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小小说)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的夜晚,厚厚的云层遮住了星星和月亮的光芒。天边出现了一道长龙似的闪电, 沉闷的雷声轰轰作响。
   天要下雨了。
   晚上10点,一个中年女人叫了我的出租车。上车后,她告诉我,去接女儿和儿子放学回家,儿子在一中, 女儿在三中。
   我对中年女人说,那就先去接女儿吧,三中近,一中远。
   不料,中年女人却说,先去接儿子,后接女儿吧。
   我觉得奇怪,舍近求远先接儿子,这个女人未免太重男轻女了吧?
   客户是上帝,咱是干活的,上帝让去哪就去哪吧。
   接著,一串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刹那间,一串又一串的雨点倾盆而下。大雨“哗”地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网,挂在车窗前。
   车开了一阵塞车啦!叭叭叭,车喇叭声此起彼伏,夹杂着雷声雨声,嘈杂鼎沸;车辆横竖交错,乱作一团。
   我的车被堵在了一中1公里以外的十字路口,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步都没挪动,水泄不通啊!
   这个活干亏了,我试探着对中年女人说,大姐,不行您就换个车吧,或者下车走一段路去接,这样我也等不起呀,我是指这个车养家呀!
   中年女人说,我的腿最近关节损伤,刚做完理疗,弯曲十分疼痛,医生嘱咐尽量避免行走,更不能淋雨。我会给你另加车费的。
   中年女人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结结巴巴的声音。学校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上学,他告诉他妈是借别人手机打的。问车到哪了?
   中年女人告诉儿子,现在塞车啦,让他往车这边赶,朝车行进的方向,还告诉了我车牌的尾号。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车内有些闷热,我打开一点点车窗,雨见缝插针,肆无忌惮地打了进来,脸上冰凉凉,冷飕飕。
   车在滚滚而来的雨中和源源不断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无逃离之地。我一脚一脚踩着油门缓慢前移。
   我情绪焦急,大姐,我这时间真耗不起呀!您每天都这么来接吗?孩子这么大了,可让他自己搭车回去呀。现在的伢太娇生惯养了,家长都呵护过度了;像我们那时候,父母哪管呢,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我拍打方向盘,语气急速地说,我开晚班的就靠这时段赚钱,在商言商,错过了这段高峰期就没什么生意啦,我们还要活命呐,真不该接你这趟活。
   中年女人说,除了你车费,我会另赏你100元。
   中年女人都这样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此时风停了,雨住了,道路畅通了。我们在十字路口刚才的堵点,看见了正在那儿守望等候的中年女人的儿子,他有点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
   中年女人指着前面说,快,那是我儿子,咱们把车开过去!
   这时, 中年女人的女儿电话打进来,问,妈妈到哪了? 我在校门口等呢,可冷了。
   中年女人说,丫头别急,现在马上接到你哥了,你先找地方躲下雨,我们过会就去接你。
   我不无抱怨说,大姐,您先去接女儿多好,女儿现在已经在车上了。别怪我多嘴,您太偏袒儿子啦!
