减负举措,在课业难度不降反升的状况下,为了达到考试要求,学生只能“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去”,负担反而更重。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两阳中学将课堂改革作为抓手,减少学生学习的无用功,探索高效教学之法。
  转变课堂教学观,以生为本。课改有三大支柱: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知,三是教师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基础性”工作要先行。我们带领教师研究高效课堂的改革和做法,使教师们达成共识: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学生为中心的“三”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中心;要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到以学生“学”为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要在课堂上增加合作学习的环节。
  2013年8月,学校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在课堂上推广使用“一纸通”,以“一纸通”为载体打造“生动课堂”。教师在课前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预习方案、课堂上的知识梳理、重难点和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提前编好,在课前发给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纸通”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开发”,成为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的依据,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精髓。其主要功能不只为了使学生“学会”,更为了让其会学、能学,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更是师生交流的纽带。
  实施“三环六步”,落实高效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表现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三环六步”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一纸通”的预习成果,参与到课堂展示与课堂反馈中来。课堂上教师明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的问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学、群学,之后由教师引导进行问题展示,堂上检测结束后教师对课堂进行归纳总结,生生、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完成深度学习。
  在互教互讲中,学生高效吸收、快速使用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动手、动脑、动口、动情,令学习过程充满生命的律动,情感的介入使课堂更加灵动。生动课堂,让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接收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开发多元生动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学生个性的培养是艰巨且复杂的工程,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新时期人才应有的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校本课程,能关照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仅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还印刻着学校文化的痕迹,展现了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以学生兴趣为动力,规避教学误区。学校充分发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利用教师才艺优势开设了艺术类校本课程、信息科学类校本课程、体育健康类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类校本课程。其中,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美术、音乐、舞蹈课程的开展中,注意规避当下美育存在的误区——只注重其辅德价值,忽视审美体验;教学内容随意,引导学生创新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注重技能传授和训练,课堂趣味性不足。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主导,让学生学有所思,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动教学的教育理念,令特色校本课程硕果累累。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艺术课程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出不少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体育课程则全面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信息科学课程让学生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之余,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喜人成绩。
  动起来,讓学生乐在其中。为了避免“学生是‘知识的奴仆’,教师是‘知识的贩卖者’”的现象出现,教师基于对生动教育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既重视静态教学内容的生动,又注重动态教学过程的生动。以“内容生动”为原则,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亲身体验、亲自实践。   为提升教师执教水平,满足生动教育的教学要求,打造有“生气”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参观、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本教研,科研促教,开展校内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希沃说课比赛,以多样化手段强师德、提师能。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让课堂“活”了起来:寓教于乐,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生动德育浸润心灵,实现内化式成长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引导、推动和导向作用。构建符合时代精神、体现本校特色的德育文化,培养有形到内省的德育精神文化,是治校育人的战略性工作。学校将“德为先,生为本,师为重”作为办学理念,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深耕校园文化,让其成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着重打造校园环境,让德育润物细无声。
  传统文化进校园,发挥品德导向功能。德育在文化的浸润下更有生命活力。学校以“明德楼”“立德楼”“厚德楼”命名三幢教学楼,体现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在师生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行为提炼,从“仁”“义”“礼”等近20种美好品格中提炼出“忠、孝、礼、信、谦、和、勤、朴”八个字,生发出学校的日常行为准则——担当、感恩、知礼、诚信、谦虚、包容、勤奋、俭朴。当校园环境成为一部生动活泼的教科书,“德”便能深植于学生心中,成为行动的自觉。
  为使学生扎根文化沃土,汲取道德养分,我校选取传统文化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特色项目,组建活动社团弘扬国粹,如舞狮社、器乐社、书法社、国画社等。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学生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提高了道德修养。
  以“两礼一节”为载体,让德育入脑又入心。学校每年固定举行“两礼一节”。“两礼”为成人礼和毕业礼,“一节”为校庆期间举行的岐山文化节,激励青年学子勇于承担责任,树立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志向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已初步沉淀为学校的德育品牌活动,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果说智育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德育便是从细节处给予学生成长的养分,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掌舵者,在人生的大海里破浪前行。
  践行生动管理,激发师生潜能
  传统的学校管理多是自上而下“一条线”,领导是“下令者”,教师是“执行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潜力。而站位高远的管理,是讓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让其发挥光热,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生命的自觉。基于此,学校探索出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自主管理模式,以生动管理为师生搭建起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学生自治,在自我教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秉承“以生为本,自主管理”的理念,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自主管理为个人的学习与生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参与学校事务中增强责任感,获得成长与发展。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学生自治是“高尚的人生美术”,其成效值得所有人欣赏——有学生反馈,通过自治体会到“管理他人并非易事,需要他人的配合。规章制度需要人人自觉遵守”。学生的自我管理使校风、学风得到了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护航。为保障学校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展开,学校组建了精干的教师队伍,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德育队伍夯实德育常规,确保学校各项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心理健康队伍,由相关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对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全方位的服务育人队伍,从点滴处入手,从细微处着眼,实现后勤保障有力度有温度,织紧校园安全网。
  古韵校园,缕缕书香。学生在这里积蓄成长的力量,用激情点亮青春,以奋发成就梦想;教师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授业解惑,耕耘桃李芬芳,让百年老校焕新颜。教育面向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两阳中学以办一所学生向往、家长信任的好学校为源动力,以“生动教育”探索育人新思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润泽学生生命成长,将继续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作者系广东两阳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妍琳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讨论、倾听、争辩与表达中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文章从构建优质的学习小组、营造团结共进的氛围、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合作学习的成效四方面着手,具体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中打造人文课堂.
热播剧《欢乐颂》中的五位女性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因为共同居住在同一小区的 22 楼而产生交集,成为好朋友。女性主义在当下广受关注,用女性主义来分析《欢乐颂》的五位主要女性角色,以期探究剧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建构。
核心素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视角,以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为前提,通过对生活材料、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构建出高效的教学课堂.以此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思维品质的形成中、学习能力的增强中,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逐渐激烈,说到底,终归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创新思维对于人们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阶段式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语文中包涵的古诗、散文等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为现代德育面临的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以前的“不打不成才”“爱之深、责之切”等教育观念已不适合当下的中小学生,因为时代的变革给了他们开阔的眼界、自由的思想。一味打压并不见得有多大效用,相反以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以欣赏的目光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更能激发他们正向的言行。  常怀爱心,隐恶扬
在工程测绘作业中,GPS 测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GPS 测量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当前很多大型工程测绘项目中,GPS 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测绘技术,因此,本文对工程测绘 GPS 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看重,在这一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课堂也不仅仅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生活独立性,教师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友好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小学数学班主任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需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发展方向的引路人,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识字是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键的环节,汉字是学生表达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态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识字能力的培育也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拥有优秀的识字能力可以在写作课程中详细地表达自己的价值情感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提升对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视,在该课程中使用灵活高效的方式和内容合理的教材,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表述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与写作质量,从根本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紫塞大地因为有了他们而充满希望。  山里孩子因为有了他们而梦想成真。  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中心校的杨金显老师传承师德风范,追梦四十载,一生只为一事来,编创童谣、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热爱家乡的种子;潜心墨海、研习书法、以书传道、弘扬国粹,让独特的汉字文化焕发出育人光彩。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姜家店小学徐向娟老师扎根山乡二十载,演绎了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她慈爱的目光像闪亮的火炬,照亮了孩子走出大山的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新时代的责任重大——立德树人。不但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当前,提质增效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