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科学课中放飞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是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能提高人本身的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与境界。
  教育家们常说:“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 “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雪落无痕,润物无声。
  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里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但是科学课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只靠教师的“教”。更重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触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情境,通过参与科学活动,去体验、去内化、去感受、去形成。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同学、爱动植物等的情感。
  【关键词】创设;情境;科学;情感;飞扬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
  科学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儿童只有对生活进行了敏锐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深刻的领悟后,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疑问,进而转化为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唤起学生们的生活体验。
  在学习《常见的材料与环境》时,为了上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环境和人、动物、植物的关系,我制作了一个简单动画——《森林里小动物》,学生有看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无家可归的时候,产生了对小動物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能帮帮小动物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节约自然资源,从一支笔、一个本做起。这节课还延续到学生们自己查找资料办手抄报,对全校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倡议,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效果显著。浓浓的生活氛围,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到科学是鲜活的,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养成教育
  新课标要求教师设置宽松、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打破了教师的权威形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观察岩石》这节课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岩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岩石有哪些种类?”“岩石有什么作用”……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提出的问题,选择最想研究的内容,在小组中自行观察研究,整个活动教师处在“隐身”的位置,从旁观察,适当指导。学生们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验证方法、分工合作、选择需要的器具材料、讨论要注意的事项……都要自行解决。教师深入到各个研究小组中去,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验证。学生们在共同合作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学会倾听、学会退让、学会合作,从小伙伴的身上发现了闪光点,去学习、去接受。在实验小强调养成行为,磨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如备毛巾擦手,把用具及时放回原处,尊重同伴不争不抢,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在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在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合作的魅力,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3 走近生活,亲近自然
  科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而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贴近自然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例如: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课中,书中只有一棵大树的图片,怎么去讲呢?任何语言都不如带领学生来到一棵真实的大树前亲自去观察。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围着一棵大树自行观察,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在这节课上兴奋极了,小脸是那么的认真,观察得是那么的专注。虽然观察的结果五花八门,但是他们通过亲自观察,自己总结,“认识”的结果,是非常深刻的,同时也增进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只有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会让学生们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萌生亲近自然的欲望,进而与自然建立和谐共处的关系。
  4 信任学生能力,懂得放手
  现代的小学生,阅读量大,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我的教学原则是,能让学生去完成的,我决不替他们完成,学生不能完成的,让学生试着去完成。也许听起来有些苛刻,但是我的学生们却受益匪浅。遇到问题,他们会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试着去猜测,去想办法解决,形成这样的学习规律,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了,学生的家里配备了电脑、学习机等现代化的工具,即使没有他们也学会了到图书馆、书店等处去查找,收集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很强,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能力呢?在每一节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自行查找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讲授《不同用途的纸》一课时,学生自己查找的纸的历史、纸的用途,收集的各种类型的纸,再进行本节课的研究时,就非常容易理解,操作起来也非常顺利。学生们养成了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其他学科也很有帮助。
  总之,科学教师要注重引导、激励学生投入情感,增强自身体验,让科学探索成为有情有味、血肉丰满的生命过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善用科技,将人文情感深入科学教育之中,让科学课闪动德育的光辉,成为孩子们心中最亲切的地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具体说来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课堂教学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三、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是要把语言文字作为关注重点,同时要注重内容、结构、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的赏析。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语文学科的性质历来就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较
期刊
【摘 要】“过程性目标”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这一目标将以往数学教学中的“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高中数学过程教学”为话题进行浅谈,在谈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期望与同行之间有所交流,共同进步。  【关键字】高中数学;过程性;情境设置;针对性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
期刊
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的导入,巧妙设计,还应搞好课堂结尾的精心安排。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一节课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  搞好课堂结尾的精心安排意义重大。首先有助于学习知识系统化。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能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有助于知识系统化;其次,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既将结束时,通过小结,清理思路,对重点知
期刊
【摘 要】历史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相关内容,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亲切的依恋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依恋感;自豪感;责任感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史,悠久灿烂,内容丰富。几千年的传承,蕴含了我们民族深厚的情怀。这种情怀扎根于人们的灵魂,生生不息。  历史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抓的最紧要的是教学,最重要的是安全,而把学生的德育忽视了,导致我们在重视教学质量质量的同时,常面临一些尴尬的情形如学生“礼数不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责任意识不强;品质不健全”,学会撒谎,不讲诚信等。针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的一种神圣使命和探讨多种德育途径,注重生动活泼的形式等措施。  【关键词】德育;师德;责任意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学生从语文阅读中丝毫体会不到阅读所带来得愉悦与快乐,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则又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并总结了几点体会和方法。  1 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创造性教学,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
期刊
2008年11月27日,梅河口市教育局和梅河口市进修学校,在我学校开展了生物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研讨会。我和湾龙中学的生物老师在会上做了两节示范课,我讲解的内容是《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中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以及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并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本节课虽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对学案导学的编制的基本环节和编制原则进行研究总结,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教学模式和规范。  【关键词】学案导学;尝试学习;三级学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
期刊
情感是人特有的對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实践中,如果我们只是从理论上讲给学生一些抽象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最多只能存
期刊