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学对话》的对话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小李,向你推荐一本书,刘纲纪写的《美学对话》。
  李:《美学对话》!我正巧读完,想找你请教呢。我发觉它哲理性强,问题剖析得相当深透。
  曹:首先作者在观念上就确认,没有哲学的抽象力是不可能对美的本质进行分析的。现在社会上对美学多少有点误解,似乎生活美化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太狭窄了,如不纠正将难免导致美学的庸俗化。美学主要是关于艺术和人生的学问,所以美的普及更应和青年的学习热潮相联系,给青年理论的支柱和思维的武器。《对话》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美的真谛放在社会本质的意义上去探讨,其力量正在于此。
  李:我觉得本书的章节结构中内伏着一条从美美感艺术的双向线索,而且是以李泽厚所强调的美学研究要“以美感经验为中心”作根据的。
  曹:不错。本书确实分三大章回答了什么是美、美感和艺术,但关键还在于把握住这条双向线索的辩证转化关系。
  李:你的意思是说,美感处于美与艺术的中心,抓住它就抓住了三者转化的枢纽,对理解有好处?
  曹:对。但别忘了作者有两点补充:抓住中心不等于其它环节不重要;美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研究中心的。
  李:作者在《后记》中说,他是借此机会写出了自己研究美学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这是什么意思?
  曹:他是说,这是一个提纲、一个蓝图,有了机会就将使它向又深又广的面展开,成为一本比较详备的学术著作。所以,你留意了吗?这虽然是一本基础读物,但在理论上也有新的探索呢。
  李:有探索必有见解。例如作者认为文艺理论中的一般原理应划归美学,各部门的文艺理论则应独立发展;劳动创造了美,包括自然美也是劳动创造的产儿……
  曹:还有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形式的文艺作品应表现自我的感情,但自我又必须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等等,确实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另外,不知你感觉没有,作者的思维方法具有开掘理论深部层次的特点,就是说作者总把美放在“趋向”、“本质”、“规律”、“必然”、“自由”等范畴中去思考。
  李:所以我才感到它耐读,感到它里面不仅有美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美的启示和美的力量。
  曹:《读书》第八期信息栏你注意了吗?作者和李泽厚合作的多卷本《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就要出版了。
  李:哦!怪不得作者在具体论述时,除了引用西方美学史的资料,还大量引证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观点。如谈自然美时,引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谈精神美时,引孟子“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原来作者不仅有扎实的功底,而且是在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对中西美学观进行比较。
  曹:还有互补!有差别反而会有吸引。
  李:作者提到“历史之谜”和“美之谜”是怎么回事?
  曹:“历史之谜”就是指个体和社会如何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轨道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而“美之谜”就是研究通过审美和艺术来探求统一的手段。所以作者认为美学的未来将不断“趋向科学共产主义思想”。
  李:这样美的发展就归结到社会发展的坦途中去了,美的发展方向就明确了。难怪作者说“美之谜”将随“历史之谜”的解决而解决。
  曹:但“美之谜”的解决也应有它自身的规定性和自身的过程。我总觉得固守引经据典的推论,美学难有进步。
  李:你是说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渗透的趋势,将给美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曹:是的!除非引进生理、心理、数学甚至科技的知识,引进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知识,或者美学原理直接与各类艺术之树嫁接,否则,新的突破很难出现。这是我的一个思考,也供你参考吧。
  
  (《美学对话》,刘纲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第一版,0.58元)
其他文献
读今年第九期《读书》《文化断层与错位》,对文中“为‘牛奶路’翻案”一节想补充一件小事。  几年前,我去看赵景深先生,谈到曾使赵先生大吃苦头的《教授杂咏》。我对赵先生说,《杂咏》中咏赵先生的那首诗(因“迢迢牛奶路”而驰名),是鲁迅先生的游戏之作,存心与赵先生开开玩笑,并没有其他的寓意;我说,“牛奶路”并不错误,是直译,只差没加注明而已。如果当时加了注,便没有问题了。  赵先生同意第一点意见——那首《
