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化解美术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ov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与背景
   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双边参与教学活动综合智慧的展示,更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特有教学魅力的体现。但在教学中有时没有实际中设计的这么完美,课堂中有时会有“偶发事件”的出现,这些难以预测的小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出现肯定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这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回课堂。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又能及时把学生“拉”回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下面我就《环境标识》一课为例,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谈谈个人的想法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我在执教的初一《环境标识》一课时,当我讲到标识的特点时,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被一幅幅精彩的图片所吸引。忽然,一位同学问:“老师,我们后面的黑板报画的是鱼?还是鸟?”我一看好象许多鲳鱼在水中游。我就说:“是鱼,鲳鱼”“哈哈哈……”全班同学一阵欢笑。一位同学说:“不对,是鸟。”我看同学们情绪高涨便趁势接着说:“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你们看后面一条鱼上有三个小水泡冒出来。所以我认为是鱼。”同学们马上说:“我们本来是画鸟的,后来一位同学上添加了水泡就变成了鱼。”我于是趁势提问:“鱼和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鱼在水中,鸟在天空中。”“对,是它们的环境不同。”“那么,如何使鱼变成鸟呢?”同学们纷纷想像了鸟的环境,最后,一位同学说:“去掉画面上的水泡,加上太阳或树。”“为什么?”“因为鸟在天空中飞,或在树林里。”“很好,所以环境标识也一样,要与它们的环境紧密结合,也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
   案例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确实能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电脑坏了,往往也会给老师带来麻烦。我在执教的初一《环境标识》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还沉浸中午休息的嬉闹中,丝毫没有上课之意。我就走到讲台准备开电脑上课,有位同学马上提醒:“老师,电脑坏了。”一看,果然摄像头没了,看来准备好的课件用不上了,只能按书本上了。正当我迟疑时,一位女生马上提议:“这节课让我们做游戏吧?”“做啥游戏呢?”“警察抓小偷。”一位同学马上响应,于是我就趁势问到:“教室里的环境有小偷吗?小偷能偷啥东西呢?”“偷钱?”“我们又没钱。”“文具、书等”“大家都有的,有啥可偷呢?”我看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就问“什么环境适合小偷存在呢?”“人挤的地方——商场、车站、公交车、银行等”“那么为了预防小偷,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温馨提醒的牌子《谨防小偷》,这样的警示牌就叫环境标识,它跟环境紧密相连,今天我们就来上环境标识设计”,这样我才把学生引入到今天的课题来,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会被压抑,顺水推舟,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状态。
   三、教学反思
   1、切合实际,应势利导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我们的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空间。案例一中,当学生说自己画的是鸟的时候,我没有用“胡说八道”等语言来斥责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鱼”和“鸟”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环境标识》这一教学内容上来,学生也认识到标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教学目标达成也就十分理想。
   2、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积累教学机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即专业的知识深度,教育教学的能力,培养冷静理智的自制力及有效的调控能力。案例二中,当电脑硬件出现故障,本是一个意外,面对这样的意外,或许老师会感到很无奈,如何让这些突发干扰事件变成引发学生多元思维的火花?我借助学生聊天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又把学生引入上课的内容上来。可见,在课堂上,教师应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作出调整,形成新的行动方案。
   3、把意外当作生成
   当我们的课堂面对无法回避的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学生质疑时用心倾听、沉着应对、及时调整进度,在学生思想认识出错时把守首席,重构共建,价值导向,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有效运用教学机智,可以变“事故”为“故事”,变“偶发事件”为“教学资源”,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素质化”的理念。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
其他文献
摘要:想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生形象的过程。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想像,《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自由表达之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置往往吸引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1 情景表演,激发兴趣。2、展开想象,分步练说。3、拓展思路,自由表达。二、读写迁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教导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相信这个口号大家都还印象深刻,如今,为了在高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单独开设的一门必修学科。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生活原型",发现数学问题,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力求在课堂上奏响"生活"的乐章,让"生活"点亮数学课堂,从而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 教学 生活化   美国教育
摘要:教育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做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要一学生为主体,衣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四开放 两主性 三能力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还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天地,更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的天堂。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营造生动
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再认识。包括定位角色,优化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再认识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还能够通过比较教学法,让学生们真正的懂得高中生物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性,让学生们能够以高昂的热情去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高中生物。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比较教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对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讲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观念就是进行对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课
微格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及实际教学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一条较迅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1、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准确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  微格教学是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设定教学行为目标,传递教学信息,反馈调整,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几年来,我们化学组
摘要:历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和多次"外科手术"式空袭成功的实践证明,以色列空军航空兵是一支结构合理、装备精良、人员素质高、战斗力强的空中力量。进入新世纪,以色列空军继续加强其航空兵的优势地位,注重创新和充分发挥空军的灵活性,提高航空武器装备的质量建设,坚持精选严训,着力提高空地勤人员素质,在新世纪以黎冲突中再次成为主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整体瘫痪 立体封锁 “斩首”作战 有效防空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自己喜欢收集的数据。如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