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环境中玩出来的美术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伴随着自主游戏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园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把自然带进幼儿园,成为教育的隐性课程,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筛出来的美术
  孩子们一进入沙池就好像到了自由王国,原本静悄悄的沙池变成了创造的海洋,他们堆高山、挖山洞、修铁路、做蛋糕,挥动着手中的工具在沙池中做着各种不同的造型艺术。
  沙池里刚添置的大小不同的筛子成了新宠。有孩子用筛子把细沙筛到小脚、小手上,凉凉爽爽的感觉引得大家纷纷效仿。老师从中看到了美术契机,适时在沙池里投放了垫板。孩子们把沙土放进筛子,一只手拿筛子另一只手贴在垫板上,轻轻晃动筛子,沙子通过细细的筛网密密地落在手上、垫板上,把手轻轻地从垫板上拿开,垫板上就留下自己小手的形状。孩子们兴奋不已,不断创新。想留下什么物品的形状就在垫板上铺上什么物品,树枝、树叶、积木、雪花片等都被孩子们用来创作,有的孩子还用小草、沙粒等进行装饰,一幅幅创意沙土画不断引发孩子们的惊叹。
  随着沙子创作的不断深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将筛过的沙子用水粉染色、晒干,按照颜色分别装在透明盒里供孩子取用。比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形态各异的透明玻璃瓶,将沙子逐层灌入瓶中,利用沙子的可塑性就可以在瓶中堆叠出五颜六色的沙漠景观。
  还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玻璃瓶、陶瓷瓶、硬塑料瓶、奶粉罐等进行沙子粘贴画创作。选一个洁净的瓶子,瓶身均匀涂上一层白乳胶,然后把筛过的细沙均匀撒到瓶身上,以看不到瓶子本身为宜。细沙干燥后,可在瓶身上用丙烯或水粉颜料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再次在瓶身沙子上用乳胶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撒上染过色的沙子,更有立体感。
  种出来的美术
  种植园里千姿百态的植物生长本身的美,空间位置形成的构图美,以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可为幼儿带来表现美、创造美的资源。
  春天油菜花黃灿灿,夏天的黄瓜、西红柿爬满藤架,秋天芸豆、玉米、地瓜结下累累硕果,即便冬天的枯枝也别有情致,既是孩子们写生绘画的天然素材,也是孩子创作表现的灵感和材料来源。孩子们用芸豆做铡刀、葱叶做哨子、玉米皮编织拖鞋等,玩出了六、七十年代儿童的玩具。而这其中,孩子们更喜欢的是制作地瓜秧首饰。选一个梗长、粗壮的地瓜秧叶劈下来,从梗端开始,小心翼翼地左折一下,右折一下,表皮保持连接,脆脆的梗被折成一截截的,中间有皮连着,叶片稍加修整,就是一条漂亮的“耳环”或是“项链”。戴上亲手制作的地瓜秧首饰,稍一动作就摇曳不停,孩子们开心极了,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树叶飘落,孩子们喜欢捡拾树叶当扇子、做小伞、做拼画;串起一串当项链、做挂饰;把玉兰、梧桐的叶肉用小手一点点扣掉只留叶脉做书签;调皮的男孩子还会从地里挖出泥巴玩雕塑,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泥塑也成了孩子们炫耀比赛的资本。
   砸出来的美术
  绘画一般离不开彩笔、油画棒、颜料等,可幼儿园的孩子从石堆里捡起一块石头也能创造出一幅漂亮的画来。
  幼儿园后院石堆旁有几颗高大的水仙花,密密地开满了深红和浅红色的花朵,深受孩子们喜爱。女孩子们都喜欢捡一朵放在手指甲上揉搓,让花朵的汁液把指甲都染得红红的。小男孩琪琪也悄悄地捡了一朵,用纸巾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攥在手里,他要带回家给妈妈染指甲。玩了一会儿秋千和滑索,他不放心地打开纸巾,想看看水仙花还在不在,遗憾的是花朵碎了,把纸巾染红了。孩子们好奇地围着琪琪,叽叽喳喳地探究着花朵跑到纸巾上的秘密。琪琪又找了一朵水仙花包进纸巾,放在水泥地上用手揉搓,还捡起一块鹅卵石敲打,水仙花又印到了纸上。孩子们兴奋地立即找来纸巾和白纸,捡几朵鲜花,选一块心仪的鹅卵石“乒乒乓乓”敲了起来;没有绿色又去捡几片叶子,继续一阵“乒乒乓乓”,不一会儿,一幅幅五颜六色的拓印画就被砸了出来。
  搭出来的美术
  老师在操场上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搭建材料,孩子们运用形体组合大胆地探索,自由建构,不断地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著名建筑和飞机、汽车、坦克、装甲车等。
  国庆节前后,幼儿对搭建天安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视频、查资料,绘画设计,依图搭建。首先,搭建天安门的最底层,铺好地基,然后用木块和圆柱体架空,逐层往上垒高,第一天没有完成。第二天,有了第一天的基础,速度快了不少,不到一个小时,气势恢宏的天安门城楼建成了,并插上了国旗。第三天,雄伟蜿蜒的长城也搭建成功,并派上卫兵站岗放哨,保家卫国,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情。
  孩子们陶醉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时时都在感受着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春天,赏花赏草,观燕子垒窝喂虫;夏天,听叫声寻蝉,到菜园摘瓜;秋天,草丛里捉虫,爬树上摘果;冬天,山坡上滑冰,在操场堆雪人。随处可见的沙石水土、树叶枝干、果实种子、野草贝壳等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的自然物,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成为孩子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天然素材,美术活动因此变得更富有情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玩”出了艺术品,百玩不厌,充分地体验了创造的乐趣,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他文献