   中年女人却说,不偏袒不行呀,儿子是个弃婴,从小是我捡回来抱养的。
   我听后,嘴半天没有合上。
其他文献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
期刊
在河洛地区,民间一直有“皮狐子”的传说。“皮狐子”就是《聊斋志异》中所说的狐狸仙儿,即修炼成精的狐狸。   传说狐狸仙儿最是锦上添花,嫌贫爱富,谁家越贫穷,越去偷谁家;谁家越富有,就越往谁家送钱财。据说康百万家的财富多,就是“皮狐子”趁夜黑人静去偷别人家的银子,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康家。到康应魁这一代,更是传得邪乎。说是有一年,康应魁在扩建庄园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坛“金元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皮狐
期刊
柱子被土匪抓走后,在土匪窝里人不人鬼不鬼地混了两年,终于死里逃生,跑了回来。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老人家。   寒风呼呼,夜色沉沉,柱子还是熟练地摸进了家。一进院子,看到窗口映出的灯光,柱子心里一下子暖烘烘的——灯在,娘就在,家就在。先前,只要他晚上不回家,家里的煤油燈就一直亮着。   “娘,娘。”柱子低声叫着,他怕声音大了吓着老娘。   柱子的话音一落,“哗啦”声,门开
期刊
在农村土地还未承包到户时,每个生产队都有牛屋。那时候,生产队的几百亩田地都要靠队里的十几头牛来劳作,耕田耙地、拉粮送肥、拖磙碾场,样样农活都离不开它们。当时,牛就是村庄的宝贝,庄户人的依靠,人们对待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牛屋修的也很用心,厚墙苫草,一抹溜数间屋,风雨不侵,冬暖夏凉。   印象中,我们生产队的牛屋盖在村庄偏北的小竹林边,有六间房,一头用来饲养十几头耕牛,另一头则留给饲养员三老爹居
期刊
初二下半年,丁香作为插班生来到我们班。班主任李老师要丁香做自我介绍。丁香站起来说:“我叫丁香,今年十四岁……”  班里的学生都静静地听着,我却一下子笑出了声。李老师白了我一眼,说:“丁香同学,你就和笑你那个同学坐一桌吧。他叫黑石,黑色的黑,石头的石。”全班同学止不住大笑起来,我则弄了个大红脸。  她的名字让我想起自己家院子里栽着的丁香树。我没想到会有人叫这个名字,和花一样的名字。我家院子里的丁香树
期刊
圈里幾十头猪正该卖的时候,生猪价一下大降。前些天老婆就叫卖,丁一两叫再等等。结果等来了降价。为了这,两口这两天嚷了几回了。   晌午吃饭时,老婆端起碗又埋怨他,俩人又嚷了几句。   丁一两气哼哼吸了两根烟,到底理亏心虚。他起身装了一包萝卜,背起来去送给爹娘。   丁一两姊妹仨,妹妹嫁到了邻村,兄弟当兵转业分到了公安局,住在城里。分家时有协议,每年弟兄俩每人给父母一百斤小麦一百斤大米五十斤白菜五十斤
期刊
几乎每个周日下午,老王都会到西山水库钓鱼。   老王六十多岁了,退休前在一家企业做门卫,退休金不多。自己的身子板还算硬朗,也不能在家里干坐着养老,就应聘到一家船舶设计公司做了办公楼门卫。公司因效益好待遇高,所以应聘员工条件很苛刻,可谓百里挑一。   老王很满意这个职业,平时工作主要就是收发报纸和快递,给外来办事人员做个登记,偶尔收拾一下大厅里的卫生。这里安逸清闲,不用风吹日晒的,工资比之前单位高得
期刊
早晨,順子妈将饭菜端上桌后,就坐在了一旁。   “顺儿,你大舅家的事,办得咋样了?”   “顺儿,你三姨也不来电话,不知她腰疼好些了没有?”   ……   忙着要上班的顺子,边往嘴里扒拉饭,边划拉手机看信息,面对妈的唠叨,头也不抬“嗯嗯啊啊”地应付着。   “顺儿,我问你话呢?”眼见儿子起身要走,顺子妈面露愠色,眼睛眨也不眨盯住他。   “呃呃,我听着呢——哎呦,要迟到了,晚上回来再说哈,妈。”儿
期刊
一   我飞一般冲进大门,高声叫道,娘,娘,二春叔回来了——我跑得太急,半蹲着两手掐腰儿,直喘粗气。   娘坐在院子里簸麦子。她的手在簸箕里揉搓着,圆实的麦子和裹着的麦壳子分离了。她端着簸箕上下颠动,倏地向后一缩,麦壳子仿佛得了大赦,争先恐后地飞了出去。   娘站起身,把麦子倒进口袋,听了我的话,手一抖搂,一些麦子流出袋外了。她竟然毫无察觉。啥?你,二春叔回来了?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脸上不禁莞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