怀念朱光潜先生    我最早知道朱光潜先生的名字,是一九七○年前后读先生所著《西方美学史》。那正是所谓“文化革命”当中,一切学术文化都在遭受极野蛮的摧残,此书谈“美”而且专论“西方”,自然在被焚被禁之列。在那艰难的岁月,一切正直的人无不对我们这“文明古国”丧失了文明而痛心疾首,然而也正是在那样艰难的岁月,读到朱先生说理透彻而又晶莹流畅的文字,看他评介从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到黑格尔和克罗齐的美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在当今林立的社会科学中,有它不可取代的位置和影响。马林诺夫斯基(一八八四——一九四五)便是现今西方依然有极大市场的功能派文化人类学的开山祖。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为其经典著述之一。这里拟以该书为中心,结合文化人类学功能派的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聊博专家们一笑。    功能分析法的特点及其漏罅    马林诺夫斯基原籍波兰,早年在克拉科夫大学学物理和数学,一九○八年获博士学位。嗣后往莱比
《读书》一九八五年一月号短讯栏报道法国七星出版社印行法国女作家科莱特文集的消息,其中有两点似可商榷:  一,科莱特第一次结婚,丈夫叫亨利·戈蒂耶—维拉,是个不入流的“作家”(现在只有在谈起科莱特时才带到他),专门雇人代写文章,然后签上自己的笔名“威利”发表。婚后,他偶然读到妻子在练习簿上写的一些童年回忆,于是就签上名送去出版。从此,“威利就强迫茜多妮·加布丽埃尔(科莱特原名)一天到晚不断写作,而他
“捋青捣软饥肠”是苏轼于徐州任上所写的《浣溪沙》词中的句子。大多注本释此句均感未得其要旨。例如影响较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这样注:“捣(chǎo炒):把摘取的新麦炒干,捣碎成粉。是用麦子炒成的干粮。软饥肠:指充饥。”(见《唐宋词选》134页)此注不妥,是由于没有细审词意,不了解当地风俗所致。  《浣溪沙》原词如下:    “麻叶层层茼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
《龙门阵》的民俗特色    四川人民出版社办的《龙门阵》双月刊,是一本文史民俗杂志,自一九八○年十一月创刊,迄今已出四十期。四川人口中的龙门阵,即是外地人称的聊天摆条,形式极为随便。只要有人事的际遇,就少不了龙门阵:谈心、言笑、话旧、抒怀,无束无拘,极富家常味。它的内容不论人间天上、今来古往、世态人伦、自然物理,大至天下兴亡,琐及柴米油盐,兴之所至,无所不包。闲言碎语月深年久,也能浸染人心,起作用
科学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有力地相互渗透,是科学学揭示出来的一条重要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也显著地表现在当代医学科学的下列两个发展趋势上:其一是医学借助于其他自然科学与技术手段的新成就向微观纵深发展,把生命的物质结构,从而病理机制的研究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分子水平,甚至基因水平,历届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的颁布情况大致可以反映出这一趋势。其二是医学科学在宏观上重新发现社会,并借助于社会科学的各种成就向人所从
符号学在日本的大量引进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日本当代文化思潮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突出表现。几乎在所有的人文科学中,都渗进符号学的术语和概念,以至有的日本学者惊呼:“符号学在飞扬跋扈”(《日本读者新闻》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九日)。实际上,这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涉及西方文化的“拿来”在当代日本的知识界引起的困惑,反映出日本以哲学为先导的人文科学在发展中所作出的抉择。所以,研究符号学在日本的进展,是考察日本文化势态的
学习《陈云文选》的有关论述    《陈云文选》对党的干部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非党干部。在《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一文中,陈云同志对这个问题做了全面的论述。应当看到,关于团结非党干部问题,既是党的干部工作和干部政策的有机部分,同时也是关系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从《文选》中不仅可以学到陈云同志关于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思想,而且还可以
在川端康成的许多作品中,西方现代主义精神是表,东方精神是里,它们共同构成“在极端的现代寂寞之底,沉潜着古代之安谧”(《反桥》)的独特艺术。他的代表作之一《山之音》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西方现代精神开启艺术之门,以东方古典精神构成艺术之魂,体现了从精神分析的“个体无意识”向佛教“阿赖耶识”的“宇宙无意识”逼近的趋势。  作品一开始,就在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主人公信吾年过花甲,他非常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