在家园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误会。如果处理不恰当,误会将越积越深,阻碍家园和谐关系的形成。当误会产生时,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呢?下面这个故事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手上长疱”引起的误会  五月份的某一天,我休假在家。一大早电话响了,原来是班里的何老师打来的。何老师着急地说:“王老师,刚才晨检的时候我发现鸣鸣的手上长疱了,会不会是手足口病啊?”我对她说:“那赶紧带着孩子到校医郑医生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是指儿童和成人获得及运用社会情感能力的过程,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和管理情绪、制订和实现积极的目标、与他人共情、建立和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社会情感学习已经成为了一股普遍而有力的教育潮流,很多国家都将社会情感学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近年,我国对社会情感学习的关注明显增加,社会情感学习背后
案例中的教师非常希望幼儿“不挑食”,重视教育中“一视同仁”的公平性,却无意走入了扁平化管理的樊笼,让生活中的饮食教育因“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而处处受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有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不仅提到要有“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更提到人际环境、情绪情感、生活卫生习惯等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饮食教育不仅要关注幼
2017年6月10日~11日,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成立65周年暨卢乐山先生百年华诞庆典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冲击、回应与变革: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二、三、四代学人代表回顾和展望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就“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进行了主旨报告。  从“保姆班”到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里
在学前教育领域,我们常说要“蹲下身来”。蹲是个常见动作,背后隐含的教育理念却有丰富的内涵——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林林为什么打滚呢?刚开始,王老师没有“蹲下来”,所以简单地认为孩子是在胡闹。好在林林的解释让王老师看到了真相,发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生活中,成人往往会从自身的角度来揣摩孩子的行为,没有读懂孩子行为的现象比比皆是。今年春节家庭大聚会,亲戚家两个孩子分别是三岁和四岁,两个表姐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并对5~6岁儿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我认为《指南》已经对幼儿是否应该插话的问题做了明确的回应。那么,成人是否就可以直接制止幼儿的插话呢?我想,针对幼儿插话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关注插话背后的原因,对“症”施“方”,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首先,要尊重
如今,关注幼儿生活、回归幼儿生活的课程理念成为主流观点,许多专家提出幼儿园课程应当生活化、经验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基于这种理念,我园确立了基于幼儿生活的园本课程,尝试运用自然和社
海森高教室里一般会投放两类材料,即开放性材料和意图材料。意图材料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比如家庭区最常投放的意图材料是炒锅,幼儿看到以后就会想起妈妈在家炒菜的场景,激发起“做饭”的意图;积木区不可缺少的一种意图材料是方向盘,当幼儿看到方向盘就会想到爸爸手握方向盘开车的场景,激发幼儿当小司机的意图。  基于幼儿直接行动思维的特点,幼儿的计划、游戏、回顾等环节都离不开材料,意图材料的真实性
2020年9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明确提出儿童足球活动的八条注意事项,包括禁止进行幼儿正式足球比赛、足球考级,禁止开展成人化、专业化、小学化足球训练,禁止所有负重力量练习等。近年来,随着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兴起,“幼儿足球”成为了新的“财富密码”。部分相关从业者打着特色园、特长班的旗号,罔顾幼儿正常身心成长基本规律,开展过量、过重的训练和比赛,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幼儿社会性教育要依靠幼儿的体验,强调体验在社会性教育中的作用。这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它的效果起码要好于说教。但是让幼儿体验什么?怎样开展体验活动?怎样的体验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或者说体验的实践模式是什么?这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基于体验的“情境教育”,作为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并尝试阐述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