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乐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视野。而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把自己心中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而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因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实现两者的统一,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乐趣。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姚斯说:“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了文学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因此,作者与读者通过文本而互相沟通,这些都为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读者个人。必须强调人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为文本的意义是人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只有在自主阅读中才能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文学教材首先是读本,而不是教本。
  (一)、教师与文本之间。教师不再是文化保安、思想附庸,在对文本及作者的解读过程中,教师表现出共建精神家园的思想个性,并且在对文本及作者的“倾听”状态中,同时拥有对话中的“言说”,敢于质疑、批判。如《我与地坛》一文说了作者经常躲在树林里思考,连他母亲也难找到他;但作者却留意到了经常来地坛的各类人,比如工程师、爱跑步的小伙子、一对兄妹等。这留给了教师很大的思考余地,这该怎么向学生解释?很显然,教师在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时,要善于和作者对话,体会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意思,才能对作者在文本中的“言说”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从而完成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领悟。
  (二)、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还有在消化基础上的反馈。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事先不必限定什么目标与目的,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走向同学,进行合作探究,使教学进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这种“发现式”教学,是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创造的。
  《我与地坛》是一篇自读课文,阅读扩展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而教师也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緣由,写作意图等等),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主动深层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比如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指引,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一些作品,还有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我与地坛》是一篇个人思哲性很强的文章,从一个废弃的古园想到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从园子荒芜但不衰败想到自己对园子的喜爱,从残疾但并不颓废想到对生命的珍视,这些都给人很深的哲理思索。学生在与《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对话的同时,很容易被作者从颓废走向顽强所感动,也会对作者的其他作品感兴趣。
  二、把握师生的对话契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更要针对特定的课文进行对话教学,在这语文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倾听。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才能解决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在文本的对话中给学生提供一题多作,一意多写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根据思路的不同,立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裁,从而使写作视野更加广阔,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实现有所言,言有理即成文。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化,容易走题,教师需要对题目做一些条件限制,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能使学生把所想的更恰当的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辨别出学生对那些问题把握的好,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到位,再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从而使阅读教学在师生对话中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对话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集中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对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把从不同角度得出的思维成果聚合起来,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方向,最后选择和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切合题旨的观点写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文本对话的完成,有利于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方向,比平时的训练更加有效。
  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陶行知说过:“真正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从学生角度看,创新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感悟、多思考,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开展自我对话,然后通过对话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学生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在被“六个譬如”那段优美的文字所陶醉的同时,更多的是被作者那对人生的思考所散发出来的哲学魅力所吸引,还有被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情所感动。巴赫金说:“语言的沧桑变迁中可以发现语言使用者及其社会的沧桑变迁。”出于对作者的兴趣,学生积极地进行了课外阅读,并读了作者一系列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务虚笔记》等等都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过去、现在,还有作者那珍爱生命、体味人生的独特精神。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而写作教学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并不是二个严格分离的范畴,而是有着共同目标的二个教学手段,这个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因此,通过对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展学生的思考空间,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独语状态,它作为教学的又一新理念,将指导高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以读促写”所带来的人文乐趣。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快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许多概念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但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既有助于讲清数学概念,又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
摘要: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中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关键词:中学政治 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头等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其思想方法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本文通过借助几何图形的轨迹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去描述曲线;借助于平面向量知识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借助于空间向量判断空间图形的相互位置;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构造图形去解决几何中的最值问题等几方面,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数形结合思想研究背景    1、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
【摘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须转变观念,倡导新的学习方法,如何在思想新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接受式的学习形式,全面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满堂课的讲,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了老师除了服
【摘要】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分析清楚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辩证施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错误;高度重视  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错误的情况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发现有些错误都是不分年代、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而切这些错误即使对学生再三叮咛,到时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也对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责,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又要求教师必须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因此,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2013-05-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073129);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6120227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H11B03)。  作者简介:宋巍(198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查询理解、个性化检索与推荐;  张宇(1972-),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检索、问答系统、自然语言处理
【摘 要】酸碱盐的教学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化学的中考成绩。本文从抓住一个核心:性质、两个探究、三个概念、把握四点规律、熟记五点特性、掌握六种方法等方面阐述实施酸碱盐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酸碱盐 核心 探究 教学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三类重要的化合物,其性质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点,然而,酸、碱、盐知识的
一、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 “情” 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丰碑》时,用多媒體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