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臂之力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个周日下午,老王都会到西山水库钓鱼。
   老王六十多岁了,退休前在一家企业做门卫,退休金不多。自己的身子板还算硬朗,也不能在家里干坐着养老,就应聘到一家船舶设计公司做了办公楼门卫。公司因效益好待遇高,所以应聘员工条件很苛刻,可谓百里挑一。
   老王很满意这个职业,平时工作主要就是收发报纸和快递,给外来办事人员做个登记,偶尔收拾一下大厅里的卫生。这里安逸清闲,不用风吹日晒的,工资比之前单位高得多。老王心情快乐多了,于是又开始玩起搁置多年的爱好,钓鱼。
   老王年轻时练过举重,为了不使肌肉萎缩,平时在家也经常练练哑铃,所以他的臂力仍不减当年,曾经四五斤重的鱼,他一只手臂轻飘飘地就甩上岸来。
   这个周日老王又来钓鱼了。
   他交了十块钱后,来到水库北边的山崖下放线开始钓鱼。他想抽支烟,因迎面风有些大,头偏左转要点火。瞬间他看到离自己不足十米处,周总在爬山。听说周总经常来这里健身,没想到今天能遇到他。
   周总是董事长的战友,主要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己来应聘时跟他打了个照面,所以脸熟。据说周总平易近人,很关心下级,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老王犹豫半天后决定不跟他打招呼,怕自己嘴拙,说话不中听。他故意把帽子前沿使劲往下压,整个身体往右转了转。他想钓完这杆后,提前收工。
   就在老王心神不定时,他听到周总“哎呦”一声,他下意识似的转头,看到周总双手拽住山崖上一个树根,撅着肥胖的屁股,整个身体离地面能有一米来高。但绝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可能是不小心脚没踩稳,登空了,左脚的鞋还甩了出去。
   老王有些纠结,但最后还是决定过去扶他一把,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根本谈不上见义勇为,最多就是助一臂之力。老王捡起鞋跑了过去,他看到周总的裤裆被撕裂了一个十公分左右的口子,漏出来的白色内褲格外乍眼。他想笑,但还是忍住了。装着纳罕地说:“这不是周总吗?真巧,我帮您一把啊!”周总回头,也认出老王,但他不知老王姓啥,就知道是本单位的门卫。周总喘着粗气说:“谢谢,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还是缺乏锻炼啊!”周总扶着老王伸出的遒劲手臂,稳稳的,像一棵树一样。他的脚这才慢慢地落了地。
   一次尴尬的见面也好,一次意外的邂逅也罢,老王总不能立刻就离开,于是二人聊了几句。老王想给周总点一支烟,他刚掏出火机和“长白山”,周总摆了摆手,立马拿出了“毛氏雪茄”,老王知道这烟价格不菲。接过烟后赶紧先给周总点上火。
   周总象征性地问了老王家里情况,貌似领导关心下属。老王都是小心谨慎如实地作答。当听说老王的儿子学机械制图,职高毕业后还没有工作时,周总吸了口烟,眯着眼睛扬着嘴角,吐出漂亮的几道袅袅烟圈,不假思索地说:“可以到我们单位来啊!下周我出差,十五号能回来,回来就办。”老王听完周总的话,既受宠若惊又感激涕零,给周总深深地鞠一躬,连忙说了几个“谢谢”,说得都有些失声。要知道,公司所有的员工学历,最低也是全日制本科起。
   告别周总后,老王是一路唱着小曲,屁颠屁颠地往家走,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最近儿子找工作总是碰壁,而这次只是一只手臂的力气,没费多大劲,就把工作解决了。他为自己有一个强壮的手臂而自得。
   一直到晚上,他的心情还是像阳光一样明媚。看着自己的手臂傻傻地笑着。
   好不容易熬到十五号,一大早老王就留意周总,他想提醒一下周总给儿子找工作的事。
   望眼欲穿中,周总终于出现在楼门口,老王赶紧上前毕恭毕敬地说一声“周总您好”,周总先是一怔,然后若有所思后,点头说了句“你好,你,你是今天刚来的吧?”便若无其事地快步上楼了。
   老王呆若木鸡般久久地站在门口。他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于秘书就找老王了,告诉他被公司辞退了,原因是工作失职,总有做推销的上楼来,影响员工正常工作。老王听后看着自己的手臂,苦笑了一下。于秘书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只是传达领导指示。
   老王被辞退的那天晚上梦见周总掉进了西山水库,伸着俩手在水里挣扎,他向岸上的老王喊着“救命,救命”,老王见状毫不犹豫把鱼竿一端抛给周总,自己紧紧地握着另一端,胳膊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
其他文献
薛涛是扎根东北大地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回归大地。他用一颗滚烫的心虔诚地匍匐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挖掘着东北丰富新鲜的创作资源,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与成人以及他们的成长。东北土地独特的坚韧与硬气,在薛涛创作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带有浓厚、粗犷的原始美,另一方面是东北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了坚毅阳刚的性格,他们的生命力富有大地般坚硬的质感。在这种坚硬外壳的下面,
期刊
1  年关,这个十字路口的祭祀品堆成了金山银山。从傍晚起,烟灰燎绕,火光冲天。这里的人,一伙抢着挣钱,一伙忙着给死人“烧钱”。  “嗖”,一块雪疙瘩砸中下梢的一个地摊儿,立着的一列黄纸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招惹一个地倒下去。不知是震动,还是受了感染,几条口袋里的金砖元宝轻飘飘扑出来,风一吹,哗啦啦滚向路中间。一辆车驶过,棱角分明的金砖元宝被捻成一个个小饼,贴在地面上呼搭,良子的脸黑了,刚刚卖了几捆黄纸
期刊
真实的幸福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一个人,在孩子们中间  充当领袖,抛物线一样的  在两端奔忙  從不放弃片刻的爱惜  在孩子们的呼唤中  不分主次 再苦再忙  也要坚守住一条线上的两个终点  事无巨细的生活  像驾驶中的汽车  手中的方向盘容不得分神  也容不得我刻意地放下刹车的制动器  我的幸福不是一件衬衫  清洗后保持干净的颜色  我说的幸福是真实的  当我奉上了最后一束稻谷  等待夕日
期刊
去年,八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踏着初秋的丝丝凉意,我回到了离开多日的家乡,纪念我那逝去不久的祖母。   祖母的墓地离家很远,我们一行人只得驱车前往。一路上,田野里绿树成荫,久违的鸟叫似乎在说明它们多么不愿意告别这个炎热的夏天,我的思绪也被带回到好多年前。祖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那个动荡穷苦的时代,作为家里老大的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不得不退学,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我从没见过太祖父那一辈,不知道
期刊
五年前,我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认识了学校的棒球教练赫伯教授的妻子黄珊,她有着东方面孔。她和赫伯一起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的学术报告大厅里,他们悄然坐在报告厅的后面,但在这个学术报告厅里极少有东方面孔,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名东方女性,黄珊。   第二次见到黄珊的时候是在夏天广场纳凉音乐会上,她和先生坐在离我特别近的位置,我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似乎把我忘了,而她的先生清楚
期刊
在河洛地区,民间一直有“皮狐子”的传说。“皮狐子”就是《聊斋志异》中所说的狐狸仙儿,即修炼成精的狐狸。   传说狐狸仙儿最是锦上添花,嫌贫爱富,谁家越贫穷,越去偷谁家;谁家越富有,就越往谁家送钱财。据说康百万家的财富多,就是“皮狐子”趁夜黑人静去偷别人家的银子,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康家。到康应魁这一代,更是传得邪乎。说是有一年,康应魁在扩建庄园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坛“金元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皮狐
期刊
柱子被土匪抓走后,在土匪窝里人不人鬼不鬼地混了两年,终于死里逃生,跑了回来。家里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老人家。   寒风呼呼,夜色沉沉,柱子还是熟练地摸进了家。一进院子,看到窗口映出的灯光,柱子心里一下子暖烘烘的——灯在,娘就在,家就在。先前,只要他晚上不回家,家里的煤油燈就一直亮着。   “娘,娘。”柱子低声叫着,他怕声音大了吓着老娘。   柱子的话音一落,“哗啦”声,门开
期刊
在农村土地还未承包到户时,每个生产队都有牛屋。那时候,生产队的几百亩田地都要靠队里的十几头牛来劳作,耕田耙地、拉粮送肥、拖磙碾场,样样农活都离不开它们。当时,牛就是村庄的宝贝,庄户人的依靠,人们对待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牛屋修的也很用心,厚墙苫草,一抹溜数间屋,风雨不侵,冬暖夏凉。   印象中,我们生产队的牛屋盖在村庄偏北的小竹林边,有六间房,一头用来饲养十几头耕牛,另一头则留给饲养员三老爹居
期刊
初二下半年,丁香作为插班生来到我们班。班主任李老师要丁香做自我介绍。丁香站起来说:“我叫丁香,今年十四岁……”  班里的学生都静静地听着,我却一下子笑出了声。李老师白了我一眼,说:“丁香同学,你就和笑你那个同学坐一桌吧。他叫黑石,黑色的黑,石头的石。”全班同学止不住大笑起来,我则弄了个大红脸。  她的名字让我想起自己家院子里栽着的丁香树。我没想到会有人叫这个名字,和花一样的名字。我家院子里的丁香树
期刊
圈里幾十头猪正该卖的时候,生猪价一下大降。前些天老婆就叫卖,丁一两叫再等等。结果等来了降价。为了这,两口这两天嚷了几回了。   晌午吃饭时,老婆端起碗又埋怨他,俩人又嚷了几句。   丁一两气哼哼吸了两根烟,到底理亏心虚。他起身装了一包萝卜,背起来去送给爹娘。   丁一两姊妹仨,妹妹嫁到了邻村,兄弟当兵转业分到了公安局,住在城里。分家时有协议,每年弟兄俩每人给父母一百斤小麦一百斤大米五十斤白菜五十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